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课堂节奏训练

2017-06-11 08:30庄承虹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3期
关键词:节奏训练打击乐律动

庄承虹

关键词:节奏训练 图谱 语言 律动 打击乐

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建立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中提出了“节奏第一”。他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可见,在音乐课堂中,对于节奏的训练也是重中之重。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节奏是抽象的,节奏的训练也是比较被动的。那么,在音乐课堂中如何才能把节奏训练开展得更加生动而有成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1]

一、利用图形图谱理解节奏的概念

面对毫无节奏概念的学生,呈现在教师面前的就是一张白纸,而音乐的世界是否五彩缤纷,就看我们教师如何挥动手中的画笔。

节奏的概念比较抽象,对于小学生,教师很难用理性的分析来讲解沉闷的理论知识,学生也不易接受。一年级的学生常常会问我:老师,什么是四分音符?什么是八分音符?为什么四分音符是一拍?八分音符就是半拍呢?面对只有六七岁的孩子,我知道再多的理论知识此刻都是苍白的,他们需要的不是抽象的理论知识,而是生动活泼的,能真实呈现在眼前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于是,我给他们画了一个苹果,用来表示四分音符,告诉他们,我们把一个苹果表示一拍,画两个一样大的苹果用来表示二分音符,那应该表示几拍啊?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两拍。我又画了半个苹果,问:那如果只有半个苹果呢?就表示半拍。对了,半个苹果用来表示八分音符,它就数半拍。眼前简单的苹果图一下子就把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关系说得清清楚楚。而且,我相信,孩子对这一知识的掌握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2]

二、利用语言节奏

将语言引进音乐教学是奥尔夫对学校音乐教学的一项伟大贡献。《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中提到“与动作、音乐结合的语言,成为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和组成部分”。语言是健全人所具备的能力,把语言作为节奏学习的切入点,无疑能让学生更轻松、有趣、快速地牢记学过的节奏,同时也为该歌曲的学唱做好准备。[3]

1. 象声词模拟节奏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可以用心留意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引导学生利用象声词模拟节奏,轻松解决各种节奏型。

2. 节奏问答

利用节奏问答式解决歌曲中的节奏也是音乐教科书里所提倡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走进音乐世界”一年级音乐教学参考书在第一课时《我今天上学喽》中提出:第三个乐句的节奏 × × | ×× × | ×× ×× | × 0 |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前感知×和××的节奏,可以设计问答式的节奏练习,老师有节奏地读“我 是 刘老 师,你叫 什么 名 0”。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介绍自己的名字,并接着邀请身边的其他同学做自我介绍。通过这样一轮的问答互动,相信歌曲的节奏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3. 节奏朗读

语言进入教学可以说是奥尔夫主张的“适于开端”的教育概念的体现。结合我们身边的生活实际,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节奏朗诵,我认为效果最佳。例如儿歌、童谣、成语、古诗等等都非常适合作为节奏训练的载体。其中儿歌、童谣的节奏朗诵较适合天真烂漫的低年级学生,高年级的小学生一般可根据训练的要求将古诗进行节奏编排。例如朗朗上口的《静夜思》等古诗可进行如下几种节奏练习:

三、利用身体律动训练节奏感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节奏能力发展的特征,必须先领会或理解节奏,才能更进一步表现节奏。利用身體律动进行节奏训练,显然符合这一发展规律。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罗兹就是“体态律动学”的创始人,他认为:“人的身体天生具有节奏的基本属性”。身体律动与节奏训练的结合,不仅能激发人与生俱来的节奏感,还可以将被动的身体本能变成生动、自主的音乐表现,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敏锐的节奏反应能力,继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大部分小学教师最为烦恼的节奏训练就是休止符、弱起节奏。不管是演唱或是演奏,学生总是会有意无意地忽略休止符的表现,很难准确的表现出休止符的效果。对于弱起节奏也常常出现抢拍或是拖拍的状况。对此,我们可以尝试用点头来表示八分音符的休止;用下蹲的动作来填补四分音符休止符的空拍所占的时值。

四、利用打击乐进行节奏训练

《新课标》指出:“一、二年级学生要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在教学中,如果用各具特色的打击乐器来辅助教学,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的参与,学习节奏自然成了欣然之事。

在教给学生各种打击乐初步知识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饮料空瓶装沙子,代替沙锤发出“沙沙”的声音;用铅笔敲打直尺的两端代替双响筒;也可往几个空的玻璃杯倒进不等量的水,利用小棒敲打出不一样的节奏韵律。当然,学生还会创造出很多很多我们想也没想到的简易乐器,并且通过自主创编,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基本的节奏练习,变化出不同的节奏型。

以上是我在节奏训练中的几点尝试,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在音乐的教学道路上能渐行渐探索,渐反思渐进步!

参考文献

[1]《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7

[2]《达尔克洛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

[3]《课程标准(2011)导读与教学实施.音乐》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6

猜你喜欢
节奏训练打击乐律动
西洋打击乐和民族打击乐的异同及融合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三个经济”律动
黄河金三角打击乐协会(津宝)古典打击乐教室成立仪式在山西举行
“2016津宝第二届蓝魔(美国)行进打击乐表演培训”开班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分析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