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与协同创新耦合作用下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演化

2017-06-05 14:22潘宏亮
中国科技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规制问卷

潘宏亮

(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环境规制与协同创新耦合作用下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演化

潘宏亮

(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本文对环境规制与协同创新耦合作用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演化进行研究,选取218家企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命令控制对技术协同、能力协同和企业创新能力演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市场引导对技术协同、能力协同及企业创新能力演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披露仅与技术协同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与能力协同、企业创新能力演化未呈显著相关关系;技术协同、能力协同分别对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

环境规制;协同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

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重大环境问题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将环境规制贯穿于企业创新的各个环节,将提高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与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环节。因此,从环境规制视角研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演化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随着创新活动复杂性、不确定性与日俱增,协同创新从新视角阐释了高新技术企业在整合资源基础上如何促进其创新能力演化。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演化的因素很多,但国内外研究成果多从资源基础观[1]、动态能力观[2]、创新网络嵌入[3-4]、产业集群[5]、知识产权[6]等视角探讨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目前有关环境规制的研究文献多集中在外商直接投资[7]、跨境技术扩散[8]、研发投入[9]方面,也有研究对环境规制和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10-11],较少从环境规制视角考虑企业创新能力演化影响。为此,从环境规制、协同创新视角研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演化机制可以减轻环境规制压力,弥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动态演化的短板,实现不断创新。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环境规制与协同创新

环境规制通过命令性法规和基于市场交易的方法等形式进行信息传递和博弈规则,激励创新资源的高效利用,刺激企业提高从事技术创新动力[12]。但是环境污染的治理仅仅依靠企业是难以实现的,需要多主体协调配合,集聚创新要素。为了满足政府环境规制要求,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协同创新的诸多形式联合相关主体,拓展创新网络吸纳创新要素,形成技术协同对环境中共性问题进行协同攻关,促进产业生产工艺和流程创新,带动产业创新能力提升[13]。在环境规制的压力下,高新技术企业需要打破获取创新资源的界限,形成多主体、多要素的能力协同以满足当前的业务管理和应对未来环境变化,加速新环境技术研发和扩散,应用新污染控制设备、更清洁的生产方法、环境友好型的替代产品,减少企业的 “减排”边际成本,提高企业创新绩效[14]。综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命题:

H1: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技术协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2: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能力协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3:市场引导型环境规制对技术协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4:市场引导型环境规制对能力协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5: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对技术协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6: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对能力协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2 环境规制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

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技术创新经济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争论中,主要有 “促进论[15]”“抑制论[16]”和 “双刃剑论[17]”三种观点。科学合理的环境规制将提高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其采用新技术,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政府机构通过限期治理、排污许可证、关停并转等命令控制规制促使高新技术企业遵守规章制度。高新技术企业可通过创新能力提升来缓解命令控制型规制带来的挑战,将新技术渗透到生产过程,提高技术含金量,增强产品核心力,突破价值链跃迁的锁定效应。运用市场工具为企业提供外在激励措施,引导其研发并采用更低减污成本的先进技术,进而实现创新能力跃迁和环境保护双赢。信息披露型使得高新技术企业在环境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企业将自愿通过创新能力提升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从而实现其创新绩效和生态绩效的双赢。综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命题:

H7: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8:市场引导型环境规制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9: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3 协同创新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

协同创新有助于拓展企业搜索资源范围,帮助企业识别环境规制条件下需求的技术,获取满足环境规制下技术研发过程中互补知识,实现外部技术源和内部技术源的协同,形成技术协同能力,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演化,进而快速地推出新产品。在跨界搜寻技术的同时,企业通过与外部创新体间协调配合,实现能力协同,通过反向工程同化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在技术协同中获得新知识,以适应动态变化的环境规制。在技术和能力协同基础上,促进环境规制条件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顺利演化。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命题:

H10:技术协同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11:能力协同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图1 本文研究框架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的统计分析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数据收集,通过设置填写说明,仅将调研对象限定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或新产品研发项目管理人员。数据采集过程中主要分为预调研和正式调研两个阶段。预调研分别在河南师范大学和江苏某大学MBA班进行,发放预调研问卷120余份,进行数据初步收集和分析,以完善调研问卷。在正式调研阶段,在部分地区的开发区管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帮助下,采取召开会议、电话联系、实地调研与问卷邮寄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放调研问卷600份。自2015年7月初开始到9月底结束,历经3个月,共回收调研问卷277份,其中填写完整的合格调研问卷218份,有效问卷率为36.3%,如表1所示。

表1 调研样本的基本情况一览表

2.2 变量测量的分析

为确保本文测量题项具有较高的效度及信度,本文主要采用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测量量表,并依据研究主题加以修正或限定,作为搜集实证资料的工具。正式调研问卷中,除基本资料外,各测量题项的量表均采用likert5点评分方法进行测评,从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中立、同意、非常同意,分别对应 1分到 5 分。其中:环境规制的量表主要参考了马富萍[12]、赵玉民[13]以及刘群慧等[14]等的研究来设计问卷,包括命令控制型、市场引导型、信息披露型三个维度。命令控制型、市场引导型、信息披露型分别有3个问题指标构成。协同创新的量表主要参考了Desouza、Awazu[18]、 Carson、Gilmore[19]以及解学梅[20]的研究设计问卷,包括技术协同和能力协同两个维度。其中技术协同的衡量由4个测量指标构成,能力协同的衡量由4个测量指标构成。而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演化的测量量表主要参考了赵炎[21]和张军[22]的研究来设计调研问卷,共计4个测量指标,运用知识管理理论从技术同化能力、技术集成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四个方面进行指标测量。

本文将回收的问卷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之前,对调研数据进行了KMO和巴莱特球体检验。判断各因子是否可以进行因子分析。检验结果表明:KMO值大于0.8,巴莱特球体检验呈现多元正态分布。因验证结果和上述理论分析维度吻合,本文为节省篇幅省略了探索性因子分析过程。接着,采用Cronbach’s Alpha值来验证调研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问卷的检验结果显示各测量因子的α值均大于0.7(见表2),表明各个测量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表2 量表信度和效度一览表

2.3 变量的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各个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并对环境规制、协同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演化等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初步分析。表3表明:测量变量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关系,这为验证测量变量之间的关系路径假设奠定了基础。

表3 测量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

注:**p<0.01,*p<0.05。

3 实证分析结果

3.1 模型拟合指数分析

本文对有效问卷的数据运用AMOS18.0软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环境规制、协同创新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演化之间关系。 从图2和表4获悉:本文各个因素衡量指标的因素负荷量均位于 0.50~0.95之间的标准状态,且均达显著水平,误差值也均大于0。可见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符合基本拟合标准。从图2和表4可知:本文构建的结构方程概念模型与样本数据拟合良好,所构建的概念模型是合适的,可以用以检验相应的理论研究假设。

其中:χ2df=1.6587;GFI=0.876;SRMR=0.072;RMSEA=0.063;NFI=0.935;NNFI=0.947图2 验证后的整体理论模型和有效路径

变量间关系路径系数P值对应假设检验结果技术协同←命令控制型034∗∗∗H1支持能力协同←命令控制型043∗∗∗H2支持技术协同←市场引导型025∗∗H3支持能力协同←市场引导型027∗∗H4支持技术协同←信息披露型018∗∗∗H5支持能力协同←信息披露型012031H6不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演化←命令控制型033∗∗∗H7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演化←市场引导型023∗∗H8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演化←信息披露型019017H9不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演化←技术协同032∗∗∗H10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演化←能力协同029∗∗H11支持

注:t>1.96时,*P<0.05;t>2.58时,**P<0.01,t>3.29时,***P<0.001。

3.2 路径系数与假设检验分析

由表4和图2可知:H1、H2、H7研究假设得到了支持。同时,该研究结论也得到了国外学者证实,严格的环境规制措施将提高企业研发经费投入[23]和提高以专利为代表的企业创新绩效[24]。政府部门出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考虑,通过引入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政策加大排污治理力度,刺激高新技术企业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运用内部资源撬动外部资源,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人员比重等措施,推动企业创新。H3、H4、H5、H8研究假设得到了支持。此表明:环境税、排污费、排放权交易等市场引导型环境规制通过创造、激发新的市场需求,刺激企业更新创新方式在生产技术上进行改造、提升与创新,进而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空间聚集、改善创新要素流动等渠道对技术创新效率产生作用,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演化。H10、H11研究假设得到了支持。这表明:协同创新在环境规制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对高新技术创新能力演化具有较强的调节作用。通过技术协同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创新,将多方资源优势融入企业研发生产体系中促进创新知识传递、创新成果共享和创新风险的分散。通过能力协同形成彼此间的文化认同与融合,使创新主体间各个层次和要素之间实现高效耦合进而赢得阶跃式的整体放大效应,企业内的组织学习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都得到极大提高。

H6、H9研究假设没有得到支持。表明:当前企业在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下还没有更强的意愿通过创新能力提高来应对环境规制的挑战,为此,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还没有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演化产生正向影响。但随着国家在污染治理过程中不断改进环境规制的制度形成与实施过程,社会公众环境意识提高,由多主体参与的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将会促进企业依据自身情况进行经营决策,调动企业创新积极性与主动性。

3.3 变量间的影响效应分析

变量间的影响效应包括直接影响效应、间接影响效应及总影响效应三个方面。环境规制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演化的直接、间接与总得影响效应如表5所示。

表5 各变量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演化的影响分析

注:表中的值由标准系数计算出来,—表示无影响。

从总的影响效果来看,在我们的模型中,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演化影响最大,其次为市场引导型,而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则通过技术协同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演化有正面影响。协同创新通过技术协同和能力协同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演化有着明显调节效应。

4 研究启示

第一,政府部门可选择有效的环境规制工具以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演化。但过于严厉的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可能会抑制高新技术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积极性,或导致企业采用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环境治理技术,难以真正实现提高其创新能力。市场引导型企业从经济利益的角度为企业通过创新能力提高来应对环境规制的挑战提供了较强的外在激励,从而有利于企业通过协同创新方式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政府部门应依据环境规制和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演化关系可以科学合理地设置规制工具,多采取市场型规制工具,引导企业间实现深度合作,集成创新资源,释放创新要素活力,以此促进项目协同创新有效进行,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二,受到严格环境规制的高新技术企业运行成本将会大幅度增加,必将会寻找并通过协同创新方式共享创新知识、信息资源、分担创新成本、降低创新风险,形成新型创新系统,既可以规避环境规制带来的不稳定性,又可以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协同主体间的成果分配公平性的有效机制,实现利益分配的帕累托最优,可以激发协同创新积极性;构建成本分担机制,降低协同创新风险,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构建主体间技术互补机制,可以弥补自身资源不足,培养吸收能力,可以高效的整合内外部资源。

第三,高新技术企业可通过促进创新能力演化以应对环境规制,应对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降低环境污染成本,以减轻对企业发展的压力;随着环境规制增强,高新技术企业将生存压力转变为动力,通过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力度,进行技术创新攻关,进而提高企业核心技术能力,实现污染控制和技术创新绩效提高的“双赢”。而协同创新为高新技术企业从事创新活动提供了一个以面向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共存共生、协同优化的创新生态系统源崭,以保障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演化的顺利进行。

虽然本文得到了重要的研究启示,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一:本文仅探讨了协同创新对环境规制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演化的调节作用,而是否还存在其他中介效应,限于变量的多维性和数据处理的复杂性,尚没有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二:本文的实证对象是选取长三角、珠三角、中原经济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其研究结论是否适用于中西部地区的相关企业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其三:本文样本仅仅满足了研究需求,难以称为大样本文,为此,希望后续研究可以尝试运用其他地区的样本或更大样本来拓展研究结果的普适性。

[1]江小涓.理解科技全球化—资源重组、优势集成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J].管理世界,2004(6):4-13.

[2]方建国.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6):72-77.

[3]唐四慧,杨建梅.网络嵌入方式影响个体创新能力的扎根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3,31(7):1103-1108.

[4]徐磊,向永胜.多重网络嵌入对集群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J].经济地理,2012,32(4):108-112.

[5]蔡宁,吴结兵.产业集群的网络式创新能力及其集体学习机制[J].科研管理,2005,26(4):22-28.

[6]陈国宏,郭弢.我国 FDI、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能力关系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4):25-33.

[7]CHUNG S.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evidence from South Korea[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4(108):222-236.

[9]YANG C H.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induced R&D,and productivity:evidence from Taiwan’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2012(34):514-532.

[10]马富萍,茶娜.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2,24(1):60-67.

[11]黄平,胡日东.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相互促进的机理与实证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163(31):99-103.

[12]马富萍,郭晓川,茶娜.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资源型企业的实证检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8):60-67.

[13]赵玉民,朱方明,贺立龙.环境规制的界定、分类与演进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6):85-90.

[14]刘群慧,胡杨,刘二丽.环境压力、企业家网络与合作创新意愿的关系[J].科研管理,2014,35(12):104-111.

[15]PORTER M E,CLAASVANDER L.Toward a new con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 competitiveness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5(4):97-118.

[16]WALLEY N,WHITEHEAD B.It’s not easy been gree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4,72(3)171-180.

[17]MURTY M N,SURENDER Kumar.Win-win opportunities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testing of porter hypothesis for India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R].India Discussion Paper,Institute of Economic Growth,Delhi University Enclave,2001:22-24.

[18]DESOUZA C K,AWAZU Y.Knowledge management at SMEs:five peculiarities[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6,10(1):32-43.

[19]CARSON D,GILMORE A.SME marketing management competencies[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0,9(3):363-382.

[20]解学梅,徐茂元.协同创新机制、协同创新氛围与创新绩效——以协同网络为中介变量[J].科研管理,2014,35(12):9-16.

[21]赵炎,孟庆时.创新网络中基于结派行为的企业创新能力评价[J].科研管理,2014,35(3):35-43.

[22]张军,许庆瑞,张素平.企业创新能力内涵、结构与测量——基于管理认知与行为导向视角[J].管理工程学报,2014,28(3):1-10.

[23]LANOIE P,LAURENT-LUCCHETTI J,JOHNSTONE N,AMBEC S.Environment policy,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new insights on the Porter hypothesis[J].Journa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trategy 2011(20):803-842.

[24]BRUNNERMEIER S B,COHEN M A.Determinants of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in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03(45):278-293.

(责任编辑 沈蓉)

The Evolution of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in High-tech Enterprises Based onCoupling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an Hongliang

(School of Business,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7,China)

The paper selected 218 high-tech enterprises as empirical research samples for studying the evolution of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in high-tech enterprises based on coupling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The results show command and control regulation has positive effect on technology collaboration,capabilities collaboration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respectively.Market-based incentive regulation has positive effect on technology collaboration,capabilities collaboration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respectively.Information disclosure has merely positive effect on technology collaboration.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has positive effect on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Collaborative innovation;High-tech enterprises;Innovation capabilities

2016-07-01

潘宏亮(1984-),河南南乐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创新管理。

G311

A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规制问卷
主动退市规制的德国经验与启示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
共享经济下网约车规制问题的思考
浅谈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