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换血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内环境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2017-06-01 11:31詹洁瑜舒琳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9期
关键词:血液学胆红素血症

詹洁瑜 舒琳琳

探究换血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内环境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詹洁瑜 舒琳琳

目的 观察与分析换血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内环境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4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对全部患儿予以换血治疗, 并对其治疗前后的内环境血液学指标变化情况加以观察与对比。结果 换血后患儿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与换血前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18、-1.884、-1.520,P>0.05);换血后的白细胞、血小板均低于换血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7.539、11.547,P<0.05)。换血后患儿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糖水平与换血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509、3.788、11.000、-6.898,P<0.05)。换血后患儿的钠、钾、氯水平均优于换血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426、12.926、6.255,P<0.05);换血前后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5,P>0.05)。结论 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取换血治疗, 效果显著, 但在治疗过程中, 需密切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或血液学指标, 从而确保疾病治疗的效果。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血液学指标

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较为多发儿科疾病, 一旦患有此病,需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治疗, 否则将引发胆红素脑病, 并诱发诸多严重并发症, 如昏迷、抽搐以及中枢性呼吸障碍等, 从而威胁到患儿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1]。临床上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 一般是采取换血的方式;现为了解换血对此类患儿内环境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对本院所收治的4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实施换血治疗, 并观察其内环境血液学指标,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42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2]中有关疾病的诊断标准,确诊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其中, 男28例, 女14例;胎龄38~41周, 平均胎龄(40.1±1.4)周;体质量2.1~4.5 kg, 平均体质量(2.5±0.7)kg;病因:27例ABO血型不合溶血, 9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 3例新生儿败血症, 3例原因不明。

1.2 方法

1.2.1 换血指征 血清胆红素水平满足《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2]中所提及的换血标准;存在核黄疸征象。

1.2.2 血源选择 针对ABO血型或非血型抗体所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者, 可选取O型洗涤红细胞, 在200 ml的AB型新鲜冰冻血浆内添加3 U的O型洗涤红细胞;针对Rh系统的溶血者, 可采用Rh血型同母亲、ABO血型和患儿同型血;其他类型患儿可选用与同患儿血型。为避免新鲜冰冻血浆内存在不规则的抗体, 应对其予以抗体筛查。

1.2.3 换血方法 对患儿予以脐静脉插管, 并开展换血治疗。其中, 将3~4 mg的肝素添加至含有血浆(50 ml)、红细胞(100 ml)的混合血浆中;最初100 ml的换血过程中, 输入速度为10~15 ml/次, 时间为2~3 min, 之后输入速度改为20 ml/次。

1.2.4 注意事项 在治疗过程中, 密切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 如血压、心率、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等;同时, 按照患儿的血气分析情况, 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 即补钙、纠酸。待血袋中仅剩40 ml时, 再次进行血气分析, 并依据分析结果判断是否还需继续输血治疗[3]。

1.3 观察指标 换血前后, 对患儿的各项血液学指标进行监测与对比, 以了解换血对各指标的影响。其中, 采取迈瑞BC-518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对血常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进行检查;采取日本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对患儿的胆红素指标、血糖进行监测;另外, 采取BECKMAN 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对患儿的钠、钾、钙、氯指标进行监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换血前后的血常规变化情况比较 换血后患儿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与换血前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18、-1.884、-1.520,P>0.05);换血后的白细胞、血小板均低于换血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7.539、11.547,P<0.05)。见表1。

2.2 患儿换血前后的血胆红素与血糖变化情况比较 换血后患儿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糖水平与换血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509、3.788、11.000、-6.898,P<0.05)。见表2。

2.3 患儿换血前后血液生化指标情况比较 换血后患儿的钠、钾、氯水平均低于换血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426、12.926、6.255,P<0.05);换血前后钙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5,P>0.05)。见表3。

表1 42例患儿换血前后的血常规变化情况比较

表1 42例患儿换血前后的血常规变化情况比较

注:与换血前比较,aP<0.05,bP>0.05

时间 红细胞(×1012/L) 白细胞(×109/L) 血红蛋白(g/L) 血小板(×109/L) 红细胞比容(%)换血前 3.84±0.72 13.82±5.26 141.22±25.14 283.25±104.31 39.74±6.66换血后 3.91±0.50b 7.02±2.55a 149.52±13.52b 86.32±36.54a 41.49±3.36bt -0.518 7.539 -1.884 11.547 -1.520 P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42例患儿换血前后的血胆红素与血糖变化情况比较

表2 42例患儿换血前后的血胆红素与血糖变化情况比较

注:与换血前比较,aP<0.05

时间 总胆红素(μmol/L) 直接胆红素(μmol/L) 间接胆红素(μmol/L) 血糖(mmol/L)换血前 552.70±151.33 54.80±42.52 498.20±143.12 5.24±2.14换血后 251.60±76.46a 27.90±17.61a 222.50±76.81a 9.67±3.57at 11.509 3.788 11.000 -6.898 P <0.05 <0.05 <0.05 <0.05

表3 42例患儿换血前后血液生化指标情况比较

表3 42例患儿换血前后血液生化指标情况比较

注:与换血前比较,aP<0.05,bP>0.05

时间 钠 钾 钙 氯换血前 133.14±6.05 5.42±0.56 1.17±0.19 108.41±6.25换血后 113.26±4.25a 4.18±0.27a 1.16±0.14b 101.11±4.26at 17.426 12.926 0.275 6.255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胎儿型红细胞裂解, 致使胆红素过度释放所引起的, 是一种发病率比较高的儿科疾病[4]。此病将对患儿的免疫功能、凝血功能以及神经系统等造成伤害, 病情严重者甚至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 从而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 并威胁患儿的身体健康。所以, 强化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 意义重大。

换血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换血的方式, 将患儿血液内的不利因子如未结合胆红素、血清游离抗体以及致敏红细胞等予以清除,同时改善贫血症状, 防止心力衰竭, 以此来控制血清胆红素的水平, 避免核黄疸的出现, 最终达到疾病治疗的效果[5]。诸多研究表明: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可获得比较好的效果[6,7]。比如在王红洲等[8]的研究中, 对35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实施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 结果显示有33例患儿痊愈, 2例明显改善;此外, 在血液内环境方面,其换血后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小板、C反应蛋白、白细胞、钾明显低于换血前。这就说明了该治疗方法在促进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身体康复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 换血后患儿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优于换血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509、3.788、11.000,P<0.05)。这就说明换血疗法能较好的抑制游离胆红素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神经系统的破坏, 从而实现疾病治疗的目的。换血后患儿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与换血前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18、-1.884、-1.520,P>0.05);换血后的白细胞、血小板均低于换血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7.539、11.547,P<0.05)。其中, 白细胞低于换血前, 可能是因为换血后血液被稀释,且在换血过程中有许多物质(如炎性因子、毒素或致敏白细胞等)被置换, 使得感染被控制, 从而导致白细胞的下降[9]。而血小板降低, 可能和换血时, 血管被阻塞, 致使血小板消耗有一定关联, 也可能与严重溶血病有关联。

研究表明:本组患儿换血后的血糖值比换血前高, 即(5.24±2.14)mmol/L VS (9.67±3.57)mmol/L, 这可能是因为换血后, 患儿的血糖可能会有所升高, 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和柠檬酸血保养液中含有较高的糖分, 将其迅速输入血管, 而此时换血又处于应激状态, 继而形成胰岛素拮抗作用有一定的关联性。所以, 在换血之后, 应避免使用浓度过高的葡萄糖,且对患儿的血糖进行密切的监测。除此之外, 换血后患儿的钠、钾、氯水平均低于换血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426、12.926、6.255,P<0.05);换血前后钙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5,P>0.05)。相较于换血前, 换血后的钠、钾、氯有所下降, 但钙的变化较小。之所以出现该情况, 可能是由于:①换血所采用的血源, 属于新鲜洗涤红细胞, 细胞并未受到大面积的破坏;②保养液内的葡萄糖对胰岛素造成一定的刺激, 进而促使胰岛素大量分泌, 而在糖原合成过程中需钾离子的促进作用[10];③保养液内的枸橼酸盐成分能和钾离子相结合, 继而导致血清内的钾离子降低。虽然在换血过程中人体内的钙离子会有所下降, 但适时为患儿补充钙剂,例如葡萄糖酸钙, 可确保换血前后钙离子水平保持不变或变化不大[11-13]。所以, 在换血治疗过程中, 为避免低血钾的出现, 需注意血钾浓度, 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 以保证疾病治疗的效果[14,15]。

综上所述, 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取换血治疗,疗效显著, 可有效控制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但在治疗过程中, 需密切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或血液学指标, 以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确保疾病治疗的效果。

[1] 林文翰, 梁英福, 陆少珍, 等.换血治疗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分析.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 13(3):231-233.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1, 16(8):501.

[3] 邹海珊, 梁桂兰, 梁洁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对内环境血液学指标的影响.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 37(15):2171-2172.

[4] 李菊花, 张小敏, 崔妮, 等.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4例疗效分析.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 13(9): 8-9.

[5] 赵庭鉴, 韦定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26(15):3399-3401.

[6] Demirel G, Celik IH, Erdeve O, et al.Impact of probiotics on the course of indirect hyperbilirubinemia and phototherapy duration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 2013, 26(2):215-218.

[7] 陈妙婵, 蔡葵.换血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液指标效果分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8):966-967.

[8] 王红洲, 叶萍, 贺锐.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液内环境的影响.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5): 617-619.

[9] 林静霞, 苏凡, 李易娟, 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效果评价.现代医院, 2016, 16(6):809-811.

[10] 罗吉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全自动换血治疗对内环境的影响分析.西部医学, 2013, 25(5):742-744.

[11] 付朝杰.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5例疗效分析.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8):188-189.

[12] 高建慧, 李德庚, 黄东明, 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前后血液内环境变化的研究.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2, 17(3): 208-209.

[13] 赵海燕, 陈红武, 沈薇.全自动换血术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液内环境影响研究.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1, 26(4):278-280.

[14] 王昱, 赖天霞, 朱宇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术前后血液内环境变化的研究.中国综合临床, 2009, 25(12):1322-1324.

[15] 李琳, 何玲, 陈丽萍, 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前后血液内环境变化的研究.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10):51-53.

Exploration of impact of exchange transfusion on internal environment haematological indexes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ZHAN Jie-yu, SHU Lin-lin.


Baiyun District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Service Center (Baiyun District First People’s Hospital), Guangzhou 510403,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impact of exchange transfusion on internal environment haematological indexes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Methods A total of 42 newborns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as study subjects all received exchange transfusion treatment, and their internal environment haematological indexes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 After exchange transfusion, newborn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d blood cells, hemoglobin and hematocrit value comparing with those before exchange transfusion (t=-0.518, -1.884, -1.520,P>0.05).After exchange transfusion, newborns had lower white blood cells and platelets than those before exchange transfusion,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7.539, 11.547,P<0.05).After exchange transfusion, newborn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otal bilirubin, direct bilirubin, indirect bilirubin, blood glucose levels, comparing withbefore exchange transfusion (t=11.509, 3.788, 11.000, -6.898,P<0.05).After exchange transfusion, newborns had lower sodium, potassium and chlorine levels than those before exchange transfusion,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17.426, 12.926, 6.255,P<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alcium level before and after exchange transfusion (t=0.275,P>0.05).Conclusion Exchange transfusion shows significant effect in hyperbilirubinemia newborns, but vital signs or hematology indicators should be closely monitored in the process of treatment, so as to ensu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disease.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Exchange transfusion; Haematological indexes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9.002

2017-03-15]

510403 白云区妇幼保健院(白云区第一人民医院)

李俊勋

猜你喜欢
血液学胆红素血症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临床血液学检验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血液学细胞形态学技能学习的轻游戏教学软件开发探索
富硒女贞子对山羊生产性能、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