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瘤栓行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

2017-06-05 14:18赵志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压差下腔原发性

赵志红

(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瘤栓行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

赵志红

(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原发性肝癌; 下腔静脉瘤栓; 介入治疗; 护理

癌症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人体某些正常细胞的某些基因发生了突变,这种突变的细胞无限制增殖,进而可使机体的正常细胞及器官的正常功能丧失。近年来,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瘤栓的发生率正逐渐升高,患者知道自己患病后,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绝望等,严重影响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质量[1]。为进一步探讨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及病情的影响,本研究选取64例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瘤栓患者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4月在本院行介入治疗的64例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瘤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41~74岁,平均(51.3±2.4)岁; 观察组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46~75岁,平均(52.3±2.9)岁。所有患者均有右上腹隐痛、腹胀、乏力、食欲减退、肝脾肿大等主要症状及体征,均为小学以上文化程度,无精神疾病患病史。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心功能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介入方法: 2组均采用介入手段进行治疗,在患者的右侧动脉、静脉进行穿刺插管,采用5F导管行肝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并按照下腔静脉病变的长度在患者的下腔静脉植入支架[2]。

1.2.2 护理方法: 在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告知患者在介入治疗后需要注意的事项,讲解疾病的特点等。观察组则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 ① 医护人员定期接受分层次培训,培训后由领导进行考核,定期汇总并讨论平时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护理人员加强对护理理念的认识,将护理工作中的每个环节争取做到最好,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② 讲解疾病知识,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等,并告知患者及时治疗才能取得显著效果,令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3-4]。③ 介绍介入手术治疗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介入手术的优点和疗效,并介绍成功病例,让患者有信心去面对治疗[5]。④ 实施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及家属一定的心理支持,并向其传授疾病相关知识,解释保持良好心情的目的、优越性,使患者及家属的紧张、焦虑心理得以缓解,树立治疗信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6-7]。⑤ 饮食控制,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无刺激、少渣的软质饮食。⑥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每天测量4次体温,如患者体温在38.5 ℃以上,医护人员应考虑发生感染的可能,根据病情给予抗生素治疗及物理疗法等[8]。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下腔静脉压差情况。采用抑郁自评表(SDS)评估患者的抑郁情况,分值越高,代表抑郁状态越严重(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70分及以上为重度抑郁)[9]。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主要包括生理功能、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等)[1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2组患者干预前后下腔静脉压差和抑郁

评分情况

干预前, 2组患者的下腔静脉压差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 2组患者的下腔静脉压差及SD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后下腔静脉压差及抑郁评分情况

与干预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

观察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s)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护理工作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加强基础护理工作,可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11-12]。当患者得知自身患有癌症时,易出现紧张、焦虑、绝望等心理问题,进而对介入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13]。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前, 2组患者的下腔静脉压差无显著差异(P>0.05), 护理干预后, 2组患者的下腔静脉压差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心理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14]显示,介入治疗应用于癌症患者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创伤及副作用较小,容易被患者接受。但治疗前患者仍易产生负性心理,而常规护理并不能有效解决相关问题,因此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综合护理干预,在介入治疗前与患者良好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15]。另外,医护人员需定期接受分层次培训及考核,汇总并讨论平时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护理工作水平,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16]。在护理干预过程中,若患者担心介入治疗相关问题,医护人员应介绍操作内容以及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发生机制等,进而提升治疗信心。

[1] 詹爱华, 蒋峰, 唐丽琴, 等. 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瘤栓行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1): 142-143.

[2] 程昌盛, 杨红芳. 异甘草酸镁在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肝癌时的护肝作用[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8, 15(3): 282-282.

[3] 罗中华, 秦勉, 张学昕, 等. 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癌栓的动脉内化疗栓塞治疗[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2, 21(12): 1035-1038.

[4] 胡忠林, 朱林忠, 杨仁杰, 等. 原发性肝癌并下腔静脉-右心房癌栓的DSA表现及临床意义[J]. 中国临床研究, 2014, 27(11): 1402-1404.

[5] 高凤莉, 陈伟, 鲁重美, 等. 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8, 15(1): 80-82.

[6] 于红梅. 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形成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J]. 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2013, 15(8): 226-226.

[7] 武振明, 刘琪, 齐秀恒, 等. 斑蝥素联合介入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0(12): 2774-2776.

[8] 肖景坤, 吕维富, 周春泽, 等. 原发性肝癌伴动静脉瘘介入栓塞治疗62例回顾性分析[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4, 23(8): 683-687.

[9] 徐国斌, 熊斌, 龙清云, 等. 联合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主支瘤栓的疗效观察[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3, 21(5): 367-371.

[10] 陈立军, 杨仁杰, 朱林忠, 等. 原发性肝癌介入术中肝动脉-门静脉瘘的影像学特点及治疗[J]. 中国肿瘤临床, 2015, 42(11): 570-575.

[11] 钱晟, 刘嵘, 王广志, 等. 栓塞治疗肝动静脉瘘伴门静脉假性静脉瘤形成1例[J].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4, 2(1): 62-62.

[12] 林学英, 林礼务, 薛恩生, 等. 超声对2级以上分支门静脉瘤栓的诊断价值[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1, 27(10): 929-931.

[13] 张同琳, 马少华, 修典荣, 等. 原发性肝癌全肝切除标本的病理解剖学特征及其启示[J]. 中华外科杂志, 2010, 48(13): 964-967.

[14] 赵霏. 超声对2级以上分支门静脉瘤栓的诊断价值[J] 求医问药: 下半月刊, 2013, 11(7): 169-169.

[15] 王镇, 邹真, 杨君, 等. 5例门静脉瘤的MSCT表现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 11(1): 100-101.

[16] 林立, 杨维竹. 伽玛刀联合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腔静脉瘤栓的疗效分析[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9, 18(6): 442-445.

2016-11-13

R 473.73

A

1672-2353(2017)04-187-02

10.7619/jcmp.201704059

猜你喜欢
压差下腔原发性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在线处理脱丁烷塔压差高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二维气体动力学中压差方程的特征分解和简单波
基于改进经济压差算法的主站AVC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