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事体

2017-06-03 00:24赵荔红
岁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建德小叔阿爸

赵荔红

假使你是一个江南人,江南的任何一片山水,都是家乡。

江南。这个词延展出其他一些词句:糯米酒,包裹青竹叶腰扎红线的粽子,古廊桥,火焰油菜,平缓山坡,薄灰水墨天空,白墙灰瓦,农人担上的大红杜鹃,垂挂的青绿橘子,蛛网迷宫的沟渠河道,逆光蓑笠的瘦黑船夫,河岸边的红色捣衣女娘,鹅黄柳烟,桃花贴着梗,青花瓷,光滑的石板路,米饭汤扑出木锅盖,闪闪而过平整发亮田畴,阳台上的晒被,毛毛的雨在手背上朦胧起一层水雾,一凹一凹啃吃桑叶亮白滚胖在竹扁中沙沙作响的蚕……

江南,或指长江以南,那么屈原的汨罗也是;或指唐代“江南道”区域:“南抵大臾,北际大江”,“西溯江汉上游,而东迄于海”;或仅仅指江、浙两省。江南,与其说是个地域概念,不如说,它代表一种意识,一种记忆或倾向,一种精神向度,一种试图延续的传统。称自己是一个江南人,意味着曾经、当下、未来,他的习性、生活、心理,以及精神状态从未离开江南。一个生活在北地或内陆的人,身上烙下某些属于江南的元素,一旦踏上江南土地或遭遇到江南人,就会迅速安泰地融入江南世界中。而他必定终身都在反复追忆、言说江南。

所以,我第一次来到浙江建德,丝毫不觉陌生。家乡仅仅是地名的差别。

那是1993年底,临近新年,虽是冬日,并不萧瑟。车带着阿爸、土豆和我,盘旋在平缓山道,道旁是一路缠绕山体的小溪,阳光鲜丽,水色发亮如银带,有时又青碧。一路遇到小樟树,蓬着童花脑袋站立,叶子不落地绿。“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阿爸是回故乡,山水唤起多少年轻记忆,一路话就多。在上海生活了四十多年,阿爸还是变不成一个大城市人,一回到金华畈田洪村,就通体安泰。他站在路边树下,指给我们看哪是阿爷阿奶住过的屋子,哪是读过书的地方。那些房舍早不是昔日的,早是换了多少人家改了多少用途,他依旧只说着,喏,那里,这里……穿深蓝中山装的老人,眼睛闪亮,激动时夹烟的右手微微颤动。土豆说他第一次来还太小,只模糊记得和大哥在田埂上乱跑。哥哥究竟大些,常说起小叔一根扁担挑着俩箩筐,一边是大哥,一边是土豆。1993年的阿爸站在路边,亲人们围随着,村人观望着打着招呼,狗儿也不吠,懒洋洋漠不关心地越过我们,黑条纹白肚子猫站在青苔斑驳的矮墙上躬着身子打着哈欠。亲人们散落在浙江田畴,一线血脉牵引我们,一家家拜访过来:三娘娘(姑妈)家后院的两树花雪一般盛开,娘娘说,白里泛青的是梨花,白中带粉的是白梅,清炖土鸡,有花纹的团结糕,放盐的水煮荷包蛋,加了糖的红茶,连同长了三年的柚子(刚刚从树上打下来),一只背羽亮红十来斤重的大公鸡趾高气扬地走来走去;二娘娘家是新盖楼房,二楼整整一层地上摊放着新摘下的艳红橘子,二姑父面孔红白、表情羞涩,是种果树高手,却很斯文,声音低细地告诉我们如何存放保鲜橘子;大娘娘不在了,留下一对漂亮的会唱戏的姑娘,后来在金华火车站台,追赶过来,隔着车窗塞进一大块金华火腿,年轻的美丽面庞被火车渐次抛远了……

我们的终点是建德上马村大叔家,去参加宇锋哥的婚礼。1993年的公车带着我们仨,顺溪流、穿行于山道树阴斑驳中。上马村有上百户人家吧?新娘子也是村里的,大叔家在乡政府这边,宇锋哥的婚宴就排在乡政府前的空旷地,新娘子家在乡供销社那,只是过条小溪,走走不过几分钟,宇锋哥却巴巴用扎上红花的车去接,村庄那么点点大,绕一圈也不过十来分钟。这样慢慢绕一圈,才停在新娘家门前,喇叭按得震天介响。冬日早晨寒冷,溪流倒不结冰,只湿地上起了白霜,踩起来唰啦唰啦响。几乎全村人都聚拢到新娘家前,姑娘们挤在一起嘻嘻乱笑,见有人注意,又掉过脸去,年轻小伙子有爬到树上的,和着喇叭吹口哨,双手揣在裤兜子扮酷。男人们则聚着蹲在树下石条凳上,抽着烟,女人边嗑瓜子边闲话新娘红袄子会是啥料子做的。左等右等,新娘硬是不出来,大家就嚷嚷起来,男方一会敲锣打鼓,一会放一挂鞭炮。新娘子终于一身白婚纱出现在门口,一个少女撑伞,五个少女围随,村人欢声雷动并惊讶呼叫起来,原来新娘子穿白色西洋婚纱在上马村还是头一遭,以前只在电视中看见;穿西服的宇锋哥很帅地接过来,并不着急进轿车,这样一生大事,须得好好展示并昭告村人邻舍的,才显得婚姻庄重、生活庄重。录像机也是时新,摄影师技巧生疏,跑前跑后来得起勁。这样忙了半天,新娘新郎才被塞进轿车去。车被大家围拢住,几乎要开不动,颤动挣扎了半天,才从人群中挤出去,人又在它身后围拢起来。前面一辆载着新娘新郎,后面跟的是辆小货车,装了锣鼓,一路敲打,一路放炮,孩子们就跟跑着,拣拾小碎鞭炮。车绕着村庄转,一圈,二圈,不晓得他们绕了多少圈,才不甘不愿似的回到大叔家,这边就接了新娘子进房间去……接下来当然是晚上的婚宴,有三十来桌吧?大概村里包了红包的,会带上全家大小来吃。这样婚宴,是那几日村中大事,妇女男子来帮忙的,进进出出,也认识不清楚,杀猪的,做豆腐的,洗青菜的,拔鸭毛的,洗碗筷酒杯子的,摆桌凳拉电灯的,将鱼刮了鳞排在一边起了油锅子要炸的……还有是尝新酿的糯米酒,一坛坛挪到酒桌边上放好,开了封,将长勺子舀起一点点来尝,是好的,点点头,剩下就泼了地去。阿爸不晓得到哪里去和人说话,我和土豆则是无事忙,挤到人群中去接新娘子,又跟新娘子到洞房,又忙着看给鸭子放血,又去尝糯米酒,那酒是真好喝,酒宴尚未开张,我俩已是微醺了……到乡政府,总要从石桥上过那小溪,活水跳跃着小水花,阳光亮亮打在水上,清澈见底,卵石历历可数。站在桥上,望向村外,光线明丽,山川静好,真如此好江南耶……

……十年之后,阿爸终是叶落归根。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大哥抱着阿爸,土豆打伞,我们紧紧跟随身后,一盏竹纸筒灯摇摇晃晃在前引路。当年阿爸在弟妹的依依注视中踏上大路、离开故乡,又依样在弟妹子侄的注视中安然入睡。睡在故乡,阿爸应是安心的。只是我们哭泣。北山墓园是新造,野地里尽是杂乱苇草,没有草坪树木,竹筒灯忽闪忽灭,薄灰天空,一行黑鸟渐飞渐远不见了。大哥和土豆在墓室中烧了冥钱,放进装了五谷的小罐子,这才将阿爸轻放进去,盒上盖着红纸,撒些黄泥土……沉默着做这些,封上石板时,泪水又满面了。我低低念道:阿爸你放心,我会将土豆照顾好的。碑上阿爸的照片面庞清俊,显得耿介。像他这样,在大城市浸染日久,也没来得及变坏,自然就显得不够出息,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出息也许就是最大的出息吧?但在弟妹眼中,他是村中的秀才、家人的骄傲,是阿奶的孝顺儿子、弟妹们的慷慨长兄。大叔絮絮叨叨数落着阿爸的经历,年轻时的琐事,普通话里夹带金华话、建德话,听得不很清楚,但他说话时的高亢尾音,和阿爸的腔调很像,嘴唇下撇的样子也像。最像阿爸的是二娘娘,汪着泪水,眼巴巴看着我们,试图从大哥和土豆的脸上找寻阿爸的影子,而我们也一样在她的面庞上看见了阿爸。我们相互印证了阿爸的样子了……鞭炮不停歇蹿上高空,火药雨点般降落。无端的起了风,燃烧的冥纸和纸车马等劈啪作响,烟灰飞上天空,娘娘们道是吉祥,阿爸在天有灵,定是会保佑我们大家吧。

2004年七月中旬,里叶十里莲田,初放白花。去往大慈岩悬空寺进香路上,蝉声如雨。再次到大叔家住下。这是我们第二次到建德。大叔一家已全数离开上马村,搬到建德市来(改名新安江市,中心是原白沙镇)。我们住在望江宾馆,面向新安江。

次日六点起来,懵懂走到阳台,惊呼土豆来看:白雾从铜官峡口汹涌喷吐而出,只一会工夫,就弥漫到整个江面,两只紧挨一起停泊在江边有圆形棚盖带桅杆的小木船朦朦胧胧起来。雾直漫到白沙大桥桥洞,如水般向前流泻,又如沸腾的白色水汽,向上升腾,漫过了桥洞、江边白房、驳船,漫过桥面,结实的白沙大桥(有256个石狮子)显得飘飘忽忽,是牛郎织女的彩虹桥?是仙人走的蓝桥?无边无际的白雾,继续涌荡着,遮没了一切,刚才的小船如今只半隐半现出一点点桅杆……雾漫到了半山腰,昨日下午异常清晰倒影在青蓝湖面的山包,此时浮在雾中,冒出个绿脑袋,下半身裹着越来越厚的白纱布,真疑心白雾会将整座山“吞没”了……就在此时,一艘白色快艇逆流而上,如一把明快剪子,将整匹无缝白纱,唰地剪破,留下一道明晰缝隙,缝隙又迅速被雾填充、弥合,似乎从不曾发生变故,一切都严丝合缝;那小小快艇,如一只尖嘴利爪的飞虫,执拗地向前剪切剖分,一掠而过,越来越远,剩个小点点,没进雾中……雾已漫过四分之三山体,剩一顶绿色瓜皮小帽,浮在茫天雾海中……阳光却不知从哪里来,散乱地穿越雾,来不及吞没世界的浓雾,在阳光下变稀变薄,山峰又浮出大半,桥也线条明晰起来……桥洞露出了……又能见到小船上的渔网了……雾越来越薄……最终剩一条飘带般的雾气,环绕着山峰;山峰并不葱翠,有点灰白,没睡醒般,摇摇晃晃的……

这就是著名的“白沙奇雾”,我第一次看见,觉得稀奇。从新安江水电站到建德市中心,这段新安江,约有10里,当地人又呼为“寒江”,七八月间,常能见到“白沙奇雾”。夏秋之季,空气湿热,而水面清寒,温差凝结成雾;又有水电站蓄水,水流湍急,加以一定风速,就会形成平流雾或飘带雾。新安江源出皖赣交界的怀玉山脉,流经休宁、屯溪、歙县、淳安、建德。若从歙县出发,顺流而下,到深渡,这一路,水色四时变化,早起是银白淡灰,太阳出来,江面灰中带红,中午江水是青蓝、远山烟蓝、近山则墨绿。更兼徽派建筑白墙灰瓦倒影江中,独木舟如叶浮行于平宁如镜水面。那种小舟,单木挖槽,两端翘起,头尾各有两根木杆,木杆上架一横木,垂下渔网,瘦黑渔人独立船头,慢悠悠执篙撑点着前行,船尾停三二只鱼鹰,伸着曲脖,吞食小鱼。“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李白描写的正是这一带的山水画廊。从深度,再坐船到淳安,便进入千岛湖中。1965年修新安江水库时,淹了2个县,85座山,形成了现在千岛湖中的1078个岛屿。新安江在建德梅城附近即注入富春江,再往后,就是吴均描绘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我曾从富阳乘游轮漂流而下,站立船头,景随船移,两岸山势平缓,树木葱郁,水色青碧,号称小三峡。江南山水,如同江南人物,平宁温润有君子风,出生富阳的郁达夫,就秉承这样的山水性情吧。若不是七月,时时想起阿爸的悲伤,山水也因忧愁失色,我们原本是可以重走那条水路的。郁达夫是从杭州出发,逆向富阳而行,他的《还乡记》,并不因山水明丽而减少内心的焦灼。

第三次去建德前,先到金华安葬小叔。小叔没有子女,依旧是宇锋哥开车,大哥捧着,土豆打伞,一盏竹纸筒灯在前面导引,我们紧随身后。大叔娘娘们哭红了眼。鞭炮高高升起,在高空炸开,几道彩色火药线在薄灰天空慢慢晕染,化开,下落。小叔墓室离阿爸的不远。阿爸墓后的柏树八年前刚刚栽种,如今已高过人身。我们将黄色冥纸拿砖头压在阿爸墓前,拜祝道:小叔也来了,阿爸要照看他。又在阿奶阿爷墓室前同样拜祝——那个世界,他们也相聚了吧?这样想着,或可以不必悲伤。想着八年前,我们去上阿奶阿爷的坟,商议迁葬的事,须得顺山道田埂走许久,一路杂草泥块,坑洼不平,小叔怕我高跟鞋走路摔倒,就走在前头,不时回头看,顺手拔掉些杂草荆棘。小叔矮瘦,松垮垮穿件旧军装,头发黄乱,神情拘谨紧张,偏又好说话,偏我又听不大明白他的土话,一路他自说自的,我只哼哈答应着。其时白莲初放,农人收获起一担担莲藕,就问小叔,那莲藕割下那么许多,又吃不完,还能做什么用?他比划着手唧咕讲半天我也没听明白;又问他路边那种青紫色花是什么,却听清了:“豌豆。”——小叔去得突然。我们到的当天,大叔娘娘们尽是抹着眼泪叙述事情经过,又商议后事,说是小叔身前不懂得享福,去了总要风光一些。

送毕小叔,才转去建德大叔那小住。三月薄寒天气,午后的新安江灰蓝阴郁,白沙大桥与山峰、山下的白房子,全都冻住了一般。水流缓慢,更显得江面宽广;江边清寂,只几个妇人在岸边漂洗衣物。次日早起,却看不到白沙奇雾,春日水温与地面温度都低,不能凝结成雾,怅怅;从半岛酒店远望,春山不动,春水凝固,春山春水,似是一整块墨玉,在同一个时间向前缓慢移动。噫!就其变而言,江水无时无刻不变;就其不变而言,年年流动,年年相似。哲人说:一只脚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那是变;而变本身,又是永恒不变的。

关于金华,关于建德,记得的都是这些零碎。如大哥说:“生活原不过是些细节。”八年间,阿爸小叔先后走掉,冬日老叶子脱落,年轻的新叶子却在来年伸出毛毛的手。似乎昨日才结婚的宇锋哥,孩子竟都17岁了呀,而大姐姐的媳妇,正孕育着新生儿。在墓区,年近八十的风水先生领我们一大家子,一个个轮着点香拜祝小叔完毕,就手拉著手围绕小叔走两圈,表示我们一家子这样一心一意送他,我们一家子以后也将一心一意团结在一起:娘娘们放声哭唱着,男人家只是无声淌泪,小孩子睁着惊恐而好奇的眼睛。大家又手拉着手反过来走半圈,“反”是“发”的意思,道是逝者已矣,泉下有知,也会保佑子孙发达昌盛。埋葬死者,是为了生者,家族血脉,如此这般源远流长。大婶婶发给我们每人一个红包,装了生柏枝、大米、茶叶,是要我们将生命绿意长长远远带在身边……

八年前夏夜,大叔、宇锋哥一家,大哥一家,土豆和我,一大家子人,闹嚷嚷地在新安江边渡口候龙舟。大家前后排排坐定,龙舟就逆流出发了。两岸灯光、黑色山树房舍,倒影水中,随水波晃动,影影绰绰。龙舟无声破开水面,如犁行镜上,船头和木桨激起白色水花,清泠浪声似远方琴音。舟行过去,水又在身后复合,不着痕迹。风中带着冰凉水气,如此盛夏,竟如入冰窖中,且又天高气清,精神舒爽。墨蓝天空辽阔高远,星星安寂不动。觉人生纠缠,都付江水,惟是与家人一起,逍遥俯仰,方是无尽幸福。顺流返回时,江面升起薄薄一层白雾,龙舟载着我们悬浮,犹如一张背面有白绒毛的叶片。雾不像早上那般汹涌,只是一层乳白轻纱笼罩江面,更兼灯光、水影、星星,整个江面都恍惚摇摆不定起来。一切皆流,一切是幻,许地山说,昨日就赞美昨日,今天就赞美今天。江水长远,天空浩荡,生命坚强,我且握住此时此刻……胡乱思想间,忽见一只萤火虫一闪一闪地跟随我们的龙舟,忽前忽后,一直跟随,一点绿荧微弱闪亮,却与星光、灯光一样坚定——呵,阿爸有灵,也会这样追随家人在一起吧……

猜你喜欢
建德小叔阿爸
宿建德江
建德五星
梦中的老阿爸
宿建德江
宿建德江
愿您,三生有幸
梅里雪山 我的老阿爸
阿妈 阿爸 嘎洒坝
阿爸的目光
梦见小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