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托盘一体化物流浅议

2017-06-07 01:09雷宁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11期

雷宁

[提要] 本文借鉴系统论观点,对我国托盘一体化物流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进一步挖掘标准化托盘作业在市场流通中的潜力,以提高物流作业效率,有效降低成本及货损,提高客户满意度。

关键词:托盘标准化;物流标准化;一体化物流

基金项目:2016陕西省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以供给侧改革推动陕西省物流业转型升级研究”(2016R045)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9日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物流业作为第三利润源泉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物流战略已经成为企业总体战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物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但较之国外仍处于起步阶段。运作效率低、物流成本高已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托盘作为整合供应链的基础工具之一,在现代物流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事实上,托盘的应用范围仍局限于企业内部,尚未升华到供应链的高度,因而呈现出了众多的物流问题。货物在流动中,由于托盘的规格不统一而不能在物流作业中一直使用,从而多次的拆盘与码盘,导致作业效率低下,货损率大增。物流是一个涉及各个企业、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的活动,它需要多方面的协调与合作,方能实现其最优化。

一、托盘一体化物流简述

托盘一体化物流是指以托盘为基础单元组织货物的流通,即托盘生产、托盘组装、托盘搬运、托盘运输、托盘配送、托盘销售,保证商品由生产企业生产出来,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的过程中,商品始终置于同一托盘之上,而在返程中将托盘予以回收的一体化物流过程如图1所示。从产品制造商处接受载货托盘时,交付同样数量的空托盘,并在向零售商交付载货托盘时,从零售商处领回同样数量的空托盘。为了能够顺利进行即时交换,周转托盘的质量及尺寸必须统一。(图1)

二、托盘一体化物流使用效果分析

(一)托盘一体化物流的正面效果

1、基于企业。托盘一体化物流可直接实现托盘生产、托盘搬运、托盘储存及托盘运输,减少了货物重复拆盘与堆垛,降低了劳动力投入及货损率,高效、快捷的基础上,还可使货架上的货物整齐划一,方便货物的盘存。

2、基于供应链。在供应链上,托盘一体化物流使得各企业之间的作业衔接更加紧密,简化了中途换装、临时停放等环节,节省时间且节约空间。

(二)托盘一体化物流的负面效果。在托盘一体化物流中,货物始终会置于同一托盘之上,因此会增加货架、托盘及其相关采购及维修的成本;另外,因托盘自身的尺寸、重量等原因,无形中会降低货物装载量,增加运输次数,产生额外的费用。

三、我国托盘一体化物流现状剖析

我国于1965年开始在北京和上海区间开展对口托盘联运,20世纪80年代交通部曾拨专款推广上海和大连区间的托盘联运。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物流热”持续升温,托盘的生产和使用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变化之大、发展之快。但从目前的使用情况看,我国的托盘一体化物流主要呈现出以下现象:

(一)绝大多数托盘仍未形成一个顺畅合理的流通机制。托盘的使用范围还仅限于仓库内部和运输环节之间的搬运作业,仅限于内部周转。由于产品供应链过程中要更换数次托盘来实现运输和存储,极大地降低了运作效率,使产品附加成本大为增加。

(二)托盤循环不足,商品成本高。在我国用于产品流通的托盘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大部分随着产品归属权的转移便结束了其使用寿命,这就造成了许多生产企业每年不得不重新启动大量资金用于托盘的制造、购买和使用,使商品成本大大增加。

四、我国托盘一体化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托盘一体化物流提高了机械化运作,方便快捷,尽管存在不足,但从总体来看其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在实际的运作中,却很少有企业涉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物流意识缺乏。由于经济利益部门化和地区化弊端的存在,各部门并未从深层次上认识到物流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基础设施、技术设备、产业政策、投资融资、税收、海关、服务与运输标准等多个方面,而这些问题的管理又处于基于部门利益的分割状态,使得管理的能力因分割而受到局限和制约。此外,我国相当一部分省市间的市场壁垒,使网络化物流服务企业的成长变得相当困难。正是各省各部门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想,成为托盘一体化物流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二)我国现有托盘作业衔接性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曾对28家制造商、9家零售商和物流公司进行了一次快速消费品行业托盘标准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表1)

另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托盘专业委员会对60余家国内托盘生产、流通企业及机构进行的托盘标准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表2)

此外,国家烟草专卖局对烟草行业联运通用平托盘标准的使用情况也进行了调查,在33家卷烟工业企业中使用托盘的有19家,共用托盘约10万个,各种规格托盘的使用情况如表3所示。(表3)

之所以会产生以上托盘规格多样,参差不齐,作业的衔接性差等现象,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原因:

第一,托盘使用单位往往依自己产品的规格设计、订制托盘,同时托盘制造企业则依订单生产,从而导致了物流运输商品单元的大小不一,形成了本末倒置的现象,使我国现有的托盘规格混乱,难以统一。

第二,业界在对托盘的规格选用和确定上观点不一,有人主张使用方型托盘,即1140mm×1140mm,可以实现与海运集装箱的最佳匹配,进而实现精密、高效的物流;有人主张使用长方形托盘,即1200mm×1000mm(简称1210型),可以和现有的大多数设备配套,便于与其他地区和国家进行合作。

(三)托盘一体化物流进入成本高。托盘一体化物流中,托盘作为最关键的基础要素,要与叉车、货架、集装箱、汽车、火车、船舶、飞机、仓库、配送中心等相关设备、器具、设施进行有机结合,最终实现物流各环节的匹配。这就要求许多企业每年不得不重新启动大量资金用于托盘的制造、购买、使用及维护,同时还要购置与之相匹配的叉车、货架等相关设备,形成了新的沉没成本,同时又将这部分费用附加在所承载的商品价值之上,使商品成本大大增加,市场竞争力下降,获益甚微。

(四)托盘回收作业成本高。由于制造商难以回收发往四面八方的空托盘,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将托盘的使用范围只限于厂内。在进行托盘一体化物流作业时,发货人必须准备托盘。而且发货人在回收空托盘时,就会发生回收费用。此外,在将托盘回收为止期间,由于须将托盘堆放在收货人的厂内,从而会发生托盘质量劣化,或与其他货主的托盘混放在一起而发生丢失的现象,其结果往往是使发货人自己负担很高的费用,使托盘回收作业难以实行。

五、托盘一体化物流有效实施建议

托盘一体化物流的正面效果多于其负面效果,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为了便于实现托盘一体化物流系统下快速、高效、低成本的现代物流目标,这就需要我国的相关主体,如政府部门、托盘行业、托盘使用企业、托盘经营企业等的通力合作。

(一)政府部门方面。托盘是托盘一体化物流中最基本的集装单元和搬运器具,随着产品在生产企业、物流企业、销售企业和用户之间的流通,具有广泛的经济应用价值。托盘标准化是物流标准化体系中最为基础的标准,它的修订会直接引起包装业、制造业、运输业、建筑业等许多相关产业标准必须作相应调整,从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此,政府部门应明确标准制定部门,并结合国情,借鉴国外标准托盘规格及相关标准,制定并完善我国托盘規格、外形、材料及相关标准。

(二)物流行业协会方面。物流行业作为中观层面,首先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并将其较为成熟的经验加以传播和交流,唯有如此,才能在行业间统一思想,消除隔阂;其次也要促进并加深供应链上各个企业间的合作,消除不信任的因素,可以不定期的开展行业交流会等形式夯实企业间的关系,实现行业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同时,鉴于托盘一体化物流的实施涉及面广、耗费时间长,收益缓慢的特点,行业可选取两三个有能力并敢于尝试的托盘制造企业、托盘使用企业、托盘租赁企业进行试点工作,并建立机构协同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调查研究,然后依试点的效果进行全行业的推广使用。

(三)托盘使用企业方面。托盘使用企业作为托盘一体化物流的主要实施者,最重要的是积极接受政府及物流行业组织的建议,推进物品规格、外形改革,并逐步完成托盘及相关设备的标准化。需要注意的是,托盘尺寸的选择最重要的是与供应链上下游加强沟通与协作,达成共识。对于偶尔需要的托盘规格,可以创新获取方式,如改用租赁方式,加强与托盘经营企业的合作等。

(四)托盘经营企业方面。托盘经营企业主要包含托盘制造企业和托盘联营企业两类。

托盘制造企业可在遵照托盘标准的前提下,合理改进托盘结构,减少材料消耗,尤其是难再生资源的消耗,降低托盘使用成本。

托盘联营企业作为一个特定的企业,可以向产品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承运商和用户提供托盘租赁、回收、维护与更新等服务。鉴于托盘购置成本高、规格多样化,给使用企业带来很大的使用成本,因此托盘联营企业可以大力推行托盘租赁业务,这样的话托盘使用企业不必购买大量托盘,免去了存放、管理和维修托盘的麻烦,并且可以节约30%左右的托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同时,通过以托盘租赁业务为桥梁,逐渐引导更多的企业使用标准化托盘,促进托盘在企业间循环,不仅可以有力引导托盘标准化和托盘社会化应用,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引导更多的企业选用标准叉车、使用标准货架、租用标准运载工具、建设标准仓储设施,从而全面推进我国托盘一体化物流的进程。

主要参考文献:

[1]唐英.托盘标准发展现状与策略[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2.10.

[2]苏珍.托盘标准化与物流国际化对策研究[J].品牌,2015.7.

[3]易冰.对我国建设托盘共用系统的几点思考[J].当代经济,2011.9.

[4]宗成强,张红卫,董金松,我国道路货运托盘标准相关研究[J].标准科学,2016.4.

[5]孟国强,孙轲.关于我国托盘应用现状与发展的建议[N].中国包装报,2009.11.5.

[6]郑成武.发展天津滨海新区物流标准化的对策与建议[J].中国商贸,2009.9.

[7]国家技术监督局.GB/T18354-2006物流术语[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