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观

2017-06-11 17:41邵铁轶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3期
关键词:家长方法孩子

邵铁轶

幼儿园是孩子第一个社会,这个社会虽小,却也有着成人社会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一个很普遍的、让家长都很头疼的问题就是:“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是该教他们血性反击,以牙还牙?还是宽容大度,退一步海阔天空?

近几年来,随着年轻父母的增多,秉持着第一种观点家长开始增多,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骑;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归根到底就是一种态度:孩子被欺负了一定要打回去。

这种观点的出发点是大家都能理解的,毕竟宝宝在家里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心头肉,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心怕掉,孩子被欺负了,怎么能不心疼?可是孩子间的摩擦又是那么频繁,总不能总是一刻不离地保护在孩子的左右,于是这个问题变成了即将上和已经上幼儿园的孩子们的家长都很头疼的一个问题。一些家长遇到孩子被欺负,血气腾地一下就上来了,教育自己的孩子道“下次再打你一定要还手,狠狠地还手,打伤了爸爸赔医药费!”虽然家长一再地鼓励受到欺负一定要还手,但是有些孩子遇到被欺负的时候依然不敢还手,家长就恨铁不成钢,责怪孩子窝囊,懦弱,看到孩子受欺负了不敢还手就来气,甚至警告孩子:“下次再被欺负,你不打赢他,就别回来了!”

先不说这种教育方式对不对,首先我觉得太过于简单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如果欺负孩子的人都是纸老虎,“打回去”的方法一下子就把对方给震慑了,下次再也不敢欺负你家的孩子了,这个效果似乎令人满意,但是用武力来解决问题的方式得到了强化,久而久之,可能会让孩子觉得暴力能够解决一切,当暴力成了习惯和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一旦分寸没有把握好,闯祸和违法就成了迟早的事,最终给别人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的同时也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把光明的未来毁在冲动中。

其次,如果欺负者并不是纸老虎,是一只真老虎,你的孩子是否是武松呢,如果遇到一只疯老虎,不要命的疯老虎,后果则不堪设想,报纸媒体报导的因打架斗殴致残致伤的事还不够少吗?虽然这些是小概率的事件,但是谁说你家的孩子就不会成为这少数之一呢?在这些血淋淋的事例面前,你还能坚持被欺负的时候一定要不惜一切地打回去的准则吗?

所以教孩子“打回去”只是方法之一,绝不应该成为应对所有情况的唯一方法!那么当孩子被欺负的时候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应该做的是提高孩子保护自己的能力。教会孩子在发生冲突的时候怎样保护自己,遇到每一次危机的时候能够快速地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法的能力。

想要让孩子们学会保护自己的深厚内力,可不在一朝一夕。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呢?当孩子被欺负的时候父母应该怎么处理呢?对于孩子们的“江湖事”,下面是我一些浅显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态度上,家长应以宽慰,代替愤怒指责

家长应该让孩子认识到被人欺负可以说是在任何幼儿园、任何小学、任何单位、任何国家,任何文化,都会出现的问题。是人生的常态之一。在战术上首先应该藐视这个问题,然后尽快地帮助孩子把情绪发泄出来,而不是比孩子更加的愤怒,甚至埋怨孩子懦弱,给孩子带来更深一层的伤害。

二、家长应和孩子共同探讨解决办法,而不是给孩子出头或者逼迫孩子还手

当孩子被欺负的时候,家长怒气冲冲地帮孩子出头,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性,延长孩子社会化的进程。如果家长因为孩子不敢还手,埋怨孩子懦弱,逼迫孩子反抗,除了给已经受伤的心灵增加更深一层的压力外,更是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给孩子的自我意识抹黑,容易让孩子产生自我否定,觉得自己是一个弱小的人,从而产生自卑感。

其实处理好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关系,就是孩子社会化的过程,孩子就是这样长大成熟的。家长只有意识到这一点,应该将孩子被欺负的事件当做是锻炼孩子社会化的机会,家长应该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一起讨论解决的方法。

解决的方法有:

1. 强健体魄,增强自信

在这个冷热兵器泛滥的年代,强健的体魄虽不能让自己避开所有的危险,但可以增添孩子的胆气和不怒自威的气质,在一定程度上对欺负者产生一种震慑力。哪怕在幼儿园身强体壮的孩子都不容易受人欺负。

2. 交朋友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拥有自己的小圈子总是能增添自己的力量的,当遇到欺负的时候,身边围绕着好朋友也能让调皮的欺负者望而却步。

3. 学会寻求帮助

让孩子知道谁是可以帮助自己的人,遇到困难可以第一时间寻求帮助,而不是闷声不响,默默忍受。教会孩子学会说“不”,不会说“不”会让欺负者觉得你的孩子好欺负,增加下次继续欺负的概率,还可以教孩子在受到攻击时用自己的语言、语气和动作表达自己的不满,比如用双眼严厉瞪着对方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的威严。如果孩子决定了要打一架,那么应该教孩子保护好自己的关键部位,比如头、脸等。同样地,要告诉孩子打架的时候避免攻击对方的头、脸等脆弱的部位。

4. 培养孩子对危险的敏感性

比如教孩子在实力悬殊或者危险指数比较高的时选择迅速离开,避免受到二次攻击,尽快向周围成人寻求帮助。

三、提前演练应对方法防被欺,珍惜每一次孩子锻炼的机会

孩子可以通过一次次的应对欺负逐渐适应集体活动,并从中学会许多知识,比如:如何看待欺负现象、起冲突的时候如何调节情绪,不让热血冲昏了头脑从而做出不可挽回的事、如何和各种脾气的人相处,如何避免没有必要的激怒他人,如何觉察和判断危险、如何快速选择不同的情形下最优方案。”比如当一个孩子遇到欺负的时候,如何根据当时的情境,分析形势,对比双方实力,以及监护者(老师、家长)的态度,从而决定自己是还手、躲避、寻求第三者帮助。对幼小的孩子来说,能想出躲避或求助的办法,并不意味着懦弱,有时反而是冷静、理智、机智、自控力强的表现。

孩子总是要长大的,要独立面对来自生活各个方面的冲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让孩子总是躲在自己的护翼之下,不如把自护本领早一点教给孩子,而学会自护本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给予孩子独立面对问题,处理问题,寻找最佳解决问题方法的机会。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获得的,这深厚的自护功力必须靠孩子在磨练中去获得,这也是孩子必须要经过的历练。这个历练可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家长应该从孩子初初踏入他的小社会的第一步就开始锻炼起来。

总之,被欺负了还不还手事小,培养自我保护能力事大。在这个问题上,家长切勿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教给孩子用一刀切的方法应对所有的问题,所有的局面,这是误导孩子。

取而代之的是树立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锻炼孩子自我保护能力。这需要家长花费的精力心力远远大于简单地给予“打回去”三个字。

猜你喜欢
家长方法孩子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可能是方法不对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用对方法才能瘦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