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沉淀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的对比分析

2017-06-05 14:57李磊辽宁省丹东市结核病防治所检验科辽宁丹东118000
当代医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管型显微镜分析仪

李磊(辽宁省丹东市结核病防治所检验科,辽宁 丹东 118000)

尿沉淀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的对比分析

李磊
(辽宁省丹东市结核病防治所检验科,辽宁 丹东 118000)

目的 对比分析尿沉淀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的结果差异。方法 随机抽取结核病防治所门诊患者的尿液样本600份,分别采用尿沉淀分析仪和显微镜对尿液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管型)进行检测,并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异同。结果 尿沉淀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到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的结果各不相同。检测结果显示红细胞阳性符合率为77.5%,白细胞阳性符合率为92.7%,管型阳性符合率为21.5%。进一步分析发现两种检测方法检测到尿液有形成分的阳性数不一致,是由于受尿液中其他细菌和细胞的影响。结论 尿沉淀分析仪作为一种对大批量标本进行筛选性分析的方法,精密度低,而且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检测结果误差大。由于尿液中的有形成分较为复杂,在进行尿液分析时需与显微镜密切配合使用,以提高检测报告的准确性,降低误诊和漏诊率,从而为临床提供诊治可靠的依据。

尿沉淀分析仪;显微镜;尿液;有形成分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诊断和鉴别疾病的方法,其检测结果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医师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因此提高尿液中有形成分的检出准确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干化学法、尿沉渣分析仪检测、显微镜检测等,这些方法各具优缺点,但又相辅相成[1]。本研究采用了尿沉淀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液中的有形成分,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辽宁省丹东市结核病防治所门诊患者的尿液样本600份,每份尿液样本经充分震荡摇匀后均为为2份,每份3 mL,第1份采用尿沉淀分析仪检测,第2份采用显微镜检测。

1.2 仪器和试剂 采用UF-100尿沉淀分析仪及相应试剂,希施美康公司生产的质控品,Olympus显微镜仪器。

1.3 检测方法

1.3.1 尿沉淀分析仪检测法 严格按照仪器说明进行操作,每天上机检测标本前均使用质控品监控校准。将分装后的第一份尿液标本置于尿沉淀分析仪进行检测,并记录好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的测定值。

1.3.2 显微镜检测法 取分装后的第2份尿液标本,设置离心半径为1 300~1 500 r/min,离心5 min,将上层清液摒弃,取其中200μL尿沉渣充分摇匀,然后用一次性滴管吸取15μL置于载玻片上计数。将显微镜倍数调至10×10观察全片情况,然后再用10×40高倍镜观察,连续计数10个视野中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的数量。所有标本都由2名经验丰富的专业检验师检验,最后取其平均值,本次检查需在2 h内完成。

1.4 评判指标 尿沉淀分析仪检测红细胞的参考范围:男性0~12/μL,女性0~24/μL;白细胞参考范围:男性0~12/μL,女性0~26/μL;管型参考范围:0~1/μL,大于参考值为阳性。显微镜检测红细胞的参考范围:0~3/HPF;白细胞参考范围:0~5/HPF;管型:0~1/HPF,大于参考值为阳性[2]。假阳性:尿沉淀分析仪检测呈阳性,而显微镜检测呈阴性。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尿沉淀分析仪检测出红、白细胞及管型阳性符合率分别为77.5%(148/191)、92.7%(164/177)、21.5%(39/181)。由此得出,尿沉淀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的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阳性结果不一致,191例红细胞阳性结果中43例为假阳性,假阳性率为22.5%;白细胞假阳性13例,假阳性率为7.3%;管型假阳性142例,假阳性率为78.5%。进一步分析发现43例红细胞之所以呈现假阳性是由于受酵母样菌(11例)、草酸钙结晶(23例)和细菌(9例)的影响;13例白细胞假阳性中含有小圆上皮细胞4例,移行上皮细胞7例和滴虫2例;142例管型假阳性掺杂尿液有形杂质70例,尿液上皮细胞24例,尿液黏丝液40例,细菌8例。由此可见,尿液中其他不相关杂质成分会对检验结果造成严重的干扰。见表1。

表1 尿沉淀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的阳性结果分析(n)

3 讨论

尿液中的有形成分主要指尿沉淀,检验尿沉淀的最常见指标为红细胞和白细胞,通过检查患者的尿沉淀情况就能对其泌尿系统疾病有进一步的了解[3]。临床上通常认为:显微镜镜检测红细胞计数大于3/HPF,就可初步判定患者肾脏功能或泌尿系统出现异常;若白细胞计数大于5/HPF,则可判定患者泌尿系统发生感染。特别是尿液成分中红细胞的检查,能为相关疾病的发病部位及病程做出重要的评判。有大量研究资料指出,采用尿沉淀指标来分析诊断患者肾脏疾病或泌尿系统疾病的准确性较高,可为临床做出正确治疗提供参考依据[4]。

目前,显微镜镜检测尿液中有形成分是临床上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是其他检测方法的重要参考依据,被大家公认为检验金标准,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惠、结果相对准确等优点,但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例如尿液在离心过程中部分细胞会受到破坏,甚至变形,对检验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再加上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检验结果呈现假阳性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此外,显微镜检测尿液中有形成分耗时长,工作效率低,不能满足日常检测工作的需求。尿沉淀分析仪应用电阻抗原理与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尿液经荧光染色后在激光的散射强度、波幅的作用下就可全方位地对其有形成分进行检测,尿液标本免去了离心等繁琐步骤,降低了互染率,操作起来更方便,尿液分析速度更快,极大地提高了检验室的工作效率。实际检测工作中我们发现尿沉淀分析仪与显微镜的检测结果存在不一致性,这与尿液有形成分的复杂性有关,例如尿液样本中混有尿液结晶、小体积脂肪滴、细菌等成分时,尿沉淀分析仪就会将体积大小、荧光强度与红细胞一致的成分误判为红细胞,致使红细胞数量改变,增加了假阳性率。在白细胞检验中容易受尿液小圆上皮细胞的影响,使检验结果有假阳性出现。对于管型的检验,常由于尿液黏丝液、细菌等聚集在一起呈串珠状排序,使荧光染色后的脉冲宽度增高,从而误判为管型。本研究中测出红细胞的假阳性率为22.5%,白细胞的假阳性率为7.3%,管型的假阳性率为78.5%,研究发现这是由于尿液诸多有形成分(酵母样菌、草酸钙结晶、小圆上皮细胞、尿液黏丝液、细菌等)的影响而导致的。可见,尿沉淀分析仪的敏感性很高,特异性较差,不能单独用于临床检验,为保证尿液成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显微镜检测联合使用是最佳的选择。

综上所述,尿沉淀分析仪只能作为对大批量标本进行筛选的检测方法,精密度低,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检测结果误差大。由于尿液中的有形成分较为复杂,在进行尿液检测分析时需与显微镜密切配合使用,以提高检测报告的准确性,降低误诊和漏诊率,为临床提供诊治可靠的依据。

[1] 张先,杜西浩.IQ200尿沉渣分析仪与镜检对尿液中红细胞检测的对比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35(6):78-79.

[2] 言艳.用三种检测方法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的应用价值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8):40-41.

[3] 谭莉.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3):59-60.

[4] 高兰香.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结果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2):12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0.078

猜你喜欢
管型显微镜分析仪
《用显微镜看大象》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布置型式对动力管道异常大位移影响计算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你会使用显微镜吗
显微镜
尿沉渣中蜡样管型与不同类型肾小球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显微镜下看沙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
管型结构物维修摩擦叠焊设备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