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联合细胞学检查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2017-06-05 14:57谭亚军王广志季先友张丽萍纪元曲辉大庆市人民医院病理科黑龙江大庆163316
当代医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纵膈组织学细胞学

谭亚军,王广志,季先友,张丽萍,纪元,曲辉(大庆市人民医院病理科,黑龙江 大庆 163316)

组织学联合细胞学检查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谭亚军,王广志,季先友,张丽萍,纪元,曲辉
(大庆市人民医院病理科,黑龙江 大庆 163316)

目的 探讨组织学联合细胞学检查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CT提示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及中央型病灶后65例行内镜下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患者细胞学、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及最终确诊结果。结果 细胞学检查联合组织学检查诊断符合率96.77%高于单纯组织学检查78.57%,也高单纯细胞学检查74.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检查联合诊断符合率100%,高于单纯组织学检查,也高单纯细胞学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检查联合诊断符合率与细胞学+组织学联合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细胞学联合组织学检查可作为小细胞肺癌基础筛查,符合临床实际,诊断准确性高。

小细胞肺癌;诊断;组织学;细胞学;免疫组化;支气管活检

小细胞肺癌是恶性神经内分泌癌之一,脑转移几率非常高[1],占全部肺癌的10%~20%[2]。因其主要为小细胞组成的恶性肺上皮性肿瘤,故又称小细胞未分化癌。肺神经内分泌癌还包括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典型性类癌及不典型性类癌。小细胞肺癌是其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病灶生长迅速,早期即可向纵隔淋巴结转移,故CT提示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及中央型病灶则有小细胞肺癌的可能。且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癌有根本性差异[3],明确诊断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大庆人民医院2012年2月~2015年12月65例CT提示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及中央型病灶后行内镜下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患者临床资料。最终确诊为小细胞肺癌31例。其中男23例,女8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54.7±7.5)岁。主要症状:咳嗽25例,咳痰23例,痰中带血19例,胸闷18例,发热8例,声音嘶哑2例。

1.2 检查方法 术前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禁食禁水6 h后方可进行穿刺。对于一般患者可采取局部皮下浸润麻醉。如患者不能耐受,或配合性差则给予静脉麻醉。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给予持续鼻管吸氧。于超声引导下将内镜经口活器官插管,寻找至肺门或纵膈是固定内镜探头,充盈水囊,于病灶处穿刺,根据穿刺的深度及病灶的大小确认穿刺。原则上对不同位置进行不少于3次穿刺取样,以确保取样成功。将取得的样本一部分经95%乙醇固定后快速细胞学检查。用Cytolyt液浸润剩余标本,静置滤去沉淀,后获得条状标本用组织胶包埋获取的组织芯片,浸于4%福尔马林液中,用于组织学检查。部分病例进行免疫组化。所有试剂盒均由福州迈新公司,包括抗体Syn、CK、CD56、CgA、TTF-1、NapsinA 6个项目检查。其中NapsinA为阴性,其余5个项目中有任意2个及以上阳性者则判定为小细胞肺癌。染色法为EnVision法。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AS9.3统计学软件收集、分析。所有结果采用“%,n”表示,诊断符合率为最终确诊病例中某一检查方法的阳性率。不同检查手段诊断符合率等指标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5例患者经过肺组织、肺部淋巴结活检、手术切除病灶最终确诊为小细胞肺癌为31例。31例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细胞学检查;28例经细胞学检查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又进一步进行了组织学检查;同时行细胞学检查、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者17例。单纯组织学检查诊断符合率高于单纯细胞学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58,P=0.6931)。细胞学检查联合组织学检查诊断符合率高于单纯组织学检查(Fisher检验P=0.0261),也高单纯细胞学检查(Fisher检验P=0.04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检查联合诊断符合率单纯组织学检查(Fisher检验P=0.0084),也高单纯细胞学检查(Fisher检验P=0.00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检查联合诊断符合率与细胞学+组织学联合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检验P= 1.0)。见表1。

表1 31例小细胞肺癌细胞学检查与组织学检查结果[%(n)]

3 讨论

小细胞肺癌常常先侵袭肺门及纵膈处淋巴结。受累组织位于气管腔外,且靠近纵膈大血管,经皮肺穿刺活检灵活性差,难以保证从各个方位获得临床价值的标本。纵膈镜和胸腔镜虽然是小细胞癌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创伤性大,操作必须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进行,更增加了手术风险及患者痛苦[4]。传统的经支气管针刺活检具有盲穿性,操作时有一定几率对周围大血管、食管等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5]。超声支气管镜是将微小超声探头引入支气管镜,在超声图像的引导下,避开周围重要血管、气管及食管等组织,直视下进行穿刺,避免了操作的盲目性。但是超声支气管镜下针吸穿刺术并非没有缺点,穿刺针出鞘过长、穿刺物为软骨组织,穿刺角度不够垂直,穿刺标本太少。如何用有限的标本获得最有价值的诊断信息是提高诊断准确性的关键课题。

超声支气管镜针吸穿刺获得的标本首先要送细胞学检查,小细胞癌细胞特点为细胞小,细胞核为卵圆形、圆形或梭形,核仁少见,核分裂象多见,染色质深染,细胞质较少,细胞间相互镶嵌。本研究发现31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细胞学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为74.19%,略低于牛云等[6]报告的78.57%。细胞学检查中共8例出现了假阴性,4例穿刺角度较难掌握,4例原因不明。提示单纯细胞学检查效果仍有提高空间。

组织学检查需要挑选出足够大的组织条,而获得好组织条相对于细胞学检查较难,这就意味着并非所有经超声支气管镜针吸穿刺术都可进行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的假阴性也是较为常见的,其原因主要包括获得的组织标本质地紧密、不能充分涂片,针吸过程中牵拉力改变了细胞原本形态[7]。本研究中28例经细胞学检查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又进一步进行了组织学检查,诊断符合率78.57%。提示单纯组织学检查也不能获得较为满意的诊断价值。免疫组化作为组织学的补充,其原理为对某种疾病的特殊蛋白进行抗体标记,本研究中以“其中NapsinA为阴性,其余五个项目中有任意2个及以上阳性者则判定为小细胞肺癌”为判断依据,诊断符合率为94.12%,提示此标准适合作为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依据。临床常用NapsinA作为小细胞肺癌与腺癌的鉴别诊断依据[8],故本研究认为对NapsinA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本研究结果显示组织学联合免疫组化诊断为小细胞癌符合率为100%(17/17),显示两种检查手段结果可靠性强。然而在临床实际中并非所有经超声支气管镜针吸穿刺术都可进行组织学检查,这也就意味着在临床上仅推广组织学联合免疫组化检查是不符合实际的。本研究结果显示细胞学检查联合组织学检查诊断为小细胞癌96.77%(27/28)。细胞学、组织学联合免疫组化阳性符合率为100%(17/17)。提示细胞学联合组织学检查可作为小细胞肺癌基础筛查,即可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1] 蒋安亮.小细胞肺癌脑转移28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 2015,21(21):26-27.

[2] 邵少慰,唐铁鑫,张学思.刷检液基细胞学以及免疫组化对小细胞肺癌确诊的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5):2493-2496.

[3] 汪美华,凌扬,周林艳.免疫组织化学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5,25(2):148-150.

[4] 方萍,靳庆芝,李维,等.经超声支气管镜引导针吸活检术在肺部以及纵膈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应用[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2015,8(6):689-693.

[5] 孙瑞琳,金发光,王佳,等.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在气管纵隔周围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4,7(4):364-368.

[6] 牛云,史艳芬,张红雷,等.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及病理特征[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5,29(3):147-150,封3.

[7] 戎荣,吴妍,姚青等.肺穿刺活检标本细胞学与组织学检查的比较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5,31(2):181-183.

[8] 丁岚,姚晨,梅霞,等.免疫组化在肺小细胞癌和非小细胞癌活检标本中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2014,16(4): 488-49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0.069

猜你喜欢
纵膈组织学细胞学
张帆:肝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
你了解纵隔肿瘤吗
纵隔型肺癌的X线及CT表现分析
子宫纵膈会影响怀孕吗
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转移规律与放疗临床靶区勾画设计的相关性
泌尿系统组织学PBL教学模式浅析
质核互作型红麻雄性不育系细胞学形态观察
肺小细胞癌乳腺转移细胞学诊断1例
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180例诊断分析
87例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诊断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