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分布规律

2017-06-09 16:29杜洋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分布规律

杜洋

【摘要】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分布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采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并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共纳入355例,对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临床表现特点及分布规律。结果:不良反应病例中最常累及的器官为皮肤系统、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分别占比26.8%、21.1%、18.3%,常见临床表现有皮疹、荨麻疹、潮红、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头晕、头痛、嗜睡等症状;不良反应中男性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率为56.9%(202/335),略高于女性的43.1%(153/355),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渐上升;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药物所致不良反应者占比较大,分别为34.6%、21.1%、9.9%;静脉滴注和肌内注射给药途径所致不良反应发生占比最高,分别为50.99%和34.93%。结论: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表现特点突出,且不良反应发生的年龄、性别、药品种类及给药途径有明显规律,临床医师应根据以上规律特点,慎重、合理应用氟喹诺酮类药品,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氟喹诺酮类药品; 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表现特点; 分布规律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4.08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4-0154-02

喹诺酮类药品作为一种人工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具有组织分布广、抗菌谱宽、给药方便、药品半衰期长、药物毒性小、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该药对革兰阴性杆菌、球菌、淋球菌及革兰阳性菌(含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1]。研究资料显示,喹诺酮类药品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流感杆菌等具有极高的抗菌性[2],因此,该药临床应用十分广泛。随着近年来药物使用率的增大,药物不良反应及其耐受性的相关报道也逐渐增多,为了进一步探讨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分布规律,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特进行本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取自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采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并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共纳入355例,其中男202例,女153例,年龄18~80岁,平均(46.5±8.4)岁。

1.2 方法

本研究中入选病例标准严格依据国家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筛选标准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者的病历资料,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药物、临床表现、不良反应系统等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Excel 2013进行处理分析。研究中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分类资料用构成比(%)表示。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

不良反应病例中最常累及的器官为皮肤系统、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分别占比26.8%、21.1%、18.3%,见表1。

2.2 年龄、性别分布

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及性别分布发现,不良反应中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其中男性患者不良反应占比56.9%(202/335),略高于女性43.1%(153/355),见图1。

2.3 不良反应药物品种

分析入选不良反应病例,使用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药物所致不良反应者占比较大,分别为34.6%、21.1%、9.9%,其次为氧氟沙星、培氟沙星、加替沙星,详细不良反应药物品种见表2。

2.4 给药途径及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病例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肌内注射、静脉推注及口服,其中静脉滴注和肌内注射给药不良反应发生占比较高,分别为50.99%和34.93%。

3 讨论

3.1 不良反应发生机制

本研究结果显示,氟喹诺酮类药物最易发生的不良反应即皮肤过敏,占所有不良反应患者的26.8%。丰平[3]研究发现,采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发生皮肤过敏的几率为0.2%~3.0%。大量研究资料显示,氟喹诺酮类药品导致的过敏反应机制可能与用药者的过敏体质有一定关系,此外,该类药品作为一种半抗原,能促使淋巴细胞导致过敏。有研究资料证实,环丙沙星对祖细胞具有的毒性作用是引发过敏反应的重要原因,此外,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及诺氟沙星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诺酮类药物导致的过敏严重者能出现过敏性休克,这提示有药物过敏史者应尽量避免采用该类药物。此外,光敏反应含变态反应和光毒反应两种类型,因此,建议药品使用时避免阳光照射[4]。

氟喹诺酮类药物引发的消化系统损害也是常见不良反应之一。目前,临床上对其反应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有研究者认为,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剂量及刺激性可能是造成患者发生消化道损害的主要原因[5],因此,建议用药时严格按照用药标准给药,同时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注意尽可能缩短用药疗程,以尽可能降低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患者多表现为头晕、头痛、嗜睡、焦虑等症状,推测其不良反应的原因可能为: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一定的脂溶性,其能够穿透血脑屏障进入人脑组织中,这将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6],这提示服药时间应尽量安排在患者睡觉前或进餐后,以有效减低其眩晕、头痛等不良反应。此外,有研究者认为,氟喹诺酮类药物可能与茶碱类药物或非甾体抗炎药相互作用而引起不良反应。

氟喹诺酮类药物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也较常见。分析可能的原因是:该类药物能对心脏阀门钾通道起到阻滯作用,尤其能延迟整流性钾通道的快速成分,使得QTc间期延长,而QTc间期延长则能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悸[7]。

此外,氟喹诺酮类药物还能引发泌尿系统、骨骼系统、代谢及全身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医师应熟练掌握该类药品的适应证,合理、科学用药。

3.2 不良反应分布规律及注意事项

本研究结果显示,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有如下特点: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升,且男性发生不良反应几率高于女性;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此三种药品在引起不良反应病例中占比最大;静脉滴注、肌内注射更易引起患者发生不良反应。鉴于以上分布规律,笔者结合临床实践总结氟喹诺酮类药品使用注意事项:(1)该类药品不适宜用于未成年儿童。有研究资料证实,该类药品对未成年儿童的生长发育有潜在危害[8];同时,如患者已有安全有效治疗药物,则不建议再采用氟喹诺酮类药品。(2)不适宜用于既往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3)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应视情况慎重用药,并酌情调整用药剂量及疗程,要根据患者肾功能减退状况有针对行的减少经肾脏排泄的依诺沙星、洛美沙星、氧氟沙星等药品剂量[9];肾功能衰竭患者禁用该类药品。(4)严禁与非皮质激素类抗炎制剂合用,因为后者能加重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严重者能引起惊厥;严禁与抗酸制剂合用,其能影响机体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口服)的吸收。(5)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研究证实,该类药品作为一种抑制细菌DNA促螺旋酶,能明显损害幼年动物的软骨发育,且该药品能经过乳汁消化吸收[10],因此,不适宜用于哺乳期妇女。

综上,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表现特点突出,且不良反应发生的年龄、性别、药品种类及给药途径有明显规律,临床医师应根据以上规律特点,慎重、合理应用氟喹诺酮类药品,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马翔,李潇潇,刘维,等.药源性过敏性休克和严重过敏样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19):1964-1967.

[2]徐向荣,庄安士,王娟,等.第三代奎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4,19(8):771-772.

[3]丰平.95例药物不良反应统计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2):4030-4031.

[4]荀燕.我院2014年上报的520 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6,25(3):191-192.

[5]任飞宇.医院2010-2013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当代医药,2016,22(20):7-8.

[6]龚瑞雪,杨凡.药品不良反应144例报告分析[J].江苏医药,2016,42(8):960-962.

[7]蔡立红,阮姝楠,郭晓红.180例喹诺酮类药品的不良反应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8):736-737.

[8]朱春梅,吴民,刘建红.我院49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6,13(4):231-234.

[9]宋素异,白瑞霞.66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7):970-971.

[10]任清兰.我院2011-2013年藥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8):1184-1186.

(收稿日期:2017-01-06)

猜你喜欢
药物不良反应分布规律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预测研究
我院活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及其对策分析
帕金森病患者60例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
我院526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1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例分析
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恒载索力优化分析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肺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