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为农民工做些什么

2017-06-05 15:09卓泽渊
21世纪 2017年4期
关键词:工资农民工现实

我们该为农民工做些什么

卓泽渊

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主任、教授

我在央视财经频道《城市梦想》栏目中看了一个名叫《父亲》的专题片后,陷入了沉思。这是一个真人秀节目,讲的是会同资本联合创始人、青年企业家杨少峰,隐藏身份来到重庆一个建设工地体验农民工生活。他的师傅是一个叫余先龙的农民,在建筑工地打桩。余先龙为人质朴慷慨,但令人心痛的是,就是这么一个慷慨为新徒弟买棉被的师傅,被拖欠了14个月的工资而无力缴纳孩子的大学学费,甚至无力承担孩子的生活费。他的孩子为此瞒着父母在外辍学打工。现实令人心酸,但结尾让人欣慰,杨少峰找来律师帮助余先龙讨要工钱,而且垫付了余先龙被拖欠的全部工资;余先龙打工的单位资助了他孩子全部的学习费用。尽管如此,我的心依然隐隐作痛,我们的国家还有很多的“余先龙”,他们并没有这么幸运能遇到杨少峰这样的企业家,也未必能遇到这样一个乐于助人的企业。

为什么要拖欠农民工的工资?他们的工资不能拖欠啊!农民工的工资就是一家人的柴米油盐,就是一家人的医药费,就是孩子们的书本费,就是父母的养老钱,就是他们晚年的保障金。可是不知为什么,一直以来,党中央要求,领导人呼吁,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信誓旦旦地追讨,可就是解决不了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难道真的就做不到吗?不是的!一定是我们的体制、制度、机制在哪里出问题了。

农民工需要的不是特权,仅仅是要求得到应有的劳动工资所得。多么简单的要求,这种要求卑微到接近尘土。但就是这样的要求,也还不能得到满足。我们的政府、司法机关究竟怎么了?工资领不到,法院判决了还是执行不了。我不禁要问,如果说我们没有法治,没有法律,难道连良知都没有了?

农民工的工资当然不是依靠良知就能解决的,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人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一定还会有。不要去希望多出几个乐于助人的老总和企业,而必须从体制、制度、机制上着眼,改变这些不应有的现实。

由余先龙的工资问题,我想到了更多“余先龙”的工资问题。全国的农民工将近3亿人,他们为中国的现代化作出了多么巨大的贡献,现实正在说明,历史将会铭记。可以说,没有农民工,就没有今日中国的现代化。他们是中国城市现代化最大的付出者,有时还是最大的牺牲者。但是谁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余先龙在电视片里说道,“我们就是一个农民工,干活干完了,我们就走了,我们其实都不知道这里建成后是个什么样子,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再来这里。”听了这些令人心酸的话语,一种深深的自责油然而生。当城市现代化实现了,一些农民工默默地退出了城市,他们可能都不知道他们当初辛苦建设的城市是什么样子,甚至永远不会再回来。面对这样的内心独白,谁能无动于衷?

当然,还有一部分农民工会留下来。中国的城市化正在加速推进,大量的农民工会转化为新市民,这是客观的现实,也是历史的必然。但这部分人面临的问题远不止工资问题,谁来解决他们的户口、居住、医疗、养老等问题?正是这些最辛劳的城市建设者,在城市中有时还被看作异乡人,承受着二等市民、三等市民的待遇,他们受到的待遇真的公正吗?20世纪80年代进城打工的第一代农民工,现在已年近退休,新的第二代、第三代农民工正在成长。当第一代农民工慢慢老去,哪里才是他们的未来?他们的子女怎么入学?他们的子女还依然会成为农民工吗?今后该如何为他们建构一种公平、公正的制度,这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猜你喜欢
工资农民工现实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这种情况下未续订劳动合同是否应当支付二倍工资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漫画:现实背后(下)
不用干活,照领工资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生意太差
现实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