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位彰显真味
——听林通老师执教《北京的春节》有感

2017-06-01 12:20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向桂辛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腊八粥老舍本体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向桂辛

回归本位彰显真味
——听林通老师执教《北京的春节》有感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向桂辛

在南昌市第八届“园丁杯”小学语文教学竞赛中,百花洲小学林通老师执教的《北京的春节》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还原小学语文课堂应有的真实样貌,一举夺得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在这节课中,林老师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细细琢磨,研究学习。

吴忠豪教授曾经将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另一类是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所谓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这类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程必须承担的本职任务,体现出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特性。所谓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包括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教育,多元文化的学习,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等。这类教学内容不是语文课程独自承担的,而是由基础教育各门课程共同承担的。语文课程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理所应当地以本体性教学内容作为主要目标,并且聚焦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学习设计教学过程。

我认为这节《北京的春节》准确定位语文课程内容,以学习语文阅读方法,品味文章表达特色,体会作者内心情感作为本课的三大教学目标,做到了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与非本体性教学内容的完美融合。

《北京的春节》属于长文,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理清文脉,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初读环节,林老师指导学生运用跳读的方法找到文章中含有时间的句子,很快地读懂了作者叙述的顺序——时间顺序,然后再进一步理清各个时间节点中的风俗习惯及全文内容的详略安排。高效率地完成了初读任务。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林老师教给学生,同时也是告诉老师们:读书的方法有很多种,要学会运用最合适的读书方法去达到读书的目的。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用跳读,那文章中的精彩之处应该怎么读?当然是品读。怎么品读?我们来看林老师的做法:

师:我们读散文最主要的是要读出作者的情感。那么,老舍先生被人们誉为“语言大师”,他的这篇文章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呢?首先,老师领着大家来读这一处。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学生朗读。)

师:老舍说这不是粥,是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表达手法?

生:是小型农业展览会,用了比喻。

师:把腊八粥比作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这样的比喻别处见过吗?

生:没有。

师:老舍为什么会将腊八粥比作是农业展览会呢?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生:因为腊八粥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谷物、干果。

生:因为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师:这一段文字,原文是这样写的——

“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神祭祖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学生默读。)

师:让我们想象一下,在腊八这天,我们看到的是怎样的场景呢?

生:我看到家家都在熬腊八粥。

生:我仿佛看到家家户户在熬腊八粥,屋里腊八粥沸腾翻滚,香气缭绕。

师:你说,老舍先生他回忆的仅仅是一碗粥?

生:他回忆的不仅仅是一碗粥,而是一种文化。

生:他回忆的以前的那种气氛。

生:他回忆的不仅仅是一碗粥,而是那碗粥里包含的习俗和情感。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齐读这段文字。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读这段话,读出了作者的感情,读出了老舍的回味。我们是怎么读出来的,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的读法。首先,我们找到了这一处的表达方法——独特的比喻,然后在这一处比喻之中,我们反复思考体会,感受到了他对家乡春节的回味。我们就是这样在老舍先生的特殊的表达之中读出了他的内心情感。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实际教学中,重内容轻表达的情况至今没有彻底的改变。在这节课中,林老师带领学生品读关键句的方式值得我们学习。他一改以往教学中总是在课文内容里兜兜转转的重复低效的做法,引导学生先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接着借助原文更加具象的描写,想象画面,进而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做法是从文本形式进入文本情感,通过品读文章特殊的表达,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

在林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在文章中流露的眷恋之情。教学的效果很明显。

随即,林老师指导学生将这样的读书方法运用到后面的学习之中:自学除夕、元宵等段落,找到作者独特表达之处,体会句中的感情。就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将方法转化为行为,化知为能,最终形成自己的语文能力。

在《北京的春节》一文教学中,林老师教给了学生跳读、品读的读书方法。在聚焦学习方法的同时,语言形式的品味和思想情感的体会是同时进行,有机融合的。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在语言表达、情感态度、方法能力三个方面均有收获,真正达到了言、意、法兼得,一举三效。♪

猜你喜欢
腊八粥老舍本体
北平的秋
眼睛是“本体”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一起喝腊八粥
腊八节
老舍的求婚
过年啦
基于本体的机械产品工艺知识表示
老舍给季羡林“付账”
腊八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