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治疗老年患者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的临床观察

2017-06-08 05:50高鹤杨晓丹
当代医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牙列义齿牙齿

高鹤,杨晓丹

(1.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500;2.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高鹤1,杨晓丹2

(1.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500;2.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目的 探讨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治疗老年患者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的效果。方法选取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老年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普通可摘义齿重建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治疗,随访1年,观察两组修复效率、满意度及咀嚼效率。结果观察组修复优良率为93.33%较对照组73.33%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义齿佩戴舒适、咀嚼有力、肌疲劳感消失、面容改观的满意度分别为80.0%、83.33%、90.0%、60.0%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治疗老年患者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能够改善咬合关系,改善咀嚼功能。

牙列缺损;重度磨耗;老年;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咀嚼功能

老年牙列缺损患者余牙均伴随不同程度的磨耗,其中重度磨耗的发生率高达45%。余牙重度耗磨,会导致余牙垂直高度过短,不仅影响其正常咬合关系,还会破坏面容美观性,严重者甚至出现创伤等疾病[1]。咬合修复重建主要通过重建,改善口颌系统功能,提升咀嚼效率。本文探讨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治疗老年患者牙列缺损并重度耗磨的效果及对咀嚼功能及面容美观性的影响,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4月~2014年4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牙列缺损并重度耗磨老年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36例,女24例,年龄65~83岁,平均(73.26±2.26)岁。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增大,后间隙变小。参照Kennedy对牙列缺损进行分类:21例Ⅰ类,35例Ⅱ类,4例Ⅲ类。经医院伦理协会通过,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式 常规口腔检查,行牙洁治,清除牙菌斑,治疗牙周病;填充牙列缺损部位,调磨牙齿尖部;拔除松动牙齿及不能保留的牙齿;适当调整缺失牙对切端等。记录下颌处于放松状态下,上下颌牙齿拾面的间隙,正常范围为2~4 cm,根据患者实际息止颌面间隙进行适当调整,并结合牙齿及面部形态制定适骀垫试戴,1~2个月后分析患者试戴的舒适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改善情况,确定最佳颌位。根据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式分别制定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制作完成后试戴,适当调整。间隔6个月入院复诊1次。

1.3 观察指标 (1)随访1年,观察两组修复效果。评估内容包括义齿固定、咀嚼功能、食物嵌顿、面容改观4个方面,分为优、良、差三种;优良率=(优+良)/总人数×100%。(2)随访1年,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评估患者对义齿佩戴舒适、咀嚼有力、肌疲劳感消失、面容改观的满意度,总分均为100分,其中85~100分为满意,70~84分为基本满意,6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文中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不同时间梯度行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修复治疗效果 随访1年,观察组修复优良率为93.33%较对照组73.33%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修复治疗效果对比(%)

2.2 修复满意度 观察组义齿佩戴舒适、咀嚼有力、肌疲劳感消失、面容改观的满意度分别为80.0%、83.33%、90.0%、60.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1年后修复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正常状态下,牙齿为生理性耗磨,即牙齿萌出、牙槽生长与长期咀嚼运动耗磨处于平衡状态。然而,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咬合关系紊乱、口腔不良卫生习惯等,可能增加牙齿耗磨程度,使其处于病理性状态。大部分中老年牙缺损患者因牙齿松动、长期咀嚼等,与咬合关系异常,可能造成口角偏低、面容改变等[2-3]。同时,部分患者还会伴随出现牙槽骨骼吸收,牙齿垂直高度降低,影响其及咀嚼功能。临床常采用普通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治疗,但义齿强度不足,易出现折断的现象。近年来,垫式可摘取局部义齿修复逐渐用于临床治疗老年牙列缺损并重度磨耗中,取得满意效果。

有研究表明,牙列缺失并重度耗磨患者易出现颌间降低,若未行有效修复治疗,可能诱发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4]。垫式可摘取局部义齿修复治疗期间,可恢复息止颌面间隙,改善咀嚼肌紧张状态;抑制髁突前移,增加关节间隙,恢复牙齿的垂直距离;垫与牙体的接触面较为广泛,能够均匀分布缺牙区与余牙部位受力,不仅能够提高固定稳定性,还可提高佩戴舒适度;垫能够能完全覆盖,避免牙间隙暴露在外,可改善食物嵌顿现象。本研究,观察组牙齿修复效果及义齿佩戴舒适、咀嚼有力、肌疲劳感消失、面容改观的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内研究表明,垫式可摘取局部义齿能够恢复牙合平衡,提高咀嚼肌的收缩能力,改善咀嚼功能[5],与本组研究结果相符。

[1] 王鲲,孙俊延,孙致宗,等.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的咬合重建序列治疗体会[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4,12(3):162-164,183.

[2] 郭小文,孙益平.老年人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垫式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51(6): 55-57.

[3] 何明宜,聂丽萍,古贵刚,等.老年人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设计回顾性研究[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2,10(2): 93-96.

[4] 李亚男,刘洪臣,石校伟,等.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老年患者两种咬合重建治疗的效果比较[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1,9(3):174-177.

[5] 段风,马庆云,赵军海,等.固定临时冠桥和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在咬合重建中的临床效果[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 37(3):120-12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1.071

猜你喜欢
牙列义齿牙齿
可怜的牙齿
磁性附着体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
种植修复与固定义齿修复对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如何保护牙齿?
三种精密附着体在活动义齿中的临床应用
爱护牙齿要注意的事
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142例临床体会
老年人活动义齿及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应用
活动义齿与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修复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怎么保护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