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节目实现文物知识大众化普及的价值研究

2017-06-05 19:13刘永军
中国市场 2017年15期
关键词:大众化

刘永军

[摘 要]我国是文物保有量大国,拥有众多分布广泛的各级重要历史文物,文物发掘及保护工作量巨大,单靠数量极少的文物工作者是捉襟见肘的。随着近几年科技的进步,文物盗窃、倒卖现象猖獗,给我国造成很大损失,四川“张献忠沉银”盗掘案就是典型代表。因此,加强大众化文物知识普及,提高民众文物历史知识,唤醒民众文物保护意识,对于我国文物保护工作来说是一条既经济又具有时代意义的途径,我们必须要利用好民众的力量。

[关键词]文化节目;文物知识;大众化;知识普及;价值发掘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5.107

1 我国大众化文物知识获取途径综述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我国大众化文物知识获取主要途径

首先,专业书刊是我国大众化文物知识获取的主要途径。文物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无价之宝,承载着历史遗迹或遗物的智慧结晶,成为人类历史进步的标志,一旦损毁将永不复存在。我国拥有璀璨的古文明和源远流长的历史,因此我国是文物保有量大国,拥有众多分布广泛的各级重要历史文物,文物从业者和爱好者众多,拥有广大的文物交易市场。细分我国大众化文物知识获取途径,不难看出专业书刊由于聚集了最大数量的古文物研究专家,诸如《中国文物修复通讯》、《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等优秀书刊拥有最为全面的鉴赏和甄别力量和技术,因此一直都是我国大众化文物知识获取的最为主要的途径。

其次,电视及网络制作的文物专题节目是大众化文物知识获取的重要补充。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和有线电视的高入户率,电视及网络制作的文物专题节目又分流走了一大批文物初、中级爱好观众,成了普通大众化文物知识获取的重要补充途径。随着电视台特别是CCTV主流媒体的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能够聚集一大批如蒋文光等文物鉴定专家、文物研究人员等优秀的文物工作者,形成强大的合力来共同推进文物知识传播和文物保护工作的推广。随着我国网络建设的日渐强大,诸如搜狐视频、百度视频等优秀的视频网站能够吸引大量文物保护工作者和民间文物收藏家等力量参与到相关文化节目的录制工作,他们也愿借助这样的平台对文物知识进行宣传,因此电视及网络制作的文物专题节目是大众化文物知识获取的重要补充。

最后,民间收藏组织、交易场合是大众文物知识获取的重要民间力量。由于文物不是一件简单的器具,其身上承载了文化乃至文明的烙印,被看作品位和文化的象征,成为古代文人君子的一大追捧,我国自古以来在民间就汇聚着大量的民间文物收藏组织和文物爱好者。这些文物收藏组织和文物爱好者形成了一个相对私密的文物知识交流和传播的私密组织如原北京琉璃厂、潘家园、报国寺、天津的古文化街、鼓楼文化街等民间市场都成为收藏大军流连忘返的民间场所,对于文物收藏和保护知识的传授有着重要的意义,更是民间收藏鉴定专家诞生的摇篮,因此也可以看作我国大众文物知识获取的重要民间力量。

1.2 我國大众化文物知识获取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大众化文物知识官方普及度低,民众获取文物知识多属个体自觉行为。当前我国大众化的文物知识普及活动缺乏政府、学校或地方机构组织性活动组织,除去诸如文物局及官方文物发掘保护单位及其相关从业人员,我国官方的文物知识宣传组织和机构绝对数量偏少,且多只针对系统内部进行服务。而对于我国大众化的文物知识普及宣传工作,长期以来由于文物局等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和专业从业人员教育力量,长期以来基本未面向广大社会群体,我国大众群体的文物知识相对来说非常匮乏,不少受过高等教育的随机被采访者甚至无法说出一两个朝代的典型代表文物,可见我国的大众化文物知识普及工作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非常遗憾的是,我国的文物宣传工作并没有与时俱进,大众对文物的了解和爱好仅仅多属个体自觉行为,缺乏政府、学校或地方机构组织性活动组织,相对受教育群体接触面狭窄,接触群众绝对数量过低。

其次,不具有深入性和持续性,多停留在浅表层面。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和管理,群众文物知识的习得基本靠自发力量,花费较大,完全由个人买单,学习代价较高,因此其学习的知识和学习行为不具有深入性和持续性,较难依靠更为先进的途径获得更多、更快的知识更新,在客观上阻碍了他们的继续成长和学习的深入性,这也必然使广大普通群众对文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浅表层面,难以形成更深入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2 文化节目对文物知识大众化普及的价值

首先,受众人群绝对数量大,影响较为深远和具有持续性。现在关于文物鉴赏等方面的文化节目开播较多,较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节目有央视二套《艺术品投资》、《鉴宝》、《寻宝》等,作为集收藏与鉴赏的专业化栏目其定位都是通过群众提供的文物来反映艺术品最新收藏动态、借助藏品探讨其深厚文化底蕴并传递相关投资技巧与市场行情,节目自开播以来已形成了相当广泛的固定收视群,在普通大众里面具有普及文物知识、提高文物鉴赏水平、增强文化修养的价值,由于每周开播一期,每期具有固定的专题,则对于观众的持续性学习具有较好的影响,自觉地担当起了文物知识普及与教育的角色,可以说是一个多赢的结果。

其次,降低各方成本,较易实现知识普及的持续性、系统性。长期以来,我国的文物知识普及多限于普通文物爱好者群体个体性行为,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不论是购买书籍还是自主参加民间机构的研习,耗费时间精力,时效性差。而文化节目则较易实现时效性,能够把最前沿的文物研究信息和收藏流行趋势最精准地传播出来,使文物鉴别知识更新更加快速。整体来说,文化节目相对于其他文物知识传播方式更能够降低各方成本,通过系列专题的形式和增加期数的方式来实现文物知识普及的持续性、系统性,普通广大群众能够通过网络和电视直播的形式按照自身需求进行反复观看学习,观众更可利用文化节目预留的交流平台进行实时互动,因此文化节目对文物知识大众化普及更具有持续性和系统性。

3 结 论

大众掌握丰富的文物知识,不仅能够提高其民族自豪感,增长历史知识,更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文物工作者提供文物盗窃案件线索,较快地阻止文物倒卖、盗挖等犯罪行为,文物类文化节目不仅能够传达最新的收藏知识,传授基本的文物知识,更能够扩大文物受众群体,对广大文物爱好者的知识普及具有更为持续性和系统性的影响,是一条经济、失效的传播途径,应更加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薛瑞麟.关于文物犯罪几个问题的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2]奚雪松,许立言,陈义勇.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分布特征[J].人文地理,2013(1).

猜你喜欢
大众化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论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
浅谈新闻语言的大众化
信息输入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分析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探索宣传新机制 推进理论大众化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