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技术标准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

2017-06-05 14:22王珊珊吕建秋汪英华
中国科技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技术标准项目管理标准化

王珊珊,吕建秋,汪英华

(1.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2.爱丁堡大学商学院,苏格兰 爱丁堡 EH8 9JS)

基于产业技术标准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

王珊珊1,2,吕建秋1,汪英华1

(1.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2.爱丁堡大学商学院,苏格兰 爱丁堡 EH8 9JS)

产业技术标准对于产业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科技计划应在引导建立和推广应用产业技术标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分析产业技术标准特点基础上,提出基于产业技术标准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思路,设计了科技计划项目征集与指南编制、项目立项、项目实施监控与验收评估等管理策略,为中国基于产业技术标准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优化管理提供参考。

技术标准;科技计划;指南编制;立项评估;验收评估

产业技术标准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的重要战略工具,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科技计划作为引导创新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和催生科技成果的有效政策工具,在产业技术标准的建立与推广应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科技计划如何围绕产业技术标准充分发挥引导、支撑和监控作用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随着中国未来发展越来越依靠创新驱动,产业技术标准成为科技创新与产业跨越发展的先决条件。伴随着中国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启动,加强基于产业技术标准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顶层设计和落地实施,将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从技术标准主导力量来看,郭明军等[1]和吴绍波等[2]认为标准化形成模式可分为政府主导型、市场/企业主导型和混合型等类型;从参与主体及其贡献来看,企业、企业联盟、政府以及标准化组织等社会参与机制对技术标准的形成有重要作用[3]。由于产业技术标准包含的要素更多,技术融合度较高,需要众多创新主体、政府的参与和大量专利技术的支撑,相关主体参与标准制定组织或结成联盟、以标准共同体的方式推进产业技术标准化进程成为必然选择[4-5]。当前的趋势是政府在产业技术标准的建立和推广应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国家力量影响技术标准的战略决策和形成过程是最有效的手段[6],李哲等也提出中国技术标准政策的着力点是引导产学研联合研制技术标准,通过科技计划的实施形成技术标准[7]。

关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研究,学者大多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不同阶段出发开展了研究。在立项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立项评价指标与方法[8]、项目资助额度量化[9];项目执行阶段的研究主要包括过程管理、动态监测等(孙毅等,2010;谈力等,2016),而且过程管理从项目执行过程拓展到全过程管理,一些学者对项目过程管理流程与方法优化进行了研究,包括过程管理评价、第三方评估等[10-12];项目验收的相关研究包括验收评价指标与方法或绩效评价体系(王春梅等,2015);此外,还有学者研究了科技计划支持重点和方式,认为应按照无偿资助、金融支持和资源配套集成三条路径进行创新[13];还有学者从科技计划的经费支出及产生的作用、资源配置效果等综合视角出发,研究了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估体系(谈毅等,2005;万红波等,2013);当前研究中以建立和推广应用技术标准为宗旨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理论研究较少,仅有研究涉及基于技术标准的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决策(王珊珊等,2016)。

科技计划的实施有利于引导和支持产业技术标准的形成与扩散,中国已经启动了科技计划与技术标准相结合的科技管理工作,然而,目前缺乏基于技术标准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理论探索,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尚不能满足中国产业技术标准发展及科技计划管理需要。因此,从产业技术标准形成、产业化和市场化的需要出发,研究科技计划项目全过程管理思路与体系架构,可为中国科技计划管理体系优化提供参考。

1 产业技术标准的特点及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思路

1.1 产业技术标准的特点

技术标准是“一种与产品或服务相关并得到大多数生产商和用户承认的技术规范”[14]。产业技术标准与企业技术标准不同,企业技术标准的动机通常是抢占市场和获取垄断利润,产业技术标准通常以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和构建产业技术标准竞争力为目标,由大量的企业、优势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他机构等广泛参与,技术标准具有体系完整性、技术共性、开放共享性等特点,对产业整体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15]。产业技术标准往往是一个标准体系,通常可分解为若干基础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检测试验方法标准等,如TD标准、平板显示标准,因此产业技术标准包含的要素更多,技术融合性和共享性更强。

1.2 基于产业技术标准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思路

科技计划在产业技术标准化中应具备引导、支持和监控功能,具体而言,一是以产业技术标准为任务导向,通过科技经费投入引导带动创新主体在技术标准化方面的投入;二是通过项目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整合资源完善产业技术标准链条,实现标准研发、产业化和市场化各个环节的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衔接;三是通过项目指南、立项、实施监控、验收评估等有效管理手段,加快标准形成和标准体系完善升级,促进标准广泛应用与合理范围内的扩散。

基于产业技术标准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思路如图1所示,并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1)项目征集与指南编制。围绕重要标准,面向重点产业联盟、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标准化管理部门征集项目,根据标准体系构成,围绕标准链条来布局项目,形成标准项目链,生成指南。

图1 基于产业技术标准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思路

(2)项目立项。根据标准技术和专利分布结构,以重要创新主体为核心,突出配置重点,兼顾标准分解任务,在立项时充分考虑标准链条健全性和合理性,注重项目间关联性和匹配性,避免标准链条上某些环节的重复或缺失。

(3)项目实施监控与验收。项目实施监控应以标准化目标与任务为依据,注重项目阶段性成果的衔接性和可集成性,保证标准化过程及其成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在项目验收时,应加强对项目成果(重点是标准技术和专利)水平、行业共享与扩散、应用效果等的评估,提升项目对技术标准的实际贡献度,并为下一年科技计划项目规划提供参考。

2 基于产业技术标准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征集与指南编制

2.1 科技计划项目征集

在征集产业技术标准化项目时,一要突出重点,即面向重点对象征集项目,二要注重项目的需求性,需求分为产业技术标准重要问题和全球标准前沿、面向市场的用户需求两个层面。科技计划项目来源如图2所示。

图2 科技计划项目来源

(1)产业联盟(标准工作组)项目。各主体广泛关联和互动是提高产业技术标准化效率的保证[16]。产业联盟(标准工作组)提出的项目,应面向用户需求,重点解决与产业技术标准相关的重要问题和紧跟全球标准前沿,开展标准研发、产业化和市场化活动,因此可围绕技术标准链条提出多个相关联的项目。

(2)优势企业项目。优势企业提出的项目,应面向用户需求,结合产业技术标准重要问题和全球标准化前沿,致力于企业技术标准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或参与产业技术标准的研制和推广应用。

(3)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项目。高校和科研院所位于标准链条最前端,其项目来源于:一是标准的重要技术问题及全球标准技术前沿,二是合作方(产业联盟和优势企业)的技术需求或合作研发需求。

(4)行业协会项目建议。各行业协会根据其所在行业特点、产业技术标准体系构建与实施的重要问题以及国际标准竞争需要,提出产业项目建议。

(5)标准化管理部门项目建议。标准化管理/技术委员会等标准化组织应根据全球标准化最新动向以及本国/区域/产业标准化动态与需求,从建设本国自主标准、提高国际标准化参与度出发提出项目建议。

产业联盟提出的项目及标准化管理部门、行业协会有关项目建议,应在设立重大专项时予以重点考虑。

2.2 科技计划项目分析与指南编制

科技计划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征集的项目进行分析与论证,在此基础上形成指南。

(1)科技计划项目分析。对于向各类主体征集的项目,要聘请专家进行项目分析、分类与整合,从标准全链条出发审视项目间联系、项目缺口和项目必要性。

在项目分析时,第一,要明确重要标准和重点环节,对于标准化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建议的项目及某一细分产业领域多个主体建议的相似项目,可考虑列为重要标准和科技计划重点支持环节;第二,构建标准项目链,即根据征集项目间关系,按产业类别和标准化环节两个维度归类,将不同项目整合到一条标准项目链条上。为提高科技计划对标准化资源配置的引导性,一是对征集的重叠度较高的同类项目,应考虑是否确立为标准化重点,在设计项目时注重项目分解性和集成性;二是识别标准项目链条缺口,明确标准化薄弱环节,如果确实是标准重要问题,科技计划管理部门应加强主动设计,将其列入项目指南。

(2)科技计划项目指南编制。指南编制应充分调动专家力量,科技计划管理部门的职责是主动设计和协调组织,专家的职责是项目分析与论证、技术预测和战略决策[17]。

科技计划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已征集并分类的项目进行分类筛选与技术论证,确定重点支持的产业领域、技术标准、标准化环节和项目类型,并提出项目指南建议。以国家调整确立的“十三五”科技计划体系为例,说明项目指南建议的提出依据。

第一,根据技术标准基础理论与方法环节的项目情况,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提出指南建议。

第二,根据从基础技术到技术应用各环节中的重大战略性共性技术或重大工程(是技术标准的核心、基础性技术或工程,需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提出重大专项项目建议。

第三,根据从基础技术到技术应用各环节部分关键共性技术和基础共性技术(关系到产业技术升级、创新发展和标准竞争力提升的标准关键技术、基础技术、方法、工艺等),提出研发计划项目指南建议。

第四,以上述重大专项和研发计划项目重点支持领域为依托,围绕产业技术标准化的资源共享、平台支撑、团队建设,提出基础和人才专项的项目指南建议。

第五,根据标准项目链条上个体需求及链条下游标准市场化项目,提出创新引导类项目指南建议。

3 基于产业技术标准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立项

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估,重点要判断项目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产生)新的产业技术标准,或能否对已有或拟建设的产业技术标准有贡献,立项评估要点如表1所示。

表1 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估要点

科技计划管理部门可根据立项评估要点设计评估指标和规则,并根据指标采集需要,要求申报单位在申报项目时,清晰地表述标准的重要问题、技术特征及标准性质、标准体系架构、转化实施前景和潜力等。

4 基于产业技术标准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监控与验收评估

4.1 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监控内容

对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进展监控,实质是对项目阶段性成果的考核,可采取提交年度进展报告的方式,必要时可举行会议汇报项目进展或现场考核。对产业技术标准化项目实施情况监控的内容包括:一是单个项目纵向比较,监控单个项目执行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二是多项目横向比较,按照并行工程思想,统筹考核标准项目群中各项目进展及阶段性成果的衔接、匹配情况,促进项目间联动实施,提高各项目成果衔接和集成。应以项目质量为问责对象,建立项目实施过程管理的问责机制[18]。

4.2 科技计划项目验收评估原则与要点

(1)科技计划项目验收评估原则。对于项目资助产生的成果,应强调其对产业标准化活动及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验收评估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成果质量而非数量的原则,即产生高水平实用性成果(尤其是标准重要专利或技术群);二是成果应用原则,即成果已在标准中应用,或可应用于标准并转化实施的可能性高;三是成果对标准的重要性原则,即成果对标准建设与发展有重要作用,是标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四是成果共享性原则,即成果已经或可在产业范围内共享。

(2)科技计划项目验收评估要点。验收评估要点如表2所示。

表2 科技计划项目验收评估要点

在项目验收评估时,对于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和研发类项目等不同类别项目,由于目标导向和绩效体现各不相同,验收评估指标、侧重点和标准也有所不同,例如,标准研发类项目应注重标准基础技术、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必要专利的产生,同时强调研发成果纳入标准及转化实施的效果或可能性;重大专项注重标准核心要件的产生、重大技术的突破和标准重大工程建设,更强调成果的集成性、应用性和共享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注重标准基础共性问题的解决及标准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先进性、应用性等。科技计划项目验收评估结果可作为下一年度产业技术标准领域项目滚动立项、优先支持的依据。

5 结论

政府在本国产业技术标准化中具有重要的引导、推动和监督作用,科技计划作为最有效的政策工具之一,有利于引导和支持产业技术标准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已经启动了科技计划与技术标准相结合的工作,但基于产业技术标准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方法手段有待探索。本研究的突出之处为:从建立和推广应用产业技术标准的导向出发,基于科技计划与技术标准相结合的科技管理工作需要,提出基于产业技术标准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思路,设计了面向重点对象的科技计划项目征集思路、项目分析和指南编制的依据、立项评估要点和考虑关联性的项目决策、项目实施监控的内容和验收评估要点等科技计划项目全过程管理策略,为中国加速产业技术标准化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优化提供参考。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仅以基于产业技术标准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为例提出了有关策略,由于产业技术标准和单个企业(少数企业)主导的技术标准在标准性质、架构、应用范围、产业价值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未来可进一步探索基于企业技术标准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但其管理重点、管理内容以及在项目选择等方面均与产业技术标准化项目有所不同;另外,本文仅从基于产业技术标准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总体管理视角出发,给出了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估和验收评估的要点,未来可根据评估要点构建一套立项、验收评估指标与标准,区分不同类型项目评估重点,更好地满足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决策需要。

[1]郭明军,康大臣.中关村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标准化模式剖析及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12(5):47-52.

[2]吴绍波,刘敦虎,彭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技术标准形成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18):68-72.

[3]姜红,陆晓芳,余海晴.技术标准化对产业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0(9):73-79.

[4]LEIPONEN A E.Competing through cooperation:the organization of standard setting in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J].Management science,2008,54(11):1904-1919.

[5]WAGUESPACK D M,FLEMING L.Scanning the commons?Evidence on the benefits to startups participating in open standards development[J].Management science,2009,55(2):210-223.

[6]JHO W.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of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a case of the Korea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market[J].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2007,31(2):124-138.

[7]李哲,刘彦.技术标准的产业技术政策工具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81-84.

[8]鲍海君,徐保根.科研项目立项的可拓综合评价[J].软科学,2009,22(10):42-45.

[9]黄慧玲.科技计划项目资助额度量化与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5(12):146-154.

[10]宋东林,付丙海,唐恒.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科技计划项目过程管理评价体系构建[J].科学管理研究,2011(1):32-36.

[11]王明明,贺雅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过程管理第三方评估咨询三元博弈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1(6):34-39.

[12]方勇,王明明,刘牧.政府职能转变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第三方评估咨询[J].中国科技论坛,2010(8):5-9.

[13]郭戎,薛薇.国内外科技计划支持方式创新:从“分配”走向“协调”[J].中国软科学,2012(11):68-76.

[14]薛卫,雷家骕.标准竞争——闪联的案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26(6):1231-1237.

[15]王珊珊,武建龙,王宏起.产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结构维度与评价指标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6):112-118.

[16]陈劲.开展迎接创新强国的技术创新研究[J].技术经济,2015,34(1):1-4.

[17]智强,杨英.科学家在公共研发计划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以三大国家科技计划为例[J].科研管理,2014,35(5):118-127.

[18]朱卫东,王东鹏,刘芳.科学基金项目实施过程管理研究——基于质量问责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4,32(9):1369-1377.

(责任编辑 刘传忠)

S&T Plan Project Management Guidedby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y Standard

Wang Shanshan1,2,Lv Jianqiu1,Wang Yinghua1

(1.School of Management,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150080,China;2.Business School,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Edinburgh EH8 9JS,Scotland,UK)

Industrial technology standard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an industry’s innovative capability and global competitiveness,so S&T plan sh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the establishment and popularization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standard.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standard,this paper proposes the thought of S&T plan project management based on industrial technology standard and then designs the management tactics including S&T plan project collection,project guide formation,project approval,project implementation monitoring as well as project acceptance assessment.This paper aims at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the S&T plan project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with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y standard as guidance.

Technology standard;S&T plan;Guide formation;Project approval assessment;Project acceptance assessment

2016-07-25

王珊珊(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博士后,爱丁堡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科技创新管理。

G311

A

猜你喜欢
技术标准项目管理标准化
浅析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标准化简述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深海采矿船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对特高坝抗震设计及相关技术标准的探讨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