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视域下特殊教育教师论文写作问题及分析*
——基于X刊未刊用稿件的抽样分析

2017-06-06 11:54孙会王辉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选题稿件论文

孙会,王辉

教师教育

编辑视域下特殊教育教师论文写作问题及分析*
——基于X刊未刊用稿件的抽样分析

孙会,王辉

文章选取某刊近两年第一作者为特殊教育教师的357份未刊用稿件,分析后发现其主要退稿原因为格式不规范、学术性和创新性不足、逻辑不严谨、行文表达不佳等。这也是当前特殊教育教师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想要提升论文的刊中率和写作水平,一方面需要作者自身提升能力和素养,另一方面,期刊也需要积极发挥其规范引领的功能作用。

特殊教育;教师;退稿原因;稿件分析

2015年,教育部制定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提出,在专业能力维度,特殊教育教师必须具备反思与发展的能力,能针对特殊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特殊教育教师应成为学生特殊教育需要的评估者,学生个体缺陷的补偿者和潜能的开发者,学生差异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因此,特殊教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对促进特殊儿童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特殊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科研论文的写作和发表是特殊教育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重要实践之一,其论文质量的优劣可侧面反映出特殊教育教师科研能力水平的高低。某刊在审理特殊教育教师的来稿以及和作者的沟通反馈中发现,特殊教育教师在科研论文撰写和刊发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与困惑。本文通过对特殊教育教师来稿中未采用稿件的样本分析,发现其退稿的主要原因,梳理出特殊教育教师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论文写作提供一点借鉴,切实提升其论文写作水平,提高论文刊中率。

一、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资料来源

以某刊近两年的来稿登记、同期审稿单为依据,统计该时段第一作者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稿件,总计434篇。其中,未采用稿件共357篇,以此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对357份未采用稿件,采用直接统计方法分别进行统计,对其主要退稿原因逐一进行分析,用百分比表示各类型的统计数值,从中发现有关信息并加以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来稿、审稿与刊稿的整体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该刊对稿件中采用的是三审制。初审主要是从文章的格式体例规范、学术不端检测、具体研究方向(剔除非特殊教育研究方向的稿件)等方面进行审核,对稿件提出初步处理建议:推荐二审或不可用。二审采用的是双盲审制,由专家审稿,从稿件的科学性、学术性等方面进行审阅,提出稿件处理建议和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意见和方法。通过二审的稿件均需要作者进行具体的修改完善后方可进入三审程序。在这一过程中,有部分作者就此放弃修改,也有部分作者没有任何回复,此类均被视作不可用稿件。通过三审的稿件,即进入拟用阶段,拟排具体刊期,然后进入排版和终审环节,最终定稿刊发。

从表1可见,在来稿的434篇稿件中,初审不可用209篇,占来稿总量的48.2%;初审通过的稿件共225篇,即可进入二审程序;二审不可用的稿件有141篇,占来稿总量的32.5%,修改后可用的稿件有84篇,占来稿总量的19.4%;经返回作者修改,84篇稿件进入三审,仅有77篇通过,占来稿总量的17.7%,7篇三审不可用;最终刊发65篇,占来稿总量的15.0%。

表1434 篇来稿的审稿、刊稿情况

(二)论文撰写中的主要问题

依据357篇不可用稿件的审稿单,对稿件全文进行分析后发现,特殊教育教师的论文写作存在的共性问题,突出表现在格式、选题、文献搜集、专业知识、学术创新、研究方法、逻辑架构、语言表达等方面。因一篇文章同时会出现多种问题并存的现象,在分类统计时,依据审稿单的审稿意见,采取其中某一个相对突出的问题进行归类(见表2)。

表2357 篇不可用稿件的主要问题

1.格式不规范,论文基本要素缺失。在357篇不可用稿件中,格式不规范的有142篇,占不可用稿件总量的39.8%。主要表现在:论文基本要素缺失,如无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无参考文献,引文无注释。部分稿件尽管基本要素齐备,但摘要和关键词的撰写不符合规范,普遍存在以文中一段内容作为摘要的现象,且陈述冗长、不能准确地概括文章实质性内容等问题。部分稿件关键词不能反映出论文主题概念,参考文献、引文及注释格式不规范。通常这一类的来稿,其稿件整体质量也较弱。另外,还有部分教师将所承担的课题开题报告或申请书直接作为论文投稿,格式体例明显不符合论文要求。

2.专业性、学术性不足,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有39篇稿件不可用的主要原因是专业性、学术性和创新性不足,占不可用稿件总量的10.9%。基于特殊教育教师论文写作的现实情况,论文的专业性、学术性和创造性主要是从论文中的专业知识、选题新旧、文献搜集、研究方法几个层面进行考察。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选题较为陈旧,对当前特殊教育领域研究的现状了解得不够全面和深入;文献资料搜集不足,缺乏文献检索的途径和方法,很少使用专业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缺乏研究方法,面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很多教师不知该如何探究其内在规律,不知使用何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即便有很好的选题和写作素材,由于缺乏理论提升和研究方法,最终撰写成文的质量并不理想。

3.体例结构杂乱,逻辑思辨性不强。不可用稿件中有82篇存在体例结构杂乱、条理不清、思维混乱的问题,占不可用稿件总量的23.0%。此类稿件大都缺乏问题意识,逻辑思辨性不强,通篇文章往往是材料的堆砌或案例列举,没有对问题进行论证、推理的分析过程。大部分论文只是引出一些理论观点,再找出几个教育教学实践的案例加以证实,最后文章末尾写一段总结性文字,没有厘清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一文中对观点和材料的关系有过论述:“把材料和观点割断,讲材料的时候没有观点,讲观点的时候没有材料,材料和观点互不联系,这是很坏的方法。只提出一大堆材料,不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说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这种方法更坏。”[1]

4.行文表达不当,学术语言欠缺。属于此类的稿件有94篇,占不可用稿件总量的26.3%。具体表现在:大量使用口语化语言,不能很好地使用书面语言;行文的随意性过大,语言表述的主观性较强,主观感受和经验层面较多,缺乏事实和理论依据;学术语言与文学语言混为一谈,过多采用描写、修辞等手法,刻意追求华丽辞藻的堆砌,随意主观抒情等;人称表述不规范,很多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表述方式。

三、结论与建议

想要提高其论文的刊中率,提升其论文写作水平,一方面需要作者自身进行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期刊也需要积极发挥其规范引领的功能作用。

(一)作者的自我提升

1.掌握论文写作基本知识。学术论文有其规定的格式规范,论文的题名、署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参考文献等构成要素不可缺少,且构成要素应按照内在逻辑结构排列[2]。论文最基本的体例格式规范、内容的逻辑架构都属于最基础的论文写作知识,特殊教育教师可通过自我学习、参加培训等多种途径,学习并掌握论文写作的规范和技巧。

2.具备专业基础理论素养。特殊教育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感悟,掌握大量的一手材料,但由于专业理论知识薄弱,造成所写论文普遍存在理论缺失的现象。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素养,才能在论文写作中较自如地将理论还原、迁移到具体情境实践中,能更好地将自己的观点从情境实践中提炼剥离出来。“要学会用材料说明自己的观点。必须要有材料,但是一定要有明确的观点去统率这些材料。材料不要多,能够说明问题就行”。[3]

3.提升逻辑思辨归纳能力。学术论文写作要严格符合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形式,忽视或违背逻辑关系就会出现一些与主题不符、思路不清、语言模糊的内容。特殊教育教师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对内在逻辑表达、核心要素的逻辑关系掌控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因而,提升自身的逻辑思辨和归纳能力是其论文写作的关键所在。只有把握好论文写作中的逻辑构成,才能在结构布局、材料选择和语言运用等方面合理恰当,才能较为清晰地对自己形成的观点进行分层、分类组织和细化。

4.关注研究领域前沿动态。特殊教育教师长期在基层一线从事教学实践,对当前特殊教育领域研究的前沿动态信息获得相对滞后。由于不了解已有的研究现状,既不知前人已做了什么,也不清楚本学科领域的研究展望以及还有哪些问题有待继续探讨,在自身的研究和论文写作过程中,很难有所创新和突破。因而,必须注重对特殊教育研究领域前沿动态的把握。可重点关注一些有影响力的论文,以一篇高被引率论文为起点,搜集相关研究领域的文献,从中发现研究前沿,了解和寻找研究热点。

(二)期刊的规范引领

1.注重刊载信息,引领特殊教育教师选题投稿。特殊教育专业期刊对读者和作者有专业引领的义务和职责。通过刊稿情况,向特殊教育教师读者群展示特殊教育学科发展和特殊教育专业研究的最新信息和研究现状,积极引导其研究和写作的方向,有针对性地引领其投稿,提高来稿的刊中率。

2.重视审稿流程,指导特殊教育教师论文写作。期刊自身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审稿方式,积极整合和利用专家库资源,通过专家审稿提出建议和具体修改方案,责任编辑跟踪指导修改,注重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反馈和沟通,通过审稿的方式来指导和帮助特殊教育教师论文写作,从而切实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论文写作水平。

3.搭建专业平台,鼓励特特殊教育教师展示原创性科研成果。期刊需基于特殊教育教师的科研实践活动,重复积极为广大特殊教育教师搭建合适的专业平台,主动探索并组建适合他们的选题和栏目;善于发现和捕捉其来稿中有价值、有意义的闪光点,通过编辑的审稿、改稿到刊发,鼓励特殊教育教师的科研原创性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4.提升刊物质量,发挥期刊学术导向作用。明确刊物作为特殊教育学术研究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对特殊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应起到引领作用,尤其是对年轻的研究者和基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在研究方法、选题和范式上要进行引领。一方面要重视刊文的质量,注重范式引领的作用;另一方面可通过选题策划、专题组稿、学术讨论、期刊辅文等方式,积极探寻发挥学术导向作用的有效路径,从而真正发挥期刊的学术导向作用。

[1][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七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2]国家标准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Z].GB7713-87,2010.

责任编辑:郭一鹤

G760

A

1671-6531(2017)04-0042-03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2015年度院级青年教师专项课题“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科研现状的调查研究”;2015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青年项目)“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研究——基于心理资本视角(EHA150397)”

孙会/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江苏南京210038);王辉/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授,博士(江苏南京210038)。

猜你喜欢
选题稿件论文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