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佐拉组曲《四季》的和声技术特征*

2017-06-12 02:22
黄河之声 2017年5期
关键词:四季探戈二度

邓 君

(凯里学院音乐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皮亚佐拉组曲《四季》的和声技术特征*

邓 君

(凯里学院音乐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皮亚佐拉组曲《四季》由四首乐曲构成,在这四部作品里作曲家基于传统的古典创作手法,同时巧妙融合二十世纪出现的现代和声技术,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皮亚佐拉;《四季》;和声

皮亚佐拉为阿根廷著名作曲家,从小在探戈音乐的氛围中成长,终身以探戈音乐创作为主。在他的探戈作品中,古典音乐的结构、发展逻辑,爵士音乐的即兴、洒脱与探戈的旋律和节奏完美结合。他创作的体裁非常丰富,既有各种乐器灵活配置的重奏,也有为钢琴、大提琴等乐器创作的独奏曲,同时其作品还包括交响乐和歌剧。通过它不断的革新创作,最终让探戈音乐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全球乐迷面前,并获得了热烈的欢迎,皮亚佐拉也被称为“新探戈”音乐的开创者。

二十世纪音乐的音乐充满着变革性和现代性,短短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音乐观念、风格及手段远远超出了西方前面几百年的改良、发展。众多作曲家们在勋伯格举起大旗完全突破功能调性和声的束缚之后,纷纷寻找新的创作思维,实验新的音乐作品。皮亚佐拉生活在二十世纪,自然深受其影响。

皮亚佐拉曾在纽约和巴黎生活学习,深入接触和了解了爵士音乐和欧洲古典音乐,这些宝贵的经验对其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其在巴黎的老师布朗热,曾叮嘱他创作不要脱离自己的阿根廷文化,盲目地追随潮流,探戈音乐才应该是其努力的方向。

《四季》,是作曲家为致敬维瓦尔第的《四季》而作。同样有四首相对独立的乐曲:《春》、《夏》、《秋》、《冬》。四首作品的创作年代并不相同,经常也单独在音乐会上演奏,但是在创作手法上体现了作曲家一贯的原则和特点。

一、器乐性的自由旋律和重复发展手法

皮亚佐拉的作品旋律发展极为自由、洒脱。节奏不拘泥与一种形态,连音线和休止的频繁出现,让重拍的出现更为意外,乐句或乐节的划分与古典音乐那种规整、匀称有很大不同。

谱例1为《冬》小提琴声部,从71小节开始进入solo,节奏型看上去并没什么特别,二八节奏和四十六节奏为主。不过从弱起开始连续出现小连线,休止等标记,在旋律的多个地方形成重拍,节奏更加复杂,强弱拍规律和4/4拍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作曲家的旋律创作并不局限于拍子本身的限制,而是根据探戈音乐的特点去发展旋律。

谱例1:

重复发展手法是皮亚佐拉许多作品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特点,通常一个主题出来之后,接着可能会有3、4次甚至5次的重复或者变化重复。通过多次对主题的重复强调,听众对其主题已经印象比较深刻,并为其后续的发展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谱例2:

主题

谱例2为《夏》的开始,8小节的钢琴前奏之后,小提琴开始演奏主题。主题为两小节,可以分为两个等长的乐节,很明显第二个乐节是在第一个乐节上面的加花重复。这个主题从八分休止开始,休止后重音的出现产生了明显的切分节奏效果,节奏的切分加上休止,让这个短小的主题散发出浓浓的探戈氛围。其实在小提琴演奏主题之前,这个主题已经在钢琴前奏部分出现了四次。当主题在小提琴第一次演奏之后,又重复了五次。也就是说,从前奏开始(1-20小节),这个主题连续原样出现了十次。这种情况在传统作品中比较少见,因为连续多次对主题的原样重复,不仅会使音乐的发展缺乏动力,同时听众也容易由于对作品失去新鲜感而产生厌烦情绪。作曲家在这里很巧妙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首先主题本身是充满活力的,同时主题比较短小,有让人感觉发展下去的必要和趋势。更重要的是,每一次小提琴主题的重复,钢琴的伴奏织体都发生变化,导致每一次主题重复的和声和音响效果都与前面不同,从而避免听众产生审美疲劳。

这种主题多次原样重复,而伴奏织体和和声功能随主题的重复而不断变化的创作手法在皮亚佐拉的作品中屡见不鲜。除了本文所关注的《四季》套曲,《自由探戈》、《天使之歌》等作品中也运用广泛。

二、三度叠置和弦的复杂化

和弦是欧洲传统功能和声中的重要材料,其结构形态直接导致不同的音响效果或者体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建立在泛音原理与自然音阶基础上的三度叠置原则为传统和声的结构方式。从19世纪末开始,“不协和音的解放”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到了20世纪不协和音的运用更是灵活多样。皮亚佐拉的创作虽然是以古典传统为主,不过和弦由于附加二度音,音响效果呈现出不一样的色彩。

谱例3为《秋》的24-27小节。四个小节的和声进行依次为a小调Ⅰ-Ⅰ-♭5Ⅴ7/Ⅴ-Ⅱ7。详细分析前两小节发现,24小节的Ⅰ级和弦附加了一个♯D音,♯D和上方的E紧挨在一块形成了一个小二度。25小节的Ⅰ级和弦除了附加了一个♯D音,和上方的E形成一个小二度,同时在钢琴声部还附加了一个B音,B和上方的C也形成了一个小二度。虽然这两小节的主和弦都出现了附加音,不过旋律主要由主和弦的分解和弦构成,钢琴伴奏的织体比较清晰,所以附加音的存在没有影响其和声功能性。反而由于小二度音的出现导致和弦音响效果的复杂化和不协和效果,让钢琴在一定条件下呈现出打击乐色彩。

谱例3:

三、和声模进进行转调

某个旋律旋律结构向上或向下转移叫做旋律模进。主要声部的旋律模进经常伴有其他声部的模进进行,这就形成了和声模进。和声模进是古典音乐惯用的和声技术,通常分为两种:调内模进和转调模进。组曲《四季》中的模进非常常见,旋律模进通常还是作曲家对旋律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关于旋律模进再次就不过多累赘了,现在主要谈谈和声模进在作品中的使用特点。

组曲《四季》中出现的和声模进运用比较灵活,经常旋律的模进比较严格,不过和声部分则会有些许改变,从而完全转入新调。这种用法既在结构内部常见,同时也在乐段或者主部再现前出现,为主部再现做好调的准备。

谱例4

原型

谱例4为《夏》的钢琴声部,第56-57小节为模进的原型,两个小节,由四个二拍切分组成,旋律不断往低音运动,形成一个叹息式的性格原型。这个原型的和声进行为a和声小调的Ⅰ-Ⅴ56。58-59小节第一次调内模进,和声进行为Ⅶ-♭3Ⅶ(等同于g和声小调Ⅰ),第二次模进为g和声小调Ⅰ-Ⅴ7,通过和声模进,比较自然的转到了g小调。作曲家利用和声模进进行转调,多直接转到较远关系的调,由于旋律的发展经常出现模进,所以和声模进进行转调出现比较普遍,已经成为作曲家的一种创作特点。

四、平行进行及线性和声

传统和声中的和弦进行与声部连接有一定的规范,对不协和音的解决,声部连接有一系列的要求。自浪漫派后期以来,作曲家出于音乐表现的需求,局部开始突破这些法则。到皮亚佐拉所生活的二十世纪,平行进行及线性和声出现已经极为普遍。

谱例5为《春》钢琴声部106-111小节。从105小节g和声小调的属和弦开始,各个声部依次往下小二度下行,直到106小节进行到g和声小调的Ⅱ7。在这几个小节中出现了属持续音(持续音是从105小节的低音谱表开始持续用连音线形成的)。这种用法体现了线性构思的和声手法特点,是在功能属性明确的两个和声支点之间,通过平行和半音流动的惯性,从前音导入后音,从而造成局部调性的飘逸或模糊,并且增加了和声的紧张度。

谱例5:

五、小二度音程对全曲的核心控制

自二十几初以来,传统的和声技术逐渐在现代作品中丧失了昔日的主导地位,音乐风格和技法不断演进。当传统的功能和声被淡化、替换,许多作曲家选择一体化的创作思维,选择一个核心因素或者动机来保持作品的整体性。皮亚佐拉借鉴了这一现代作曲手法。在组曲《四季》的四首乐曲中,小二度无处不在。例如《夏》的主题旋律,主题核心为D和♭E形成的小二度(见谱例1)。旋律的发展围绕着这个小二度,然后不段重复。与此同时,钢琴声部的和弦结构也充分突出了小二度,附加小二度的和弦先是在重要的节拍位置循环出现,其次,在长篇幅的低音上下行起伏进行中也包含了大量小二度。《秋》的主题旋律同样主要由小二度构成:E-♭E-DC-B。同样,在下方钢琴演奏的和弦中包含了附加小二度音。

作曲家对于小二度的应用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钢琴常长篇幅演奏分解和弦,但分解和弦的几个音和另外几个音相隔较远的距离,当长时间的这样处理时,实际在内声部又形成了一个旋律层,或者是和声层。这个附加的层经常是持续的小二度下行。小二度音程通过横向上和纵向上不断的反复出现,在创作中成为强拍上的支柱音,从而提供了一种结构力形式,也让作曲家的《春》、《夏》、《秋》、《冬》在创作技术上体现出一致性。

六、结语

皮亚佐拉有着深厚的古典创作技法,同时为了给探戈音乐带来新的音响效果和新的音乐结构,他不断对传统的探戈音乐进行改革。一方面,他的创作基于传统,传统和声、调式调性是作品形成的重要形式。另一方面,二十世纪种类繁多的新技术也给他带来启发,组曲《四季》旋律发展自由灵动、传统和弦结构得到扩展、调式调性转换灵活多样、线性和声和功能和声巧妙结合、小二度音程对全曲进行核心控制,这些和声特征让其作品风格独树一帜,同时也让和声创作手法获得统一,最终形成整体创作风格的统一,从而开创了“新探戈”音乐风格。

[1] 陈军.阿斯多尔·皮亚佐拉和他的探戈音乐[J].音乐探索,2007,02. [2] 叶雨.论皮亚佐拉新探戈音乐的艺术特征[D].上海音乐学院,2011.

凯里学院人文社科课题《皮亚佐拉<四季>创作技法研究》研究成果(s1603);凯里学院2014年度校级重点学科《音乐与舞蹈学》研究成果(KZD2014010)。

邓君(1984-),男,凯里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音乐理论、手风琴教学与表演。

猜你喜欢
四季探戈二度
仅有三个非负特征值的图
机械舞者
图说·“梅”开二度
沪指二度回升 逢高宜减仓
“四季”语文,精彩教学
大脑也分“四季”?
雷军的汽车探戈
课后二度设计的两个“关注点”
一曲探戈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