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时代脚步,关注人才国际化

2017-05-31 01:38林榕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文明人类世界

林榕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开始。但伴随探险家的冒险、摸索而来的,不仅仅是各大洲之间的交流开始密切起来,还有更加疯狂的掠夺与杀戮。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随之而来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平等性的严重缺失,受到工业文明冲击的非西方文明或是被动或是主动地进行变革,逐渐汇入现代化潮流。

一、全球化中不同文明之间的利益博弈

20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二战,由于狭隘民族主义、霸权沙文主义和极端军国主义的存在与猖狂,二战几乎席卷全球,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与损失。下半叶又长期被冷战的阴霾所笼罩,国家利益的争夺、意识形态的不同等都加重了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更使世界几乎时刻处于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的危险之中。

随着两极格局的结束,进入21世纪后的世界形式变得更加复杂,冲突的根源由冷战时期意识形态的对立转变为不同文化的差异和排斥,人类社会面临着恐怖主义的威胁,尤其在美国“9·11”事件之后这种威胁不断加剧。可以说,全球恐怖主义已经进入3.0时代,开始出现强烈的国际化倾向,活动范围扩大,从西欧、中东、拉美三大热点地区向全球各地区和国家蔓延,打击目标的扩大和恐怖手段的多样让一个又一个受袭城市和国家深陷血流和惊恐之中。

二、国际理解教育的缘起

正如前文所述,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因为不同文化的差异产生的冲突,已经给人类的生存造成了长期的威胁,但在对人类历史发展历程的研究中发现,不同的文化有其产生的合理背景与发展沿革,要避免因不同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排斥、歧视、仇外等情绪,就必须普及对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认识,包括历史的、语言的、习俗的,当然也包括对所处整个人类社会文明演进历史的总体把握,广泛、深入、客观地进行认识。从认识到理解,在认识、理解文化的基础上,人们互相尊重、宽容不同文化的存在;在尊重、宽容的基础上,沟通、交流,促进和平共处、协调合作,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冲突频繁发生。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前言所言,“战争既发动于人心,故和平之堡垒须建筑于人心”。因此,二战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并大力倡导进行国际理解教育。

三、时代发展对初中历史教育的要求

“没有历史,理解便不可能,因为人是生活在历史中的,历史使理解得以可能”。客观的历史课用真实的方法让人们认识到世界上有许多与自己不一样的人的存在,从而在认识的基础上,接受差异,承认差异,理解、尊重这些不同文化底蕴在同一个地球中的共存。在今年3月刚刚向社会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中第三条的“国际理解”,明确写明了中国学生发展应具有全球视野、尊重差异,即具有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了解世界不同文化,理解、尊重和包容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多元文化交流等。这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的课程目标“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人类文化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不谋而合。而青少年是国际理解意识教育的重点人群,尤其是处于13-16岁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由于特殊的生理发育、心理发展,加上年龄特点和认知局限,他们最易受到不宽容、种族歧视和仇外情绪等的煽动。因此,在初中历史课中渗透国际理解意识教育是当务之急。

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2015年3月28日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正式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明确提出“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旨在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在这样的背景下,“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必然。因此,在初中世界史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意识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猜你喜欢
文明人类世界
请文明演绎
人类第一杀手
漫说文明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对不文明说“不”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