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重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血清学、肌钙蛋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2017-06-07 08:21王双双初成玉
当代医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激活剂酶原肌钙蛋白

王双双,初成玉,赵 楠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辽宁 大连 116000)

不同剂量重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血清学、肌钙蛋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王双双,初成玉,赵 楠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辽宁 大连 11600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重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血清学、肌钙蛋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肺血管栓塞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0.9 mg/kg重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0.6~0.8 mg/kg重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肌钙蛋白值及整体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血清BNP、DD、CK、CK-MB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循环血cTnT、cTn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P<0.05)。结论 小剂量重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有助于发挥溶栓作用,保护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急性肺血栓栓塞;重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肌钙蛋白

急性肺血栓栓塞是临床多见急症,若救治不及时可进一步导致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是治疗肺栓塞的主要方式,重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属于新型溶栓剂,可以特异性发挥溶栓作用且避开对全身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影响[1]。不同剂量RT-PA对肺栓塞患者的溶栓效果不一。本文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不同剂量重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血清学、肌钙蛋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5年12月间住院治疗的急性肺血管栓塞患者52例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43~71岁,平均(60.37±8.52)岁;观察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40~73岁,平均(61.59±8.77)岁。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清学指标、肌钙蛋白水平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剂量重型纤溶酶原激活剂(0.9 mg/kg)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小剂量重型纤溶酶原激活剂(0.6~0.8 mg/kg)治疗。其中10%的RT-PA直接通过静脉滴注,其余90%RT-PA与250 mL生理盐水混合静脉滴注,持续时间1 h,治疗后24 h常规口服阿司匹林0.1 g/d,连续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

1.3.1 血清学指标 治疗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 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脑利钠肽(BNP)、D-二聚体(D-D)、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含量。

1.3.2 肌钙蛋白水平 治疗前、治疗后,4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I(cTnI)含量。

1.3.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文献资料拟定疗效判断标准,包括显效(治疗1周后患者头晕、胸闷、烦躁、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均显著好转甚至消失,肺动脉CT显示动脉再通率高于75%,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肺动脉压基本恢复正常,患者血气状态改善)、有效(治疗后1周,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肺动脉CT显示动脉再通率25%~75%,超声心动图显示肺动脉平均动脉压值低于15 mmHg但是未恢复正常水平,低氧血症情况较之前改善);无效(治疗后1周,患者临床症状为缓解,肺动脉CT造影显示再通过滤较之前未改善,超声心动图显示患者肺动脉平均压未降低,低氧血症较之前为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学指标 观察组患者血清BNP、D-D、CK、CK-MB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BNP=19.51,tD-D=22.78,tCK=19.99,tCK-MB= 14.58,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学指标值比较(x±s)

2.2 肌钙蛋白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循环血cTnT、cTn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TnT=1.43,tcTnⅠ=0.37,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降低,观察组循环血cTnT、cTn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cTnT=24.32,tcTnⅠ=26.92,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后肌钙蛋白水平比较(x±s)

2.3 临床疗效 观察组显效19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χ2=4.12,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急性肺栓塞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栓子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导致肺循环功能障碍。对于急性肺栓塞患者而言,早期发现疾病并明确病情严重程度是进行后续有效治疗的基础。重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为新型溶栓药物,属于基因工程药物,在选择性、特异性及安全性方面具有较大优势[2]。RT-PA可以避开对全身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影响,选择性与血栓表面纤维蛋白结合,将血栓局部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转化为纤维蛋白溶解酶,最终发挥溶栓系统。为了寻找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最适RT-PA溶栓剂量,本次研究将小剂量及常规剂量RT-PA均应用于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治疗中。脑利钠肽(BNP)水平上升是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其水平与心室壁张力呈正相关,高水平的BNP多反映肺栓塞病情加重[3]。BNP水平上升的具体机制与肺栓塞后导致的肺动脉高压相关,肺动脉压上升导致右心室负荷增加、室壁张力增高,导致继发性冠脉灌注不足、心肌受到继发性压迫[4]。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均属于最常见心肌酶谱指标,其水平可以反映心肌损伤程度,鉴于急性肺栓塞导致的心肌功能障碍,CK及CK-MB水平可以间接反映肺栓塞严重程度。两组患者接受不同剂量重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BNP、CK、CK-MB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提示小剂量RT-PA可以有效保护心肌功能。

肌钙蛋白是心肌损害的高度特异性及敏感性指标,已经有多家研究表示肌钙蛋白可以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目前的研究显示许多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循环血中肌钙蛋白水平上升,可能是由于肺栓塞时右心室的心肌张力及肺动脉压力急剧上升,导致机体冠脉灌注量下降、心输出量及氧供减少,最终造成心肌功能损伤甚至心肌梗死发生[5]。临床中可以根据肌钙蛋白水平间接判断肺栓塞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有效性[6-8],本文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循环血cTnT、cTn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小剂量重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应用可以更为理想的发挥溶栓作用。而在两组患者治疗一周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小剂量重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用于急性肺栓塞的治疗可以最大化疗效。

综上所述,小剂量重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用于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治疗,可以显著发挥溶栓及心肌保护作用,值得在日后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1]于丽娜,李琳,张劲松.肌钙蛋白T和脑利钠肽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病情和预后评价的临床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1):82-84.

[2]熊春燕,周美秀,邓玉平.肌钙蛋白联合血气分析对肺栓塞诊断与危险分层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5,1(7):37-39.

[3]张仲道.尿激酶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用于急性肺栓塞溶栓的价值比较[J].中国药业,2015,24(4):37-39.

[4]方建江,李波,何旭娟,等.血浆肌钙蛋白I、B型钠尿肽及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肺栓塞预后评估中的意义[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11(1):61-63.

[5]吴华容,黄翔.血清心肌酶及肌钙蛋白检测在肺栓塞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9):1125-1127.

[6]肖明,张化勇,马林,等.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临床误诊误治,2015,28(10):89-91.

[7]周冠华.溶栓治疗剖宫产术后急性大面积肺动脉血栓栓塞13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6):3274-3275.

[8]武轶群,陶立波.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卫生经济学评价[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 (2):103-10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4.037

猜你喜欢
激活剂酶原肌钙蛋白
肌钙蛋白升高也有可能是这些疾病
美国FDA批准Ryplazim用于成人和儿童治疗1型纤溶酶原缺陷症
一种微生物采油功能性激活剂激活特性及驱油性能*
超敏肌钙蛋白T与肌钙蛋白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替罗非班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PCI合并慢血流急性STEMI的临床疗效
尤瑞克林与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心脉隆注射液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前体及肌钙蛋白Ⅰ的影响
心肌梗死早期肌钙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联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