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带一路”升级版,增强中国对世界的引领力

2017-06-07 08:55赵明昊
瞭望东方周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高峰论坛一带一带一路

赵明昊

作为物质性、观念性、制度性三个层次的公共产品供给,“一带一路”建设在国际社会得到的支持日趋加深

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落幕。在全球经济面临缓慢复苏但下行风险犹存的背景下,此次论坛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来自近30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以及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纷纷与会。参会代表超过1500人,涵盖官产学界和媒体界,涉及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拉美等地区的100多个国家。这充分表明,过去三年多来,“一带一路”从愿景化为行动,取得了超过预期的进展,这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事业所得到的支持和认同正日益增强。

习近平主席在论坛开幕式发表的主旨演讲立意高远、全面深刻,通过对古丝绸之路的写意性勾描,彰显了“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大情怀。他以“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高度概括了未来一个时期“一带一路”建设的方向,凝聚了各方共识,引起强烈共鸣。论坛发表了联合公报以及成果清单等重要文件,标志着此次会议既实现了“集众智、聚众愿、汇众力”的目标,又取得一系列事关“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务实合作成果。此次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再次体现了中国在全球事务中越发增强的聚合力、吸引力和领导力。

“理念引领”

“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发展之路,更是推动新型全球化、完善全球治理的积极探索,需要从“理念引领”的高度认識此次高峰论坛的重大意义。

应当看到,当今世界,经济增长依然乏力,“反全球化”的呼声渐起,各类冲突复杂难解。需要回答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人类社会是要“合”还是要“分”,是要“筑墙”还是要“拆墙”,是要“互联互通”还是要“彼此隔绝”。正如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所言,世界历史发展告诉我们,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人类就是在同困难的斗争中前进的。

实际上,“一带一路”正是中国在全球面对困难和挑战之际所作出的战略抉择,是推动全球化朝着开放、普惠、包容方向实现再平衡的“中国方案”,是应对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和治理赤字的“中国担当”,体现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意志。习近平主席在论坛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

扩展辐射力和联通力

此次高峰论坛着力推动“一带一路”从“中国版”向“国际版”迈进,通过进一步深化全球范围内的互联互通,不断扩展“一带一路”建设的辐射力和联通力。

“一带一路”的核心是“通”,力争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齐头并进。过去三年多时间里,中国已经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此次高峰论坛在政策沟通层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果,中国与蒙古、缅甸、新加坡、匈牙利、克罗地亚等国,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签署了一批对接合作协议和行动计划。这为未来一个时期各方务实合作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论坛发表的联合公报专门列举了全球范围内的主要“互联互通”倡议和构想,并提出要加强“一带一路”与它们的深度对接。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作的生动比喻,“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既要有成人之美的胸怀,也须有灵巧借力的智慧。时至今日,中国不仅是全球互联互通的重要倡导者,也在发挥实干家、领导者的作用。通过把“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成果结合起来,同亚太经合组织、东盟、非盟、欧亚经济联盟、欧盟、拉共体区域发展规划对接起来,不仅能够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也有助于中国进一步增强自身在全球互联互通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软助力”与“硬支撑”

“一带一路”建设既要靠理念、规划、规则、标准对接的“软助力”,更要靠基础设施、产能、金融等领域务实合作的“硬支撑”,中国在此次论坛宣布实施一系列新举措,以此带动更多国家、更多国际组织和社会力量为“一带一路”做出贡献。特别是,中国将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此外,中国将在未来3年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

值得强调的是,此次高峰论坛将推动“一带一路”的务实合作更趋机制化、长效化,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各方合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也将提升各方“责任共担”意识,将“共商共建”引向深入。中国将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续联络机制,成立“一带一路”财经发展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同多边开发银行共同设立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建立能力建设中心。习近平主席还宣布,中国将于2019年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总之,此次高峰论坛为“一带一路”打造升级版提供了重要契机和平台。作为物质性、观念性、制度性三个层次的公共产品供给,“一带一路”建设在国际社会得到的支持日趋加深。更重要的是,从习近平主席在此次论坛的一系列讲话可以看出,“一带一路”建设正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试验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生命力、道义感召力、强大行动力、战略影响力在“一带一路”的创新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印证。随着“一带一路”的“愿景图”“路线图”“施工图”越发清晰,“样板间”和“早期收获”越发增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际社会得到的理解、拥护和支持也会越来也多。

(作者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

猜你喜欢
高峰论坛一带一带一路
破界·融合|“金貔貅奖”颁奖盛典获奖名单
活动预告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