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院校常态化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构建

2017-06-09 13:19朱天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学校发展常态化教学质量

摘 要:只有教学质量得到切实的保障和监管,才能形成坚实的土壤,促进高校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常态化艺术类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能够充分调动各个层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符合教学特点,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常态化;监控与保障体系;学校发展;教学质量

[项目名称:本文系南京艺术学院教学研究立项重点课题“艺术院校本科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建构研究”]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也是高等学校办学、发展的基石和保障,教学成果是教学质量的具体体现,不仅仅单纯地体现在学生的成绩单上,而是更多地反映在学生的就业情况、科研能力、个性和人格的塑造等多个方面,离开教学质量谈高校发展和教学成果,无异于空中楼阁,无处落脚。只有教学质量得到切实的保障和监管,才能形成坚实的土壤,促进高校在各个方面的发展。

2004年,各级各类高等学校3423所(其中,普通本科高等学校684所,高职高专院校1047所,成人高校505所,民办高教机构1187所),各类普通高等学校招生420万,是1998年招生108万的4倍,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超过了2000万(全日制在校生1300多万人),居世界第一位,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也已超过19%,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1]。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我国高等学校自1999年扩招以来,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高校规模、学生人数都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之后,随之而来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客观、务实地监控和保障教学质量。学生人数的翻番,带来的不仅仅是校区的扩大,对于高等学校而言,其中心问题在于如何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人才培养特色,使之适应社会需求,顺应时代发展。

1998年, 教育部在全国第一次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便已经提出“要继续加强教学质量监督的措施和方法, 并使之逐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1999年开始,国家对以本科教学为主、办学历史长的高校开展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2]。2001年,教育部更进一步提出了“政府和社会监督与高校自我约束相结合的教育质量监测和保证体系,是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基本制度保障”。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于教学质量的“含金量”无疑是非常重视的。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强调:“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良好的教育体系能够为人才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高等学校在其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随着高校的扩招,教学管理不规范、人才培养缺乏特色、教学经费投入不足、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在艺术类高校中,学生还存在着重专业、轻文化,表现力强、实践性强、但是文化程度较弱等特点,在学校的发展和规划上与综合类院校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但毋庸置疑的是,与综合类院校一样,对艺术类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有百利而无一害,势在必行。完善的体系和制度不仅能保证为教学质量保驾护航,更能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抓手。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进一步科学地、规范地使教学质量稳定向上发展,无疑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作为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其最终成果如何体现、评价、监控,乃至保障其质量的稳定,不能依靠一次、或者几次的“突然袭击”,而需要建立常态化的监控保障体系。《荀子·劝学篇》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越是平凡的、日常的、细节的,越需要坚持,只有一步一步地坚持,才能最终推动量变形成质变,从小溪流变成大江大海。只有将体系融入日常工作,养成日常习惯,形成日常模式,将监控的理念贯穿于日常的教学管理之中,随时找问题,随时补漏洞,才能最终达成保障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突出教学优势的目的。

《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比较繁重和紧迫的任务,要以培养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各个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重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要尊重教育规律,努力创新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人才培养体制、培养模式,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在教育体系[3]。

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首当其冲的是要建立、强化和完善常态化的监控与保障体系。它是学校对于其教育过程的监督、管理、评价手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反馈与协调。质量监控体系,不仅有助于影响教学管理过程不安定的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与发展。全校上下一盘棋,大家眼往一处看,劲儿往一处使,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而常态化的质量监控,其优势则更为明显。常态化是质量监控与保障的中心,也是重点。不能将常态化仅仅作为其中的一个手段,它的意义就在于将监控和保障深入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层面上。通过将监控手段常态化,能够未雨绸缪,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监控体系与日常管理融为一体,更能使得每位教学管理人员脑子里都有一根弦,不再抱有侥幸心理,自觉地从根子上找问题。只有在平时就下好功夫,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把尺子量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保障教学质量。

《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中也提道:“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就更进一步说明了坚持的重要性,越是接近成功,越需要坚持,而越是坚持到最后,就越考验人们的意志力。无独有偶,老子《道德经》中也有这样一句话:“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凡天下困难的事情,都是从容易的地方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凡天下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一步形成的。历史上类似的事例屡见不鲜,如移山的愚公、逐日的夸父、填海的精卫,没有挖下第一锄、没有迈出第一步、没有抛下第一块小石子,也就没有流传到今日的精神。当下,我们迫切需要以史为镜,确实、深入、透彻地了解常态化的重要性。只有常态化了,才能将监控与保障从小处做起,从细节做起;只有常态化了,才能将监控与保障形成习惯、形成规律,从而长期保持下去。

如何“润物细无声”地将常态化自然地融入教学管理、学生培养中去,需要的不仅仅是坚持。俗话说得好,“不光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在坚持的过程中,还必须要保持方向的正确性和统一性。常态化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面对的不光是培养过程,其中还牵涉到教师队伍、教学资源、学生发展等与之相关的方方面面。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是常态化监控体系的要求和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在体系的建设中必须坚持这一方向、明确这一目标。执行中的各项方针、路线、办法,都必须以保证教学质量为工作重心来制定和开展,只有做到目标统一、职责分明,制定相应的反馈和评估机制,对过程中产生的偏差及时地纠正和协调,才能最终拧成一股绳,达成总目标。

要構建常态化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积极地、有创造性地、有独立性地参与教学实践过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必须通过学生才能最终得到体现。在常态化的监控保障体系中,必须承认和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由于艺术专业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往往存在着重专业、重实践、重感情的特点,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针对特点有的放矢,不能一概而论。工作开展要以人为本,从学生出发,关心学生需求,了解校园文化,尊重艺术类学生发展规律和成材规律,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特点,切实了解用人单位的标准和要求,提高艺术类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归根结底是要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最终充分发挥体系的作用,达成统一的目标。

要构建常态化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还必须坚持发展性原则。自扩招以来,艺术类学校经历了许多大变化,包括新校区的兴建、教学场所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加,等等,但是随着教学规模日趋稳定,高等教育的重心正在逐步从重视教学资源投入的外延建设转向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建设。正因为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轻文化的特点,艺术类院校中更加需要加强内涵建设。良好的艺术修养、积极的艺术创作需要长期的积累,对于他人艺术结晶的鉴赏和学习更是永无止境。常态化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只有坚持发展性原则,与时俱进,根据艺术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长需要、时代的特点、社会的要求逐步协调和完善,帮助学生在结合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综合发展,不仅仅局限于技能技巧的精进,而要注重艺术规律的把握和作品的创新,才能真正为教学质量的提高保驾护航。

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牵涉到高校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学生培养等方方面面,需要多个部门相互协调、齐抓共管,同时也要求艺术类高等学校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与措施,充分利用有效资源,遵循教学规律,尊重实际情况,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将“要我做”转变成“我要做”,从而充分调动各个层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保障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延保主编.中国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报告(1985-2008)[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6.

[2]李延保主编.中国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报告(1985-2008)[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

[3]顾明远,石中英主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

作者简介:

朱天,女,美术学博士,南京艺术学院教务处。研究方向:艺术教育,艺术史。

猜你喜欢
学校发展常态化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文化引领学校走向科学健康发展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高校郭明义精神建设的常态化机制研究
浅论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