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2017-05-31 00:47杨浚林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素养活动

杨浚林

摘要: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堂活动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主阵地,而地理课外活动是延伸和补充,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对学生地理素质的培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地理素养;课堂活动;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050

东北师范大学王向东、袁孝亭博士把地理素养分为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和地理技术素养三个部分,他们认为地理科学素养可以分为地理科学知识、地理科学能力、地理科学方法、地理科学品质和地理科学意识五个组成部分。

我们所理解的地理素养就是一个人能从地理学的观点来观察事物且运用地理学的技能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具备地理素养的人应具有以下七个特征:明白地理科学知识的本质;在和环境交流时,能准确运用合适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和理论;采用地理的视角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做出决策,增进其对世界的了解;能够运用地图、略图、脑中地图作空间透视,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将其恰当归类,得出相关的解释与结论;明白并接受地理学、理解地理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能感受地理学的美、地理和社会之间的相关性;对自然环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更丰富、生动和正面的看法;具有许多和地理技术密切相关的实用技能。

如何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呢?笔者认为应从实际出发,本着课内、课外都要抓,课内、课外都要活的原则,让学生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中形成地理素养。

一、课堂活动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主阵地

现代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而教师是导演。所以,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有机会、有能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人主。要做到这一点,在教学中设计好课堂教学活動应该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地理这门学科有复杂性、综合性强的特点,特别是其知识的时空跨度太大,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效果并不好。特别是在初中和高一,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学生缺乏学习地理的主观愿望。如果我们的地理课堂再死板、教条,缺少对他们的吸引力,那么地理课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哪怕就是选修地理的高二、三年级的文科学生,他们也不会喜欢缺乏活力的地理课堂的。怎么样才能根据学生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和地理学科特色,建立充满活力、学生乐于参与、富有效率的地理课堂呢?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巧妙地设计好课堂活动。学生课堂活动是以围绕实施课堂教学目标为目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的活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巧妙设计学生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愿望、突破教学难点的重要途径。

1. 辩论活动

“真理越辩越明,是非越辩越清”,把辩论这种形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式。如:是否可以用南极的冰川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95%的地区常年被冰川覆盖,形成巨大而厚实的冰盖,它的平均厚度达2450米,冰雪总量约2700万立方千米,占全球冰雪总量的90%以上,占世界可用淡水的72%。有人估算,这里的淡水资源可供全球使用7500年。相反,沙特阿拉伯降水稀少,国内没有常年流淌河流,传统的用水观念使得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他们正面临着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考验。

案例呈现后,教师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进行思考,从有利于自己辩方,可以攻击对方辩论的角度收集论点和论据。经过各组代表的辩论,学生的“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规律解释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能力”的地理素养就得到了锻炼。

2. 讨论活动

讨论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合理地分成小组,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听、说等方式互相交流,以达到获得地理知识、提高地理能力、养成地理素养的能力。

如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房地产业有一句名言:“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这充分说明选择住房位置的重要性。如果让你自己或帮你家人买房,从市中心到郊区,你会选择住在哪里?为什么?问题呈现后,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他们从不同角度阐明自己的观点,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创新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尤其对平日爱“捣乱”或“沉默”的学生,是良好的机会。通过自学、交流与辩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助于科学概念、科学方法与良好习惯的素养养成,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坚定其努力学习的信心。通过讨论促进学生对自己观点的重新认识,并且学会倾听不同的观点和懂得尊重他人,学会辨证地看待问题。

3. 实验操作活动

传统文科教学都具备“君子动口不动手”的习惯,为避免这种倾向,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实验型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琢磨、想象、验证、推理自然人文地理原理与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

二、地理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地理课素养的延伸和补充

地理课外活动,是中学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外话动。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深化课堂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的地理素养。

1. 组织参观活动:教师根据本地情况,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参观与地理教学有关的展览或博物馆,这种活动一般是自愿参加的,目的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如参观地质博物馆、气象台、天象馆、天文台等。

2. 地理野外考察和乡土地理的考查:“地理教学应该注意走出课堂,进行野外考察、地理调查和参观活动,即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到野外、到生产生活实际中观察和调查。”如对岩层褶皱和断层的考察,山地地貌的考察,采集矿物标本,调查本地地形、气候、农业生产、交通、环境状况。

(作者单位:贵州省松桃民族寄宿制中学 554100)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素养活动
“活动随手拍”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类型及其作用分析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淘气包马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