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与学术影响力分析
——基于1994—2016年CSSCI期刊论文数据的文献计量调查

2017-06-01 11:29员智凯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论文期刊学科

王 樱,员智凯

(西北工业大学 人文与经法学院,西安71007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与学术影响力分析
——基于1994—2016年CSSCI期刊论文数据的文献计量调查

王 樱,员智凯

(西北工业大学 人文与经法学院,西安710072)

自1994年中国迈入国际互联网国家行列后,网络技术更新发展,受众日趋广泛,传统面向现实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延伸到新兴的虚拟世界。回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近20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通过对中国知网CSSCI来源期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相关论文的计量分析,从文献总量、作者机构、科研合作、期刊收录、被引情况、基金分布等方面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与学术影响力进行了梳理考量,力图呈现该研究领域问世至今的重大成果,以期为其未来研究趋势提供有力参考。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CSSCI来源期刊;学术论文;学术影响力;文献计量调查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1984年正式设立以来,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格局,自身也经历了跨越式发展,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绩,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充满活力且影响力巨大的重要新兴学科。特别是1994年我国正式成为国际互联网国家之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遭到了巨大的挑战与冲击,如何结合这一人类社会生活的最新产物开展行之有效的工作,就成为学界日益关注的重点热点之一。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重要学科分支也应运而生。在20年理论与实践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拓展提升,对其自身的研究也更加系统深入,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然而,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互联网产业新兴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仍需要我们加紧步伐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自身建设水平。因此,如何总结自身现有优势、发挥所长,提升其学术影响力和工作时效性,不断促进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改革,促进其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就成为当前学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中《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以下简称CSSCI)来源期刊中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篇名的论文进行文献计量统计,时间横跨1994—2016年,力图根据有关文献量的变化进行科学预测,梳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历史脉络,通过数据分析展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重镇、研究现状及相应的学术影响力,进而分析现阶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和发展趋势。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指“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1]1。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网络的出现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在“润物细无声”中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方式、行为风格及生活习惯,因而也产生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工作实践的强力推动下逐步发展并不断创新,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具体而言,现阶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整体格局”[2]仍是以理论和实践研究为纲,理论研究方面着重对基本理论的厘清,而实践研究方面则瞄准的是对现实重大问题的破解。这两方面研究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在发展中共存并进。通过进行系统的文献计量分析,即“一个学者、机构与地区的学术能力越强,学术水平越高,其发表(出版)的论著数量也越多,论著被引率也越高”[3],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界在该学科领域的总体学术水平与能力,同时也能直观反映出客观的研究现状,从而预测科学的发展态势。因此,为了确保研究的系统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在CSSCI上转载和被引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文献将是本文的调查对象。笔者利用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中的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选取了1994—2016年间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中可检索,以篇名中包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论文检索条件,在“精确”匹配模式下,检索日期截止2017年3月20日,共计检索出的1 705篇有关文献为样本。其后对其中收录于CSSCI的转载论文作为指定抽样标准,从中筛选出刊登在64种CSSCI核心期刊上的163篇符合取样标准的论文进行系统分析,占总文献样本的9.56%,用来展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当前概貌。

二、研究结构与分析

1.文献总量的变化

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篇名,在CAJD库中共检索出1 705篇相关论文,其中属于CSSCI来源期刊的共163篇,占9.56%。其变化趋势详见图1。

图1 近20年文献总量分年度变化趋势

图1是近20年间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的发展趋势。从文献总量上看,CAJD库中可检索到的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篇名的论文可追溯至2000年,为《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刊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论文。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文中描述“计算机网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联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现代方式”[4]。自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新兴学科分支逐步进入研究者视野,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量逐年增加。特别是2009年之后,该领域学术论文的年度总量一举突破了百位数量级,并在2012年达到峰值,共产出了204篇论文,其中CSSCI期刊来源论文更是达到了23篇,占11.27%。自2008年起,年度CSSCI期刊来源论文的发表数量达到了10篇以上,所占比例也维持在10%左右,略有浮动。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其他年数据,2016年的CSSCI论文期刊占比14.53%,为历年最高水平。说明核心期刊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研究热度有增无减,并且文章质量也有了长足的提高。另一方面,这也反映了随着该领域研究力度的逐年增加,其学术影响力持续攀升,重大成果不断涌现。从图1看出,相关文献除2011—2012年期间出现较大增幅外,一直处于平稳增长状态,且走势基本一致。根据普赖斯(D.Price)提出的科学文献的指数增长规律可以得出:随着该领域学者日趋深入地研究与思考,现阶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大主题——理论和实践研究均进入到了相对成熟时期。

与此同时,从文章的学科归属来看,在总共163篇中,按篇数排名先后依次是高等教育95篇,占58.28%;思想政治教育37篇,占22.70%;新闻与传媒10篇,占6.13%;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7篇,占4.29%;军事3篇,占1.84%;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3篇,占1.84%;信息经济与邮政经济2篇,占1.22%。96.3%的研究成果来自于以上7种学科。充分说明了近年来这门新兴学科的发展模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家学者的持续关注,其他学科的学者同样也对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尝试从自身专业角度解读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体系,从而在整体上丰富了该学科的理论基础,完善了该学科的体系脉络,提升了该学科的具体实践研究水平,在学术界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这种多学科知识的回应和引导,营造出了一种多学科共同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良好态势。另一方面,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复杂环境和大量新动态、新问题、新挑战的不断涌现,必须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者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借鉴,而这种文献学科来源的分散,正说明这种跨学科合作交流初露端倪,见图2。

图2 所有文献的学科归属分布

从文章的研究层次来看,基础研究(社会科学)仍是产出成果最多的,共有146篇,占89.57%;其次是政策研究(社会科学),有7篇论文,占4.29%;高等教育和行业指导各有4篇,各占2.45%;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自然科学)和职业指导(社会科学)各有1篇,仅占0.61%。可见相对于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凤毛麟角的成果,目前的研究成果仍然集中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2.作者机构类型统计分析

对作者来源机构的统计,可以有力佐证其所在“学术机构在相关学科的研究状况和研究实力”[3]。通过对163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作者所在研究机构分析,大多为高等院校,共分布在109所大学,范围较广(由于此处对不同学校间作者合著的情况进行分开统计,故本节统计的总篇数要大于实际刊发篇数)。具体而言,华东地区最多,共34所院校,发文40篇,占24.54%;其次是西南地区,共18所院校,发文36篇,占22.09%;接下来是华北地区,院校19所,发文30篇,占18.40%;中南地区,院校14所,发文29篇,占17.79%;其他区域依次为东北地区,院校13所,发文16篇,占9.82%;西北地区,院校10所,发文11篇,占6.75%;港澳台地区,院校1所,发文1篇,占0.61%。以上调查结果,从地域上,可以清晰看出,西南地区及中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员要超过西北、东北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值得注意的是,港澳台地区相关研究也实现了“零突破”。总体而言,我国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者群体在地域上分布不均衡,在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与专业性结合能力较弱的院校,有待扩大研究者群体,加强研究队伍建设。

笔者对来源机构和发文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而言,近20年间的主要研究机构仍集中在各高等院校,发文总数遥遥领先于其他研究机构,一共有154篇,占到总载文数的94.48%。剩余的9篇文章中,机关部门占4.3%,共计7篇;最少的企事业单位与中小学校载文2篇,仅占1.22%。毋庸置疑,数据显示出高等院校在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中,仍处于绝对领先,是该领域研究的主力军。这表明随着国家加大教育投资力度,特别是随着中央一系列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开展与实施,确保了高校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核心阵地。与此同时,相对于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中小学而言,高校研究者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科研水平及其雄厚的科研实力和良好的科研环境,都使其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具有不可比拟的学术素养和研究优势。

就具体的高等院校类型来看,几乎所有类型的高等院校都在该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也再次印证了近几年通过国家大力扶持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博士点的改革创新,使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新局面。从专业特点上看,刊发又以理工类院校为主,发文量最多,一共有58篇,占总载文量的35.58%,其高产区的优势依然突出,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镇。仅电子科技大学一所理工类院校发文16篇,占总篇数的9.81%,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面独树一帜。这与理工类院校研究者一般具有良好的计算机网络背景知识,在网络环境中更加事半功倍、游刃有余不无关系。综合类高校刊发53篇,占比32.52%,与理工类数据相差不大。说明综合类院校结合各专业优势互补,也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其次是财经类(8.81%)、师范类(7.25%)和农林类高校(6.74%)。表明在传统思维上,这些学校被忽视的弱势科研项目实力也大大提高,其学术影响力也逐步加深。其他专业类院校(包括军事、民族、体育、艺术、语言、政法、艺术等)总计占总载文量的9.1%。虽然这类院校载文量无法与理工、综合或师范类高校相匹敌,但也根据其专业属性及实际教学经验,尝试依托其自身优势,试图消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出现的具体问题,通过提出一系列针对性极强的对策与建议,将行业特色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实践中,提升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工作时效性。

3.科研合作统计分析

科研合作是科学工作者为了达到生产新的科学知识这一共同目的或实现各自的科研目标而进行的协同互助的科学活动。[5]在当今科学大发展的情况下,随着学科之间边界的逐渐模糊,如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分支学科一样,只有不断借鉴汲取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精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得到长久持续的良性发展。这些来自于政治、教育、伦理、心理、社会、传播、管理以及信息科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已经对分析和破解当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实践研究问题产生了重要的借鉴参考价值。因此,在科研攻关中不同单位如何发挥其自身学科优势,加强科研合作、强强联合也日益成为今后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趋势之一。

新形势下,为了切实加强网络教育主阵地、主平台、主渠道建设,鉴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自身学科属性以及该学科研究者的学历背景等因素,合作研究应成为该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这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定义的现实需求,即“根据传播学原理和思想宣传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4]。 因此加强具有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进行合作交流及共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所有被统计的论文中,独著作者共计88篇,占总数的53.99%;两人以上合著者有75篇,占46.01%。这样的数据虽然与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数据(独著82.5%,合著17.5%)[6]及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统计数据(独著70%,合著30%)[7]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但与我国科技论文的合著率(83.9%)[8]相比要低得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其根本原因在于个体性、主观性、思辨性研究范式在本学科中仍处于主导地位。诚然,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而言,现阶段单独个体研究仍有优势,并且是我们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首选的研究范式;但由于其在深入研究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这种局限性要求我们倡导多人合作或团队式研究,以此弥补个体性研究的缺陷。其次,从单位机构间合著分析可知,同一单位间合著数共计53 篇,占总合著量的 70.67%;不同单位间合著数共计22篇,占总合著量的29.33%。数据表明,同一单位的研究人员熟悉彼此的研究方向,有利于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水平,但另一方面也表明不同单位之间信息交流渠道仍旧不通畅、不频繁、不深入,这不仅不利于研究者的优势互补和学术创新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众人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加大跨学科、跨院校、跨地区的科研合作研究力度,力争将其常态化、机制化、长效化。

4.发表期刊分布统计

经过对163篇论文的统计发现,所检索的文献共发表在64种CSSCI来源期刊中。由高到低对载文量进行分析,排名前10的刊载期刊分别是《思想教育研究》24篇,《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篇,《思想理论教育》11篇,《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原名:高校理论战线)9篇,《中国教育学刊》7篇,《毛泽东思想研究》5篇,《黑龙江高教研究》4篇,《南京政治学院学报》4篇,《现代远距离教育》4篇,《传媒》4篇,这10家刊物的论文总数为92篇,占所有核心期刊发文量的56.44%。剩下的71篇论文中刊登3篇的有4种,刊登2篇的有10种,有39种刊登过1篇相关论文。这说明当前我国CSSCI期刊收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的情况较为分散,出现了分散在其他学科期刊上的情况,印证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跨学科研究发展态势。

5.被引情况统计分析

作品“被引”是反映学术文献出版或发表后产生影响的一项重要指标。[6]一般而言,学术论文发表的时间越长,其被引的机率也会随之增加。但是这种被引文章的周期性规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对其的统计分析仍能反映出该领域研究的学术影响力情况。从总量上看,核心论文的总被引次数为2 238次,篇均被引次数为13.73。从单篇文章被引数量来看,近20年被引频次大于或等于50次的论文共计16篇,其中被引次数最高的论文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总计达134次,占总被引次数的5.99%。该文由上海交通大学潘敏、陈中润、于朝阳所著。数据说明该论文的学术价值极高,对学术界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力。从刊载作品期刊来源看,10篇论文来自7家期刊,其中在《思想教育研究》和《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原名:高校理论战线)中就分别有3篇和2篇,而这两种期刊的相关论文总量在全部所有期刊中分别位列第一和第四位,这说明这两种刊物对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有极高的影响力,并在整体上印证了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影响力的刊物同样是排名靠前的刊物。

6.基金分布的统计分析

对科研项目开展资助有助于推动该领域的知识创新与科研竞争力的提升。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对人文社科类科研项目的重视使越来越多的研究得到了宝贵的项目资助。通过对基金论文的数据考察,可以直观了解基金资助的地域分布。在163篇论文中,经过统计共有77篇文献为106项科研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占指定抽样论文的47.23%,其中部分论文获得过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基金资助。从成果发表的时间上看,1994—2016年基金资助总体数量不断攀升,速度由缓慢进入激增,特别是2011年在具有一定基础的前提下出现成倍增长现象,成了关键的分水岭(详见图3)。这一数值在2016年达到峰值,为27项,2014年虽经历了小幅回落,但随着近两年国家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题的兴趣与关注点持续提升,从2015年起该数值又急速递增。被引次数最高的前5篇论文都获得了基金支持,这说明国家的大力扶持已经初具成效,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术影响力有了质的飞跃。

然而,虽然各类基金资助均呈增加趋势,但仍需注意资助的地域分布却并不均衡。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快,高校及科研机构数量多,学者普遍科研实力强等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各种资助也更倾向于高产高效的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获得的资助总数却远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这说明我们仍处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不平衡的困局中,基金资助的区域性缺陷尚待解决。面临这种严峻的形势,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统筹兼顾,加大中西部地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金扶持投入力度,从而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学术研究差距。

图3 年度基金数变化趋势

三、结语

利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本文对 1994—2016年刊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探讨了现阶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热点与学术影响力。从宏观上可得出以下结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于网络信息伴生的现实问题,发展于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网络的实践要求”[7],已经在理论和实践研究上进入到系统化的学科体系构建中。在近20年的发展与研究中,学界始终把握住了比较明确的研究对象,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建构起较为系统的学科理论体系,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学科话语体系,凝聚了一批学术水平过硬的研究学者,产生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该学科的影响力在全社会范围内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数据也显示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核心阵地仍是高等院校,又以理工类院校为重镇;不同单位间作者合著率有所攀升;研究论文总体发文量逐年攀升;各级部门基金扶持力度不断提升;对该领域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考察也日趋增多。

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同时,尚待解决的问题仍需我们高度重视。首先,从研究队伍来看,应创设跨地区院校学术交流平台,提倡发文较多的东部地区院校发挥自身优势,与中西部地区院校进行跨校合作;重视党政机关、科研机构、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中小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培育工作,努力建立起高校与不同类型科研机构之间的常态化协作机制。其次,从研究类型来看,鼓励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学者进行跨学科研究,进一步拓宽其理论研究视野,丰富实践研究成果。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者不仅应当广泛借鉴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网络传播学、网络社会学、网络心理学等相关学科最新理论成果,而且应当积极吸取信息学、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网络安全等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创新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立相应的跨学科研究基金,鼓励上述学科学者结合自身专业背景,投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同构筑完善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最后,从研究内容来看,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数量增加,导致该领域发表的论文数近年快速递增,文章质量良莠不齐及被引率较低。针对这种低水平重复现象加剧的严峻形势,一方面要求我们严把文章质量关,改善研究生论文发表制度,通过引入分级奖励制度,按期刊级别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多发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的论文;另一方面也要鼓励提倡学科研究创新,与时俱进,多关注技术革新,多结合实践经验,多深挖现实热点,以期增强文章的有效性及学术价值。

[1] 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 冯刚,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30年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3] 龚放.我国教育学研究领域机构、地区学术影响力报告——基于2005—2006年CSSCI的统计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2):39-47.

[4] 刘梅.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03-106.

[5] 谢彩霞,刘则渊.科研合作及其科研生产力功能[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1):99-102.

[6] 唐正东.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学者和机构的学术影响分析——基于CSSCI(2005-2006年)数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2):63-68.

[7] 王龙龙.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学术影响力评估——基于CSSCI期刊论文数据的调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98-103.

[8] 庞景安,赵弘.我国合著论文分析与广义洛特卡分布推导[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3,(5):417-420.

【责任编辑 马 俊】

An Evaluation of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Academic Influence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Based on the Data from CSSCI Source Journals in 1994—2016

WANG Ying, YUN Zhi-kai

(School of Humanities, Economics and Law,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72, China)

China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Internet countries since 1994. Up to now the network technology developed instantly and the number of the netizens increased rapidly. Under such circumstance, the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focused on the real world has extended into the emerging virtual world gradually.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particular subject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we have saw a series of fruitful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 results. Thus, on the basis of statistics of 163 articles from CSSCI source journals issued during 1994—2016,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cholarly impact of the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overall documents, author affiliation, authors’ cooperation, publication journal, periodical inclusion, cited situation and fund distribution. By doing so, this paper tries to present the great achievements so far, as well as to provide a strong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trends.

research on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SSCI source journals; academic papers; academic influence; bibliometrics

G641

A

1009-5128(2017)10-0079-06

2017-04-05

王樱(1987—),女,山东莱芜人,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员智凯(1953—),男,陕西西安人,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猜你喜欢
论文期刊学科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期刊问答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