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内生产总值与就业人口关系的分析

2017-06-09 17:26林小纳卓敏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统计分析

林小纳++卓敏华

摘 要:该文就如何处理好GDP高速增长与就业问题之间日益严峻的问题,收集了从2005—2014年10a间的统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并且运用统计分析法、设立计量经济模型等方式,深入研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就业总量、三大产业所占的GDP比重以及各产业的就业数量、国内生产总值与经济活动人口之间的关系。集中反映出近年来就业人数的增长幅度与GDP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就业人口数量;计量经济模型;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0-0012-05

从整体看,我们需要明确不同产业发展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以便更好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就业率。就我国的就业与总人口状况来看,能够带动就业的增长与GDP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仅从就业的角度思考,则经济增长速度越快越好,并且能较多较好地吸收就业人数,但就整个经济运行体,则需考虑原有体制所固有的盲目扩张的倾向,以避免通货膨胀。反之,将会带来负面效应。本文以《中国统计年鉴》为参考,运用统计分析中的回归分析法,借助Stata统计分析软件,有利于更加准确地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就业人口做出统计分析,从而对促进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增长和扩大就业人口提供参考意见。

1 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高速发展,相应的就业情况也大幅提升,不斷改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市场化经济的不断深入,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就业则按照西方经济学的一般解释:指“处于受雇的状态”。有劳动能力、愿意从事劳动的人从事有薪的劳动[2-4]。这些人就是处于就业状态。人们在经济增长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是经济发展的最终受益者;二是重视对经济良好的增长与转变过程的投入。鉴于这种双重角色,人口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5]。二战以来,我国的就业率低,人们普遍关注人数迅速膨胀与经济运行水平的长期停滞。众多学者关于就业人数的增长与经济水平增长之间的研究也日益增多[6]。我国人口增长历经快速增长时期后趋于相对缓和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中国政府提出的“计划生育”政策。而人口增长并未受到庞大人口基数的影响,在政府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下一定程度上已得到缓解[7-8]。但是,人力资源与就业问题仍是人口增长背后存在的问题。

诸多学者研究证明就业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影响,并且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相关研究者,如纳尔逊表明人均收入下降会导致就业陷入一个低水平均衡陷阱[9-10]。同年,赫茨勒出版了《世界人口的危机》。就人口的增长与国家发展问题进行了论证,指出一些现代化水平一般的国家存在经济水平较低与人口压力这两种现象[3,5]。20世纪50年代末,寇尔和胡佛在关于就业人数增长对人均收入的影响研究中表明,经济发展受制于人口的快速增长[11]。但是不少研究者反驳那种观点,提出就业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有利的促进作用,两者是良性循环的关系[7,12-13]。库兹涅茨学者认为就业人数的增加能够促进人们的需求和投入、促进发明和技术创新、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14]。基于此,伊斯特林进一步研究就业人数的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且提出了人口、劳动力和经济增长的长波理论[8,15-16]。随后,博塞鲁普研究认为因为人数的增加可以有效的促进科技的进步和创造发明,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17]。西蒙学者指出,人口增长的适度则更有利于经济的更好发展[17-18]。

即便上述两派专家的观念存在差异,但是很多专家趋于强调人数增加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必然联系[9-10]。另外,美国人口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指出: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里,缓慢的人数增加对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但必须对此问题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18-20]。

综上所述,就业人数与经济增长之间确实存在必然联系,但这种联系是多元的,不固定的,要视具体情况分为积极有利的促进因素和带来不利作用的阻碍因素。至于如何判定它的影响因素,对此需要具体分析。首先,明确辨别人口增长的速度。特别是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增速的潜在联系[1,7]。自1978年以来,我国成功地施行计划生育政策,在一定范围内卓有成效地控制人口增长的质量。同一时期我国整体经济总量,即存量和质量得到一定的飞跃,说明计划生育政策在其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从我国来看,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有利于经济的平稳运行。但是否存在人口增长为零甚至负增长时,就会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有待考究。从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人口与经济两者的相互关系来看,答案是否定的[9,19-20]。基于两种增长模式,即人口过度增长与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对经济的影响为保持适度人口增长才会促进国家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这里的适度人口是指经济适度人口[10,15-16]。不同国家的人口增长水平都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以及人口的素质和劳动力生产水平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如果说人口增长速度过快,超越了经济增长水平,那么则不利于经济又好又快地增长,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笔者就我国就业人数的增长与经济水平之间关系进行探究。就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既不能完全控制人口的增长,也要对增长速度进行控制[2,6,11,18]。从国际形势分析,人口在合理范围内的增长可以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带动经济健康良性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物品[3,4,7]。为了有效地推动我国人口合理有序地转移和流动,建立健全全民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体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施行全面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人口增长带动经济发展的双向推动。使得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总体就业人口之间的非线性回归分析

总体而言,随着GDP的增长一国的失业率会随之下降。根据前述中国GDP与就业的统计可知,高速增长的GDP会引发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本文采用2005—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中整理的国内生产总值、就业人数,三大产业的就业人数等数据,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及构建回归模型,并加以相应的分析与验证。

笔者运用回归分析法,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总体就业人口之间的关系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据此来进一步分析GDP的增长对就业人数的推动作用,然后建立以下函数关系:

由以上的回归模型可知,该检验模型中各项参数符号、大小和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与经济理论和实践检验相符。从模型中可得R2–拟合优度R-Squared=0.99≈1,说明该计算的准确度较高;在F统计检验中F(1,8)=822.00较大,回归总体显著。同时回归结果表明,2005—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总体就业弹性约等于0.03,也就是说GDP每增长l%,就业人口增加0.03%。综上计算,我国的经济增长促进了就业人数的提升。

3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非农就业的非线性回归分析

上述基于全国总体就业人数对GDP与总体就业的关系进行探析。但在中国存在隐性失业背景下,尤其是农业从业人员未能真正辨别其中真正失业和就业人数。所以,为了避免非农业就业人数的准确性,最终对研究的整体造成误差,非农就业人数(以L表示)国民生产总值与就业情况的对比。

构建非农就业人口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回归方程为:

从以上构建的模型中可以看出,2005—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非农业就业人数存在很大关系。其就业的弹性大约达到了0.21。不难看出,国内生产总值对于总体的就业弹性,以及单独的看非农业就业弹性可以看出存在很大差异。不同领域的就业弹性对总体的比例都会有影响。若能双方面都兼顾发展,则对经济的增长和就业人口的增加都有帮助,从而减缓总体的就业压力。

下面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别对三大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及就业情况进行计量模型探析。

4 三次产业就业人数与三次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不同产业GDP的增长方式会因自身特点而存在差异,即使同一产业应对不同的市场竞争挑战,其带动就业的效应也不尽相同。下文引进经济活动人口作为变量,把就业和GDP均按照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开作为变量,进行分产业就业和分产业GDP构建计量模型并加以分析。

4.1 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模型 以Pw1为因变量,以act及GDP1、GDP2、GDP3为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模型,并通过参数统计检验,以经济活动人口作为变量导入,模型中不引入其他常数项,建立的模型如下:

式中,GDP代表国内生产总值(亿元),GDP1为第一产业GDP,GDP2为第二产业GDP,GDP3为第三产业GDP,Pw为总体就业人数(10万人),Pw1为第一产业就业总人数,Pw2为第二产业就业总人数,Pw3为第三产业就业总人数,ACT为经济活动人口,μ为随机误差。以下研究提到的各项符号均是如此。

模型中变量选取2005—2014年的统计数据,并利用STATA数据分析处理对(7)式进行回归分析,如下表所示:

模型中显示变量ACT的系数为0.69,表明每10万經济活动人口中6.9万人从事第一产业;而中国由史以来是一个以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另由模型可知,第一产业GDP的系数为0.57,进一步证明第一产业农业对劳动力存在较大的吸纳作用。

4.2 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模型 基于上述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模型,选定pw2为因变量,分别以act和GDP1、GDP2、GDP3为自变量

(10)中显示模型变量ACT的系数为-0.72,也就是每10万个经济活动人口中大约有7.2万人不是从事第二产业的工作。虽然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比较少,但是带动国内生产总值的能力很强。而中国目前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GDP发展对就业仍然具有很强的吸收效用。从模型可知,GDP2的系数为0.11,即GDP产值每增加1个亿将吸收1.1万人次就业于第二产业,并且GDP的增长会极大的吸引和促进第二产业就业人口的增加。但第一产业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对第二产业就业人口的波动状况,据模型可知其相应系数为负值。综上所述,三大产业之间的就业人数增长以及与GDP的整体关系息息相关,他们之间也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从研究中可以看出GDP在第一产业增长,则第二产业就业人口会下降,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会减少第二产业人数的增加。因为第三产业的发展会吸引更多的人参加第三产业的工作。

4.3 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模型 据前述2个模型,采取同样的方法。选取Pw3为因变量,以act和GDP1、GDP2、GDP3为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模型:

以上显示经济活动人口ACT的系数为-0.04,说明第三产业发展快,吸收就业的能力为:每增加10万经济活动人口约有0.4万人不是从事第三产业的工作;而变量GDP1的系数为-0.31,说明第一产业GDP与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呈现的拉动作用关系比较小;GDP3的系数为0.10,说明第三产业GDP每增加一个亿就吸纳约0.10万人从事第三产业的工作,因为本身未能充分发展,导致第三产业GDP增长对就业的吸纳作用不明显。但是第二产业GDP与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之间的关系在模型中表现为负值,表明第二产业的发展会影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减少。若按照经济学理论得知,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就吸纳经济活动人口就业人数方面第三产业居于首位。但根据我国国情来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发展较快,很牢固,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慢一些,因为人民物质水平还有待提高。

4.4 总体就业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GDP达到了全球第二的水平,但是就业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经济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会促进就业人口的增加,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进而使失业人口减少,降低失业率。其实,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人口的增长也是相适应的共同的增长关系。但是在具体的各产业中,因为发展情况不同,所需要的劳动人口也不一样,所以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对三大产业就业人口PW模型进行整合,模型中以PW为被解释变量,以ACT以及GDP1、GDP2、GDP3为解释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总体就业人口模型中变量ACT的系数为-0.08,小于0。从经济意义上讲,中国经济社会若未受制于三次产业经济发展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便会促进绝大多数经济活动人口就业。然而三次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及总体就业之间影响巨大。因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一直重视第一产业的发展。但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具体从业人员不断减少,在第一产业中呈现出了一种饱和的状态。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更多依靠于工业,工厂的建立,力求打造中国制造品牌。因此,资本的吸收和运作会吸收很多人员参与到第二产业的生产过程中。模型中变量GDP2的系数为0.0194717,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可以有效地推动就业人口,解决更多的就业问题。

第三产业是一种新型发展的产业,对于总体的就业人数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模型中变量GDP3的系数为0.01,不难看出第三产业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提升和经济建设更好的发展都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我国GDP的增长与就业人口的潜在联系研究发现,政府要加大对第二产业的扶持力度,以此来推动第一产业科技化、现代化的发展,提高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的生活水平,以此来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的增长与就业人口的增长可以同步良性的发展。未来研究方向上,若能引入诸如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知识文化水平提高等要素,则会更有效地说明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参考文献

[1]赵景峰.中国人力资源与劳动就业探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3(4):48-51.

[2]王成富.从西部各省、区、直辖市比较看我省人口就业的“质”[J].劳动理论与实践,2000(08):30-31.

[3]姜野.当前劳动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12):160.

[4]陆燕春,杨喜孙.广西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J].海南金融,2008(5):48-52.

[5]许春慧.广西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分析[J].区域金融研究,2013(04):76-79.

[6]邹永红,姚兵.经济增长与人口就业的统计分析——以四川省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2(35):64-65.

[7]郑伟,刘前.人口就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经济研究导刊,2011(03):102-103.

[8]张绍合,贺建林.我国人口就业与不同产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西北人口,2007(05):80-83.

[9]郝春虹.中国就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研究——";奥肯定律"在中国的验证[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23(5):22-27.

[10]周建安.中国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1):116-121.

[11]李国和.基于社会学视角的人口就业理论探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2):143-146.

[12]本刊记者.群策群力 下好“一盘棋”——中央和国家机关支持扶贫开发概述[J].紫光阁,2015(12):28.

[13]韩雪峰,王春宇.农村贫困人口走出贫困的路径,辽宁经济,2009(05):28-29.

[14]朱海玲.提高贫困人口就业竞争力[J].中国国情国力,2007(08):37-39.

[15]崔玉泉.我国劳动就业的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J].出国与就业,2011(13):26.

[16]梁庆文.我国人口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状况的关系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0(05):14-18.

[17]魏少英,韓骉.我国调整人口就业年限的文献综述[J].劳动保障世界,2012(12):33-36.

[18]韩广富.影响农村贫困人口增收的因素及对策[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0(01):79-82.

[19]张平.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方式相关问题解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04):24-28+41.

[20]孙瑛.中国人口就业问题的思索[J].人口学刊,1989(06):23-28.

(责编:张长青)

猜你喜欢
国内生产总值统计分析
我国税收收入影响因素研究
GDP的缺陷研究
如何发挥新时期统计工作的作用之我见
以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房地产税收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