“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海洋节庆转型升级:现状与策略

2017-05-30 10:48朱兵艳刘士祥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现状与策略一带一路

朱兵艳 刘士祥

摘 要: 海南省潭门渔民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连续开发南海的特有群体。经历千年的海洋渔业发展,潭门孕育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南海民俗文化。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潭门海洋节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深挖潭门南海民俗文化,借鉴省内外海洋节庆品牌塑造及营销策略,促进潭门南海传统文化节进一步转型升级,对保护与传承潭门南海民俗文化,提升潭门海洋文化“软实力”,服务“海洋强省”战略及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均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海洋节庆; 南海传统文化节; 现状与策略; 海南潭门

中图分类号: F590.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7)01-0078-04

据不完全统计,海南省全年节庆活动达109个,节庆旅游收入约占海南旅游总收入的30%。2009年,省旅游委为此专门增设“文化会展处”,负责策划、组织省内节庆及会展活动,以更好地推动海南节庆旅游的发展。为了展现地道的潭门渔民传统民俗、传承《南海更路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力打造地域特色海洋旅游民俗文化、宣传潭门渔民勇闯南海的创业精神和维护祖国主权与领土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自2010年举办至2016年,海南琼海潭门镇已成功举办七届南海传统文化节,活动包括出海仪式祭礼、渔民传统生产技能比赛、舞龙舞狮表演等活动,吸引了省内外大批游客。

一、海洋节庆概况

在人类文明的进化过程中,海洋举足轻重,明朝郑和船队七下西洋,远航西太平洋、印度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涉海文学作品的繁荣和海洋民俗文化的发展,也充分证明了我国能够成为海洋强国的潜力。21世纪被称为“海洋的世纪”,所谓“向海则兴,背海则衰”,我国正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提出了“海洋强国”战略及“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海洋强国”已成为“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日本1996年开始将7月20日“海洋日”定为法定假日,2002年改为7月的第三个星期一;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我国将7月11日被定为“航海日”,以纪念世界著名的航海家郑和;2008年12月,第6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11号决议,决定自2009年起,每年的6月8日为“世界海洋日”,以提高公众的海洋保护意识。

在社会发展演变过程中,受原始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宗教信仰等多重因素影响,人类最初的海洋节庆充满传奇色彩的神话传说,这为海洋节庆蒙上了神秘的面纱。[1]随着社会文化全面发展,海洋节庆不仅仅属于沿海渔民,其内容、形式及功能均发生了较大改变。海洋节庆凝聚着人类与海洋共处共生的智慧,渗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全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全球海洋节庆较多,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如北欧维京海盗节、国际海豹节、巴西的海神节、巴西的马贡巴节、澳大利亚的金枪鱼节、荷兰的鲱鱼节、丹麦的捕豚节、瑞典的小龙虾节、瑞典等地的鳌虾节、爱尔兰戈尔韦的国际牡蛎节、意大利威尼斯的赛船节、西班牙的海蟹节、葡萄牙的圣·巴尔托洛梅乌海洋节、德国的基尔帆船周、法国的布雷斯特航海节、美国海运节、美国的哥伦布纪念日、美国印第安Makah部落猎鲸节、美国蒙特利市的鱿鱼节、墨西哥的圣彼得与圣保罗纪念日(即圣船节)、希腊的航海周、印尼巴厘岛的埃卡达撒·鲁德拉节、智利的圣彼得守护神纪念日、巴拿马的黑基督节、菲律宾的捕鱼节、日本海洋日、中国航海日、妈祖文化节、青岛国际海洋节、青岛金沙滩旅游节、即墨田横祭海节、荣成国际渔民节、山东烟台渔灯节、辽宁龙王塘海灯节、大连长山群岛海钓节、浙江象山开渔节、象山海钓节、象山“三月三,踏沙滩”旅游节、舟山国际沙雕节、宁波国际港口文化节、宁波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台湾飞鱼祭、台湾花莲吉安阿美人海祭、台湾台东南王部落海祭、台湾屏东东港镇迎王平安祭典、三亚国际海洋文化节、三亚龙抬头节、三亚疍家文化节、临高渔民文化节、临高渔歌节、潭门南海传统文化节、潭门南海文化节、潭门赶海文化节等,吸引着海内外越来越多的游客。

二、海洋节庆研究概况

(一)我国海洋节庆研究概况

海洋节庆历史悠久,相关研究归纳如下:(1)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浙江、山东、福建、江苏、广西、辽宁、广东、台湾等地。王颖、阳立军调查研究舟山群岛海洋节庆、影视、旅游等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总结了海洋文化产业群发展模式,但“产业集聚度低,区域比较优势不明显”,尚未“从根本上形成网络型产业空间布局结构”。[2](2)海洋节庆现状分析、思考及建议。李静、陈娟尝试界定海洋节庆旅游,总结其特点及意义,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我国海洋节庆旅游的发展策略。[3](3)海洋节庆品牌塑造。胡春燕总结美国、德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开发海洋节庆的有益尝试,与我国比较分析后提出,应打造高水准的精品活动,加快培育世界级的海洋节庆品牌。[4]苏勇军以宁波国际港口文化节为例,分析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打破常规的运营模式,积极借鉴国内外海洋节庆的先进理念及成功经验,以市场化方式运作,提升国际影响力。[5](4)海洋节庆的文化特征。黄小明以京族“哈节”中的哈舞为对象研究发现,哈舞折射出京族社会生活独特的海洋文化特征:本能地崇拜生命,渴望回归自然。[6](5)中西海洋节庆文化比较。肖璇比较中西传统海洋节庆发现,两者既有相似性又有一些区别性特征,有利于推动人类与海洋和谐共处。[7](6)海洋节庆旅游产品开发。曾志兰认为,福建的海洋旅游产品主要包含海洋旅游节庆活动、海岛旅游、邮轮旅游等,仍处于初级阶段,培育和创新海洋旅游产品应坚持海陆联动发展、注重体验性及创新性、具有文化战略思维等。[8]

(二)海南潭门的南海海洋民俗研究概况

海南人文研究相对匮乏,海南既不是海洋经济大省也不是海洋文化强省。[9]近年来,随着《南海更路簿》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带一路”倡议及海南“海洋强省”战略的提出,潭门镇独特的海洋民俗文化愈发引起关注:2008年4月,陈智勇的《海南海洋文化》出版,撰述海南海洋旅游文化、海洋生产习俗、海洋信仰与海洋文学艺术等;2015年8月,周伟民、唐玲玲的《南海天书——海南渔民<更路簿>文化诠释》出版,收集南海《更路簿》版本20余个;2016年7月,海南省委宣传部主持编纂的《南海更路簿——中国人经略祖宗海的历史见证》图书发行仪式在潭门镇草塘村举行……海南管辖南海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潭门人的足迹几乎踏遍廣袤南海的每一片海域,也孕育了潭门丰富多彩的“耕海”民俗文化。清人符栋对“会同八景”之一“大海澄潭”(今潭门港)有诗赞曰:“静对澄潭相远映,山明海净画图中”;2013年8月,潭门南海风情小镇旅游发展规划将潭门镇定位为“千年渔港、南海之门”;2017年3月,位于潭门镇的国家南海博物馆将投入使用,集收藏、展示、教育、保护、科研、交流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国际级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和展示平台,将倾情展现南海的多元民俗与文化。鉴于海洋民俗学科重要性,詹兴文、邢植朝、邓章扬建议,应系统研究南海海洋民俗文化,充实“海洋民俗学科”内容,以完善海洋国土研究中人文资源学科建设,更好地适应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10]

三、潭门海洋节庆转型升级的策略

借鉴国内外海洋节庆的成功经验及先进理念,促进潭门南海传统文化节的转型升级,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深挖热带海洋民俗文化,进一步丰富创新海洋节庆活动,提高游客的参与体验度

深挖潭门的热带海洋民俗文化,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点:(1)丰富和拓展开捕祭海民俗。由于古时海盗猖獗、海洋天气瞬息万变,渔民很难应对,于是祭海祈祷的习俗就流传下来。“108兄弟公”祭祀仪式已有600余年的历史,通常分为三种:一是远航启程前的“做福”,即“祭兄弟公出海仪式”,船主向“108兄弟公”祈祷,“道士施法”,请求“兄弟公”保驾护航;二是安全返航后的“洗咸”,感恩“兄弟公”保驾护航,满载而归的一种谢恩仪式;三是“做兄弟公”,逢年过节(尤其正月十五、五月初五和七月十五等)和航船驶抵新海域时的拜祭。纵观历次祭海仪式,主要是“祭兄弟公出海仪式”,游客以观看为主,缺乏参与体验。潭门渔港作为国家农业部认定的一级渔港,渔获更加丰富多样,可适当考虑为满载渔获从南海归来的渔船“洗咸”。仪式结束后,可考虑就地销售或举办“海鲜美食文化节”,进一步调动当地渔民、餐饮行业、旅行社、普通民众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聚揽更多人气。(2)再现古时耕耘南海的景象。自宋元开始,潭门渔民凭借罗盘和自编的《南海更路簿》扬帆起航到过西沙、中沙、南沙,辛勤耕耘南海。保护一种民俗文化的最好方式是动态传承,海洋民俗文化也不例外。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全球招募勇士,邀请潭门老船长或《南海更路簿》传人仅凭借罗盘及《南海更路簿》,再次畅行南海,全程以纪录片的形式播放,支持汉语、英语、俄语、日语、韩语等语言,将会吸引一些游客,也能让世人进一步了解潭门渔民的勇敢、无畏及聪明智慧。(3)制作和销售传统渔灯。无论是山东烟台渔灯节还是辽宁龙王塘海灯节,都颇受欢迎。潭门是否可适当借鉴、制作南海传统渔灯,若能融合现代元素,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游客量身定做,或鼓励游客参与制作渔灯,应该可以为南海传统文化节增光添彩。(4)开展与海洋有关的各类活动。可以开展南海科普游、传统渔船游、海滩趣味运动会、水上运动会、传统海钓比赛、海洋环保知识竞赛、海洋书画比赛、沙滩音乐节、传统渔歌大赛、南海民俗文化展、海洋书画艺术展、海产品展销等活动,促进潭门海洋节庆的发展。

(二)积极借鉴省内外相关赛事,加强合作交流,促进海洋节庆转型升级

2016年8月,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在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举办,全球最大的帆船之一——俄罗斯籍大帆船“帕拉达”再度参加,该船曾到访过几十个国家,航程超460万余海里,有利于促进国内外相关赛事的合作交流。[11]2016年10月,第九届中国(厦门)国际休闲渔业博览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A3馆隆重举办。休闲渔业以休闲娱乐和体育运动为目的,已逐渐成为现代渔业的支柱性产业。本次博览会不仅吸引来自国内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企业参展,还吸引了联合国环保署、日本、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或地区400余家企业参展。[12]2016年11月,厦门国际海洋周开幕,厦门国际海洋论坛暨第六届发展中国家海洋可持续发展部长论坛同时举行,确定厦门成为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国家海洋局把该合作中心纳入海洋强国建设的重点内容。海洋周期间,还举办了中国—东盟南海渔业合作研讨会、国家海洋公园研讨会、风筝文化节等。[13]潭门可积极参与、适当借鉴此类海洋节庆,与主办方不断交流、开展合作,促进南海传统文化节转型升级。

(三)加强海洋民俗文化翻译研究,促进海洋民俗文化对外传播,推进国际化进程

恰当翻译在促进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举足轻重。纵观国内诸多海洋节庆,一般均有双语翻译,如第九届中国(厦门)国际休闲渔业博览会被译成“The 9th China (Xiamen) International Recreational Fishing & Aquarium Expo”,青岛国际海洋节被译成“Qingdao International Marine Festival”,2016厦门国际海洋周被译成“2016 World Ocean Week in Xiamen”……2014年11月,时任瓊海市委书记的符宣朝会见香港卫视执行台长杨锦麟,他表示,琼海应深挖南海文化,用外国人听得懂的语言讲述潭门的故事,加强潭门的国际知名度,推进国际化进程。然而,海南海洋民俗文化翻译及相关研究滞后,潭门南海传统文化节对外宣传材料亟待翻译并不断完善,进一步促进南海传统文化对外传播。

此外,可借鉴国内外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做法,将南海传统文化节设为海南的法定假日,举办休闲渔业展销会、风筝冲浪竞技赛,适当增加游艇一日游、水上运动项目等。

四、结语

在我国“海洋强镇”、“海洋强县”、“海洋强市”、“海洋强省”、“海洋强国”进程中,海洋节庆不可或缺。综合利用海洋节庆,通过内外交流与合作,塑造海洋节庆特色品牌,策划丰富多彩的海洋节庆活动,扩大海洋节庆的影响力,有利于促进海洋传统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动态传承地域特色海洋民俗文化,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提升海洋文化“软实力”,夯实民族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

参考文献:

[1] 曲金良,纪丽真. 海洋民俗[M].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2:132.

[2] 王颖,阳立军. 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J]. 人文地理,2012(6):67-70.

[3] 李静,陈娟. 中国海洋节庆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2):55-58.

[4] 胡春燕. 关于推动我国海洋节庆发展的思考[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36-40.

[5] 苏勇军. 海洋类节庆品牌影响力提升研究——以中国(宁波)国际港口文化节为例[J]. 海洋经济,2012(2):56-60.

[6] 黄小明. 京族哈舞之海洋文化特征[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112-116.

[7] 肖璇. 中西海洋节庆文化比较与解析[J]. 神州,2013(2):30-31.

[8] 曾志兰. 试论福建海洋旅游产品的培育与创新[J]. 亚太经济,2013(6):121-124.

[9] 陈智勇. 海南海洋文化[M]. 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10.

[10] 詹兴文,邢植朝,邓章扬. 论民俗学的学科建构与海洋民俗文化研究的发展[J]. 南海学刊,2016(2):81-86.

[11] 青报网综合. 青岛国际帆船周·海洋节启幕 千帆竞渡浮山湾[EB/OL]. (2016-08-06)[2016-12-20]. http://news.dailyqd.com/2016-08/06/content_344865.htm.

[12] 袁静静,陈燕燕. 第九届中国(厦门)国际休闲渔业博览会在会展中心举行[EB/OL]. (2016-10-29)[2016-12-20]. http://www.mnw.cn/xiamen/news/1432872.html.

[13] 吴笛. 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将落户厦门[EB/OL]. (2016-11-15)[2016-12-20]. http://news.xmnn.cn/xmnn/2016/11/06/100120535.shtml.

[14] 黄小玲. “琼海是一个可以停下来思考的地方”——符宣朝和杨锦麟畅谈琼海田园城市发展之路侧记[EB/OL]. (2014-11-04)[2016-12-20]. http://www.qionghai.gov.cn/read.jsp?id=57194.

Abstract: Tanmen fishermen in Hainan province are considered the only group of people to have been developing the South China Sea in the history. After having been fishing in the South China Sea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unique marine folk cultures and customs have been created. The marine festival in Qionghai is confronted with new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t is, therefo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upgrade marine festival to improve its cultural power and better serve the prosperous province of oceanic economy strategy and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initiative.

Key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marine festival; Tanmen Traditional Marine Festival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tatus quo and reflections;Tanmen in Hainan province

(責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现状与策略一带一路
新时期下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的现状与策略
浅谈中职对口升学英语阅读训练现状与策略
浅谈情感教育在高中历史的现状及实施策略
刍议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朝鲜族小学民族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