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实例分析

2017-06-05 19:07周琳
中国市场 2017年15期
关键词: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资本

周琳

[摘 要]“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发展中国家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陷入长期经济停滞的状态。文章主要通过研究韩国在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后,从原来依靠资本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依靠科技创新为主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模式,对于其实现发展战略的转变,有效避开“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及作用。

[关键词]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资本;创新政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5.093

1 模型的设定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经济增长动力是不同的。查阅相关文献后,发现在中低收入及以下阶段,固定资本形成率、人力资本总量和对外开放程度是經济增长的共同动力;而在高收入阶段以上国家,制度和原创性技术进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要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选取不同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作为解释变量。

韩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后及时转变发展方式,从原来的劳动密集型经济转为创新经济,并在80年代初确立了“科技立国”战略。此外,韩国政府不断加大对研究与开发(R&D)的投入力度,研发投入规模年增长率在10%以上。

因此,本文主要从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百分比)和专利申请量两个方面对韩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作出分析。考虑到韩国政府对于创新产业的重视,加入反映创新政策的虚拟变量di。

2 数据的搜集整理

选取1976年至2015年韩国人均GDP,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百分比)和专利申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关于虚拟变量的取值,由于韩国政府大约在1985年前后出台了相关的创新政策,因此,我们可以将1985年前的di值取为0,1985年及以后的di值取为1。

3 参数估计与检验

3.1 虚拟变量的引入的合理性判断

3.3 模型的检验

首先进行经济意义检验,从上面模型中可以看出: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百分比)、专利申请量与是否出台创新政策的乘积的系数都为正,说明随着这两个解释变量与人均GDP同方向变化。由此可以判断这两个变量与经济意义相符。上述参数均通过了经济意义检验,接下来进行模型的统计检验。

(1)调整的可决系数

调整的可决系数R—2=0.97,表明在对自变量和样本个数进行调整后,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百分比)和专利申请量与是否出台创新政策的乘积的系数能够解释人均GDP变化的97%。

(2)方程总体线性的显著性检验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F=724.50,F统计量的伴随概率P=0.0000,表明模型的线性关系显著成立。

(3)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从上面模型中可以看出,解释变量X1、di*X2均能通过t检验。

4 违背基本假设的检验与修正

4.1 异方差性的检验

5 模型的分析

5.1 模型的分析

从上述多元线性模型中可以看出:

(1)β1=193.6075,表明在专利申请量与是否出台创新政策的乘积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百分比)与人均GDP呈正向关系,当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百分比)每增加1个单位时,人均GDP平均增加193.6075个单位。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百分比)对人均GDP的影响效应十分明显。

(2)β2=0.1333195,表明在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百分比)不变的情况下,专利申请量与是否出台创新政策的乘积与人均GDP呈正向关系,当专利申请量与是否出台创新政策的乘积每增加1个单位时,人均GDP平均增加0.1333195个单位。

(3)临界指标的虚拟变量的引入,说明韩国在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后,及时改变经济增长战略,将科技创新作为其重要的经济增长动力,摒弃了原来的依靠资本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是韩国能够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迈入高等收入国家的重要推力。

参考文献:

[1]张德荣.“中等收入陷阱”发生机理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动力[J].经济研究,2013(9).

[2]樊继达.韩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中国对外贸易,2012(8).

猜你喜欢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资本
煎熬与跨越
VR 资本之路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别被“中等收入陷阱”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