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7-06-05 15:20李岸李志平陈伟健谢碧香王晓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8期
关键词:红斑狼疮环磷酰胺补体

李岸 李志平 陈伟健 谢碧香 王晓华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李岸 李志平 陈伟健 谢碧香 王晓华

目的探究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泼尼松治疗, 研究组患者给予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进行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C3及C4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9%, 高于对照组的73.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C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后, 两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有所下降,补体C3、C4水平均有所升高, 且研究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方法, 建议临床上推广应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环磷酰胺;泼尼松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全身性免疫功能疾病, 其发病率较高, 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脱发、体温异常、肌无力等, 如果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影响其肾脏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1-5]。本次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98例, 旨在探究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98例, 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49例。所有患者中男13例, 女85例, 年龄20~76岁,病程0.8~62.7个月。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2]纳入病例。

1. 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泼尼松(广东三才石岐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4023869)进行治疗, 晨起服用, 剂量为0.8 mg/(kg·d), 连续服用6周后,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用药剂量, 一般按照5 mg/周的梯度速度减少用药剂量, 至患者用药剂量降低为5~10 mg/d时维持该剂量。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环磷酰胺(德国Baxter Oncology GmbH, 注册证号:H20110407), 500 mg环磷酰胺溶于250 ml生理盐水后, 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 1次/2周, 治疗3次后改用1次/4周, 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 疗程结束后, 检测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C4水平。治疗过程中持续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

1. 4 疗效判定标准[6]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 相关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恢复, 实验室指标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变化或有所加重, 实验室指标无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9%,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5%,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C4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C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后, 两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有所下降, 补体C3、C4水平均有所升高, 且研究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C4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C4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点比较,bP<0.05

2. 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在治疗过程中, 研究组患者中出现月经失调1例, 高血压3例, 胃肠道反应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7/49);对照组患者中出现月经失调2例, 高血压2例, 胃肠道反应4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8/4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患病人群主要集中在年轻女性中, 男性中患病率较低[7-11]。目前学术界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致病因素仍未有统一的定论, 主要认为其与患者的体内激素分泌水平、免疫细胞激活情况异常有关, 同时还受遗传因素影响[3,4]。

环磷酰胺是一种可以有效抑制B淋巴细胞的烷化剂, 作用于人体后, 可以有效控制患者体内的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进而达到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效果[12-16]。泼尼松是一种具有抗过敏抗炎功效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给予人体后能有有效地抑制患者体内结缔组织的异常增生, 降低患者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减少组胺等有毒物质的形成以及释放, 进而达到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5,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C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后, 两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有所下降, 补体C3、C4水平均有所升高, 且研究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用环磷酰胺和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低。

综上所述,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方法, 建议临床上推广应用。

[1] 许德清.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的新进展.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3(6):375-378.

[2] 周洁清, 姜红. SLEDAI-2000与BILAG-2004两种评分系统评估狼疮性肾炎患儿肾脏活动度的可行性研究.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2, 14(10):775-779.

[3] 张洪峰, 肖卫国, 侯平, 等. 集中环磷酰胺冲击联合泼尼松在初治SLE患者中的疗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7, 36(3):314-316.

[4] 姜夏薇, 张延芳, 郑秀峰, 等. 小柴胡汤加减联合环磷酰胺及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 中医药导报, 2016(9): 72-74.

[5] 王治国, 刘学明, 佟胜全. 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联合西地那非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山东医药, 2016, 56(28):42-44.

[6] 顾有守. 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3(4):229-230.

[7] 汪学群. 长春新碱、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51例疗效观察. 临床医学, 2011, 31(5):65-67.

[8] 向守宝, 鲁巧云, 张彩云.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6, 23(4):400-402.

[9] 毕丹艳, 毕丹青, 李芹. 环磷酰胺与泼尼松治疗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与安全性. 中国老年学, 2013, 33(2):434-435.

[10] 石宇红, 周润华, 莫汉有, 等. 小剂量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老年人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20):2737-2738.

[11] 苗冬蕾, 栾永安, 李慧娟, 等. 口服大剂量环磷酰胺与泼尼松致不良反应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中国医刊, 2015, 50(11):98-100.

[12] 李猛. 小剂量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观察.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1):168-169.

[13] 刘喆. 环磷酰胺与泼尼松治疗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22):92-94.

[14] 向刚. 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采用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吉林医学, 2015(11):2205-2207.

[15] 李欣, 王丹, 朱芳. 环磷酰胺与泼尼松联用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评价. 抗感染药学, 2016(1): 148-150.

[16] 谭焕源. 环磷酞胺与泼尼松治疗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分析.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4(6):55-56.

Analysis on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 of cyclophosphamide combined with prednisone in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LI An, LI Zhi-ping, CHEN Wei-jian, et al.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of Dermatology (Guangdong Province Hospital of Dermatology), Guangzhou 510095,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 of cyclophosphamide combined with prednisone in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MethodsA total of 98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with 49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rednisone for treatment, 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cyclophosphamide combined with prednisone for treatment. Detection and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serum immunoglobulin [immunoglobulin (Ig)A, IgG, IgM], complement C3and C4level and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wo groups.ResultsThe research group had higher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s 93.9% than 73.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rum immunoglobulin, complement C3and C4level before treatment (P>0.05). After 1 and 3 months of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lower serum immunoglobulin level, and higher complement C3and C4level, and the research group had obviously better improvemen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P>0.05).ConclusionCombination of cyclophosphamide and prednisone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in treating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it is recommended to be promoted and applied in clin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Cyclophosphamide; Prednisone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8.005

2017-03-22]

510095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广东省皮肤病医院)

李志平

猜你喜欢
红斑狼疮环磷酰胺补体
来那度胺联合环磷酰胺、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探讨
勘误声明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不同疾病活动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肌酐、白蛋白、补体C3及补体C4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清补体C3、C4以及抗C1q抗体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的相关性
勘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