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准备工作的方式方法研究

2017-06-05 12:45吴佳熙
成才之路 2017年14期
关键词:读写幼小衔接社会性

吴佳熙

摘 要:幼小衔接的目的是促使儿童形成良好的学校适应能力。幼小衔接应做好如下工作:学习适应的重点是读写和数学准备,社会性适应的主线是幼儿主动性的培养。教师要明确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切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关键词:幼儿园;幼小衔接;读写;社会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4-0095-01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要有两方面的适应:学习适应和社会性适应。学习适应主要表现在读写和数学两个方面,社会性适应则表现在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与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与基本的自理能力以及人际关系交往能力。

一、学习适应的重点是读写和数学准备

读写和数学准备不是让幼儿去读、写、算,而是为读、写、算打好基础。

(1)读写准备。读写准备包括培养孩子听的良好习惯和说话的积极性,培养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孩子观察、分析、比较和分类的能力,发展空间知觉和方位知觉,加强手的小肌肉训练和培养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坐姿。教师可通过绘画活动、日常生活中幼儿自我服务和为集体服务的劳动,锻炼他们小手的灵活性以及手眼协调能力,这是汉字“写前准备”。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和方位知觉,即是教幼儿认识上下、前后、左右、远近,掌握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等运动方位,这是一种空间教育,也是读写汉字准备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认字上发生的一些混淆,在写字时发生的种种不准确,常常是由于空间和方位上出现的混淆不清所致。因此,家长在家里可以和孩子玩一些辨别方位的游戏活动。比如用积木搭起立体田字格形的“货架”,让孩子要求安放和取下一些小玩具。或者在地面上、纸上画个大田字格,让孩子按家长的指令,在某个方位的空格上画图案等。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可使幼儿在入学后对田字格不陌生,并且易于正确掌握汉字字形结构的方位。

(2)数学准备。数学准备的重点在于引导幼儿掌握简单的数量关系,发展幼儿的智力。通过分类、排序、数的比较和等分、量的守恒、图形变换以及编简单的口述应用题等,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家长可教孩子学习测量,用不同长度的两根小棍,测量同一张桌子的长度,为什么用长棍量的次数少,短棍量的次数多呢?启发引导幼儿进行探索,从而渗透函数思想。

二、社会性适应的主线是幼儿主动性的培养

社会性适应要孩子建立各种意识和掌握相应的能力。各方面的能力培养都离不开孩子的主动参与。孩子是否具有学习和交往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将关系到入学的准备与适应状况。教师和家长必须培养孩子的主体意识,多创设让他们自己做的机会,让孩子学会自主、自理、自律、自己承担学习任务,这是做好入学准备的关键。

(1)培养孩子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在小学有严格规定的学习任务,比如每天必须完成作业等。在入学前强化任务意识,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能力非常必要。入学前,要让幼儿认识到凡是教师要求做的事情都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并且要在要求的时间内把事情做完、做好。比如在班级开展“小小气象员”的活动,教师让幼儿轮流当气象员,晚上回家负责听天气预报,第二天拿着小话筒向大家报告。家长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委派孩子一些任务,并教给完成任务的方法,激发孩子的责任感。

(2)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孩子一入小学,就似乎掉入规则的海洋。学习纪律、常规要求、行为规范都带有强制性。上课必须怎样,做作业必须怎样,全部都有规范的并且必须遵守的要求。这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自由、宽松是有很大区别的。一些在幼兒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在小学也不再被重视。入学前,要让幼儿认识规则,并养成按规则进行活动的行为习惯。如不迟到,不在室内大声喧哗、追跑,东西用过后要放回原处,认真听老师和同伴的发言、讲话,不插嘴。学会听到指令即做相应的事情,如排队、收拾东西等。遵守规则,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集体规范,这也是进入小学的基本准备。

(3)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基本的自理能力。不少孩子在入学后遇到的难题,并不是学习上或智力上的问题,而是生活自理问题。如不会整理书包,上课时找不到所要的书或练习本,接连丢失学习用具,或在课间安排不好入厕和喝水的时间等。孩子的独立性和基本的自理能力进入小学后显得尤为重要。入学前,凡是幼儿能做的事,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做。如学会管理自己的物品,会收拾书包,按时起床,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己穿衣、刷牙、吃早餐,学会计划或控制自己的活动和需要。

(4)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孩子入学后由于环境和班集体的变化,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需要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入学前,要让孩子学会一些初步的人际交往的技能,如怎样礼貌待人,怎样请求帮助,怎样向人询问,怎样与人商量等。还要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老师表达自己的需要、想法等。

三、结束语

社会性适应是学习适应的基础,学习适应有助于社会性适应的形成。在入学准备教育中,教师不能把学习适应和社会性适应割裂开来,而要在组织教育过程中,将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整体效应。

参考文献:

[1]张宏.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

[2]杨文.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3(08).

猜你喜欢
读写幼小衔接社会性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社会性交互及其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实现
社会性软件在网上交互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