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的措施及成效

2017-06-09 22:27郭向阳黄廷杰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蒙城县

郭向阳+黄廷杰

摘 要:该文介绍了蒙城县通过推行农机社会化服务全程托管的政策依据和背景,基本模式和扶持措施,分析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全程托管的部门职责以及实施成效,以期扩大农机合作社作业规模,提高农机经营效益,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发展,为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探索新路径。

关键词: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全程托管;蒙城县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0-0142-03

2016年,蒙城县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实践中,认真落实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制定出台《蒙城县2016年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扶贫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推行午、秋两季农业生产“耕、种、收”农机社会化服务全程托管,立足扶持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探索建立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实施产业精准扶贫机制;全县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1 推行农机社会化服务全程托管的政策依据和背景

1.1 推行农机社会化全程服务托管的政策背景 2016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第一部分明确提出:“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充分发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在农业机械和科技成果应用、绿色发展、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引领功能。”、“支持多种类型的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工程,扩大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一号文件为县委、政府制定农机社会化服务全程托管政策,探索建立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扶贫机制提供充分政策依据。

1.2 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的现实需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成为常态,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谁来种地”“谁能种好地”成为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大问题”。怎么能够建立一种服务机制,“让外出务工创业的农民安心离开土地,又能切身感受到农业生产土地收益得到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经过多轮调查研究,认为通过“订单作业”、“托管服务”来扩大农机作业服务规模,提高农业生产全程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和组织管理水平,扶持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发展,为真正种地的 “农机手”建立社会化服务产业发展机制,发挥政府财政扶持资金杠杆作用,通过机制创新激发活力,为建设现代农业先行先试。

1.3 优化的农业机械装备为推行“托管”提供装备支撑 蒙城县是连续多年的“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安徽省农机化十强县”,2015年底再获首批“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殊荣。自2004年国家实施购机补贴政策以来,全县农业机械装备数量迅速增长,作业能力日趋增强,装备结构得到优化,培养出一批操作技能熟练、安全生产意识较强、农机化技术应用水平较高的农机手队伍。特别是2016年亳州市政府实施的地方财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极大拉动农机装备水平快速提高,为推行农机社会化服务全程托管提供先决的农机装备条件。

1.4 农业生产环保、生态、绿色发展理念的迫切要求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观念,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新业态。近年来实施的严格的秸秆禁烧综合利用政策,县、乡、村三级投入极大财力、人力、物力,苦于沒有政策落实“抓手”,陷入“死看硬守的人力苦海”,政策执行与落实缺乏连续性,难以显现明显成效。农机社会化服务全程托管政策推行,让农机合作社、农业机械和农机手成为镇村基层落实秸秆禁烧综合利用的 “政策抓手”,使“不冒一处烟、不着一把火”成为可能,成功的政策成效让镇村干部彻底解放,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农业生产发展、镇村经济建设、农村社会稳定等日常工作中来,环保、生态、绿色农业生产发展理念得以有效落实。

2 农机社会化服务全程托管基本模式和扶持措施

2.1 农机社会化服务全程托管的基本思路 以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为依托,以农机社会化全程托管服务为手段,以各级财政购机补贴政策和政府贴息贷款资金为动力,带动社会资本加大对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的投入;通过主要农作物生产耕种收农机作业服务全程托管,提高农机服务组织作业服务组织化、规模化水平,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通过规模化农机作业服务,降低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成本,提高农机经营效益,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康规范发展;建立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扶贫公益金提取机制,逐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目标。

2.2 农机社会化服务全程托管的扶持措施

2.2.1 地方农机补贴实施意见倾斜扶持 承担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扶贫责任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大型农业机械的,按《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亳州市2016年地方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意见》文件规定和《蒙城县2016年地方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意见》执行。

2.2.2 购机贴息贷款扶持措施 根据《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16年购置农机贷款工作的通知》(亳政办秘〔2016〕41号)精神,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各类农业机械自筹资金不足时,由农机专业合作社申请政府专项购机补贴贷款,申请贷款金额最高为农机价款的30%,贷款期限最长为3年,3年后偿还本金;贷款利息由市财政贴息。

2.2.3 涉农奖补资金支持措施 对试点村土地全程托管率达90%以上的,经验收核实后,县财政对试点村农户按照每1hm2150元标准进行奖补。

2.2.4 涉农项目优先实施帮扶 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扶贫试点村,将优先实施土地深松作业补贴试点项目。

2.2.5 农机库棚建设奖补措施 凡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扶贫试点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县政府将落实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库棚建设用地,并对机库棚建设给予1m250元的补贴。

2.3 农机社会化服务全程托管的基本模式

2.3.1 实行农机化作业服务全程订单管理 按照“一村一策,精准设计”的原则,试点村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试点村与农机专业合作社签订托管协议、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作业合同,实行主要农作物机械化耕种收及秸秆综合利用等生产全程托管作业服务模式,提高农机作业效率,扩大农机作业规模,实现农机经营效益最大化。

2.3.2 实行统一农机作业、分户经营管理的统分结合模式 试点村实行统一农机化作业,重点做好农户统一耕种收农机作业服务的协调组织工作,确保农户积极主动配合,地头卸粮、种肥进地及时到位,最大限度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同时做好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服务期间的安全生产、作业质量监督管理等各项后勤服务工作。

2.3.3 实行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化运作 农机合作社在开展整村推进、托管服务农机化作业时,按照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农机专业合作社各项农机作业收费标准略低于周边同类农机作业服务市场价格;农机专业合作社与村民委员会统一结算作业服务费用,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健全管理规章制度,独立经营,单独核算。

2.3.4 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扶贫公益金提取机制 试点村可以根据土地全程托管面积,经村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协商,适当提取一定比例的公益金,并由乡(镇)政府负责监管,主要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开展贫困户精准帮扶工作。

3 农机社会化服务全程托管部门职责

3.1 乡镇政府职责 乡镇政府负责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扶贫宣传发动,负责确定试点村并组织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明确专门人员具体负责;指导试点村实施全程托管、开展精准扶贫帮扶工作;负责试点村及农机专业合作社矛盾调处、协调发展,开展作业信息发布、统计报送等服务。

3.2 村民委员会职责 负责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扶贫宣传发动工作,选定适宜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扶贫模式;引导、帮助本村农机大户领办创办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配合开展订单作业服务,落实签订农机化作业服务合同,负责农户农机作业费的收取和支付;利用扶贫公益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开展贫困户精准帮扶工作。

3.3 农机专业合作社职责 农机专业合作社按照农机作业服务订单要求,合理配置农业机械;严格履行农机作业服务订单合同,保证农机作业质量;做好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及时足额缴纳扶贫公益金。

3.4 县级农机化管理部门职责 负责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扶贫政策的解读、宣传工作;协调指导乡镇、试点村、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负责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的落实;提供信息交流、技术培训、制度建设、安全管理、农机年检年审等农机化指导和服务。

4 农机社会化服务全程托管的实施成效

4.1 农机社会化服务全程托管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变革 一是有的乡镇政府2016年秋季,在部分村民组试行种籽、化肥等农资产品集中采购社会化服务,极大降低农户生产投入,受到种田农户的欢迎和大力支持。二是村委会、农机合作社开始试行农业生产定销合同,连片种植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在与《蒙城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暂行规定》对接享受奖补的基础上,保证粮食销售收益稳定增长,提高种粮农户农业生产效益,极受农户拥护。三是农业(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根据农业生产实际要求,开始购置大型机械化植保装备,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专业化植保服务将会是今后新的托管服务亮点。四是镇村及粮食收储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开始规划、建设、完善粮食烘干、仓储销售等社会化服务功能,有关经营主体开始购置相关的配套设施设备,农业生产全程“耕、种、收、管、烘、销”全程社会化服务功能将日趋完善。

4.2 农机社会化服务全程托管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一是极大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的发展壮大。农机合作社通过托管作业服务,扩大作业规模,提高农机装备使用效率,经营服务效益明显提高;二是种田农户真正得到托管实惠。外出打工农民不用返乡,一家一户的农民,不再为无劳力种田“發愁”;作业规模的扩大,农机合作社托管服务各项作业服务收费标准略低于市场价格,降低了农户生产成本,让农户真真正正感受到“实惠”。三是彻底解放农村劳动力。农业生产“耕、种、收”全程农机社会化服务全程托管的推进,让一家一户的农民不再为分散的耕地“操心”,真正让农民离开农村,劳动力转移变成现实,创业致富成为可能。四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助力精准扶贫。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落实农机社会化服务全程托管,扩大作业规模,农机经营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农机合作社从作业服务收入中提取扶贫公益金近120万元,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开展贫困户精准帮扶工作,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五是农机化作业水平得到极大提升。通过实施农机社会化服务全程托管,先进、适用农机新机具快速增长,农机化新技术集成应用普遍受到镇村干部、农机合作社的高度重视,农机化作业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六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土地托管”将原来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农业生产,转变成由农机专业合作社统一耕种收,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解放了劳动生产力,规模化的农业机械化生产真正得到实现。

5 推行农机社会化服务全程托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在订单管理、机具组织、机务管理、新机具应用方面,能力亟待提高。农机部门应加强指导,尽快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管理能力和水平。二是农机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规范化亟待加强。农业部已经发布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科目使用规定,有关部门应尽快组织专门培训,实现农机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规范化。三是正确认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完善。镇村、农户没有从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的高度看待和执行全程托管措施,对农机社会化服务全程托管在认识上还存在偏差,应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尽快扭转认识上的误区。四是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扶持机制制度。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机制的探索建立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离不开连续稳定的财政扶持措施体系,建议尽快建立现代农业发展长效扶持措施机制,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发展建立制度保障。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蒙城县
县城地下空间需求预测研究——以蒙城县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为例
破解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难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