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语用”巧设计?夯实训练提素养

2017-06-11 23:11郭生祥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3期
关键词:训练素养设计

郭生祥

摘 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教改课改盛行的今天,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聚焦 “语用”,夯实训练,然而在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出现了偏差,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深入解读文本,打造高效的“语用”课堂,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彰显语文真本色。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我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语用 设计 训练 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教改课改盛行的今天,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聚焦 “语用”,夯实训练,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对于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冷落了语言学习,造成语用训练不扎实,不到位,无法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博大与奥妙。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深入解读文本,精心设计“语用”训练点,打造高效的“语用”课堂,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彰显语文真本色。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我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1]

一、依据学段目标,精心设计“语用”训练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按不同的年段对学生的“语用”学习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低年级段要运用词语说话、写话,抓住常用句式、有特点的句式进行迁移运用,着重引导学生练习用词的准确和句式的运用;中年级段要关注段落的结构和修辞方法的运用;高年级段则要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表达方式、篇章的结构、文章的写法等方面展开学习。”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依据学段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并开展扎实训练,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在教学中,我分两步进行“语用”训练,第一步为自然段的仿写 “公园的花真( )啊,( )得( );公园的花真( )啊,( )得就像( );公园的花真( )啊,( )得( )。”第二步把段落扩展为一篇小作文,即在开头、结尾各添一句概括性的语言,形成总分总的结构,达成首尾呼应的效果。这样以文为例,紧扣年段目标,兼顾学段与能力的衔接,既不降低要求又不拔苗助长,引领学生由学“课文”走向学“语文”,由教“课文”走向教“课程”,学习写段及谋篇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2]

二、依据单元训练重点,精心设计“语用”训练点

现行教材一般是以单元呈现的方式,在教材编排上,每单元一般都有“导读”,导读从课文内容和学习的重点两方面对本单元教学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因此,我们要研读导读部分,领会编者意图,明确训练的重点,并将这一重点落实到课文的教学中,紧紧抓住“语用”的核心不松手。如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巾帼英杰》导读部分明确了单元训练重点是“学习本单元,要注意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所以在教学中紧扣这一训练重点,精心设计并夯实“语用”训练。其中课文《黄道婆》我是这样设计“语用”训练的: 作者抓住黄道婆对家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爱,通过( )来表现她( )精神;《提灯女神》这篇课文我则是这样设计“语用”训练的:课文通过几个典型事例,向我们展现了南丁格尔在护理事业方面的卓越成就和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那么,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优秀人物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们(她们)都有什么优秀品质呢?请运用这种方法写写你身边的人。这样的设计是在学生充分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概括、提炼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方法,并把写作方法内化运用,学生实现了由“知”向“行”的目标,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三、根据文本特点,精心设计“语用”训练点

1. 抓住文本语言特点精心设计训练点。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表情达意的载体,语文教材中有不少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段、特别的句式,因此要从语言人手,揣摩语言,品词析句,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其特点精心设计“语用”训练点。如《匆匆》一文中,讲到描述日子匆匆过去的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指导学生在理解时间匆匆而逝,要珍惜时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揣摩课文是如何表达的?句式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破译语言密碼,领悟表达方法,然后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这样的训练收效甚佳,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充分地表达,既培养了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多向性。[3]

2. 抓住文本结构特点精心设计训练点。

教材中的每一个文本在谋篇布局、段落安排、构段方式等结构上都有其独特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正是学生学习“语用”最有价值的资源,作为语文教师就要依据文本结构上的特点学以致用、迁移运用、内化吸收,精心设计“语用”训练点,提升学生“语用”能力。如S版三年级上册《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第1至3自然段结构相似,都是围绕重点句展开叙述的。在教学时,我以第1自然段的教学为例,先让学生找中心句“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然后以问题“从哪些语句可看出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进而提炼表达方法:先总后分,然后,我指导学生运用这种构段方法,以“这里的石头真是千奇百怪的”为中心句写一段话。这样从语言文字入手,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再帮助学生理清段序,揣摩写法,最后指导运用,使学生既“得意”,又“得言”,体现了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3. 抓住文本空白点精心设计训练点。

“课文的‘空白点就是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由于写作手法的需要而略写的内容;或者是‘不可言传而含蓄表达或不写的内容。”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抓住这些“空白点”设计“语用”训练点,让学生植根于书本,想象于书外。如《穷人》一文中的结尾处,只写到桑娜拉开帐子,告诉渔夫西蒙的孩子就在这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就没有交代。于是在教学中即可抓住这一“空白点”设计“语用”训练点:用自己的语言,或者用上课文的语言,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续写《穷人》这个故事。这样的设计既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有效地训练他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4. 抓住文本插图精心设计训练点。

“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几乎每课都有插图,这些插图富有形象性、直观性、启发性以及趣味性,是文本中可以开发的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合理利用这些插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课文内容,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群众也在淋雨》文中的插图,画面定格在周总理冒着倾盆大雨欢送外宾,他抬起那负过伤的右臂,向欢呼的人群招手致意。那如何把静止的画面变成动态的一个个画面?让学生更深入地了理解总理是一位尊重别人,热爱祖国、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热爱人民的领导人呢?而是我抓住这一画面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想象说话训练。让学生选择欢送前、欢送时、欢送后的其中一个场景,大胆叙述当时的情景、参加欢送的工作人员和周围群众的语言、动作等,这样的教学,不仅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感受周总理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情怀,还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精选文本课后思考题及小泡泡设计训练点。

学习和发展语言是语文学习的重点,我们需要利用教材,善于发现语言的训练点。而其中的课后思考题点明了应掌握的基础,或提示了理解课文的思路,或体现了教学训练的重点,或渗透了教法和学法,是学生掌握知识、进行知识迁移以及能力训练的载体;“小泡泡”它是以泡泡的形状圈起的文字,它仅包容了一两句话,位置也不固定,有时现于文中,有时又在篇末,它虽小却很实用,在教学中可发挥极大的作用。教学时我们可以精心选择,灵活运用,为提高学生的言语水平创造条件。如S版五年级下册《凡卡》一文,我便根据思考题后的 “读了课文,你一定会有很多话想跟凡卡说,请你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这一道题作為“语用”训练的材料,让学生发自肺腑的话写下来,同学们或安慰他、或鼓励他、或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课文的小细节也有大作用,在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语用”训练,丰富语言、发展语言,提高“语用”能力。

语文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聚焦“语用”核心目标,精心设计“语用”的训练点,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贯彻语文教学永不改变的理念——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做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言语能力构建》(作者:特级教师刘仁增,《小学语文教学》,2012、7);

[2]《以语言文字运用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专题研讨,《小学语文教学,2012.9);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猜你喜欢
训练素养设计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