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教学中的导课方式

2017-06-08 15:49赵术华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四边形线段三角形

赵术华

把课讲明白,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一个出类拔萃的教师,不仅要有博大精深的科学知识,而且在德、识、才、教等各方面要有较高的修养,导课是数学课堂的起始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课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顺利进入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基础来选择适当的导课方式。

一、故事式导课

学生们最爱听有趣的故事,因为有趣的故事,富有启发性、教育性,很有吸引力,他们特别感兴趣,只要学生们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作为新课开始,我们可以精选与教材紧密相关的故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得到教育,这种导课形式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老师枯燥的讲解,更便于学生接受。“万事开头难”,我们都有体会,一开始学几何,我们摸不着头脑,对于几何中的数形结合及几何语言的运用都很难把握,对此我们可以给学生讲解有关的几何学地发展史,让学生对几何的来源有个充分的认识,在学习中更有兴趣去研究它。

二、设疑激趣式导课

数学教学中常常采用的激趣、设疑、解疑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新理论或概念时,单凭无针对性地听老师讲,往往感到无兴趣听得吃力,效果不佳,如果我们有针对性的设置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学生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思维活动也就最活跃、最有效。教師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把与教材相关的趣味知识、故事引入课堂。不仅能吸引学生,使课堂产生愉快的学习气氛,久而久之还能使学生越来越喜爱数学。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时我们可以这样去开头,我一到上海看到东方明珠电视塔,我掏出一把小尺子能量出塔高吗?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后就知道了。讲授“幂”的概念时我们可先在黑板写上三个相同的数,用这三个数在中间作怎样的运算数值最大。学生们会动脑筋想作怎样的运算,这时我们可以给出幂的概念让学生们知道哪个是最大的数,即多少个数相乘,学生们玩玩笑笑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知识,保持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在主动愉快的学习心态中学习。这样就会成功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习也就会从畏难发愁望而却步转化为跃跃欲试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潜在的心理智能,并根据各自具体情况,总结和创造情境去学习。

三、简明直观化导课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导”讲,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对于复杂的知识宜简化,深奥的知识宜明了,学生才能学得轻松。教师传递信息主要通过语言和图像为媒介进行,例如:学习线段、三角形、四边形、正多边形、圆等几何概念时,我们可以将概念与图形结合起来

线段→三角形→四边形→正多边形→圆

两点确定一条线段,由首位顺次连接的三条线段构成三角形,由两个三角形构成四边形,当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时便构成圆,使学生一目了然,而且更直观,从而推动学生的学习。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在变化过程中悟出其中的道理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

四、复习引入式导课

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首先将与这节课有关的旧知识复习一下,然后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这种方法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了必要的铺垫。教师在引入过程中往往从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出发,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将问题的条件稍加改变就顺理成章的引出了新问题。这种引入非常自然,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可把新知识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地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从而有利于用知识的联系来启发思维,促进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地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总之,导课的方式并不限于以上几种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及教材内容不同,巧妙地设置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成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前提,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顺应中学生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规律,注重开发非智力因素,创设情景,诱发情感,促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进入最佳情趣状态。

猜你喜欢
四边形线段三角形
一次函数助解线段差最大绝对值
三角形,不扭腰
四边形逆袭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线段图真好用
画一画
趣谈四边形
如何确定线段的条数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