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线点灸治疗气郁质型功能性胃肠病30例

2017-06-12 18:55欧丹凤岳进韦厚涵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气郁质

欧丹凤++岳进++韦厚涵

【摘 要】 目的:观察药线点灸治疗气郁质型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空白药线点灸穴位,观察组采用药线点灸穴位,评价两组间治疗前后气郁质辨识量表及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气郁体质积分和临床症状评定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线点灸可以改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气郁体质指数,消除功能性胃肠不适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药线点灸;气郁质;功能性胃肠病

【中图分类号】R27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9-0126-03

Abstract:

Keywords: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指缺乏器质性疾病或其他证据证明消化系统病变,但又有腹胀、腹痛、腹泻及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的一组疾病[1]。FGID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主要发病因素有胃肠运动异常、内脏敏感性异常、脑肠互动因素、消化道黏膜炎症及心理因素等[2]。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脾两脏功能失调的关系最为密切,基本病机是肝脾不和、肝郁脾滞, 大部分FGIDS患者有烦躁、低落、忧郁、自闭等多种情志变化,很多患者属于气郁体质,生活中各种应激事件常可诱发或加重FGIDS[3]。该病尚缺乏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案,目前以对症治疗和综合治疗为主。笔者采用药线点灸疗法治疗气郁质功能性胃肠病,观察该疗法对这类人群体质及主观症状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FGIDS提供新的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的FGIDS患者共60例,随机分对照和组观察组各30人。其中对照组男11例,女17例,年龄25~50岁,平均(40±10.11)岁,体重40~65kg,平均(49±10.26)kg,病程3~26个月,平均(14±4.63)个月; 观察组男10例,女22例,年龄27~55岁,平均(42±11.33)岁,体重42~70kg,平均(50±12.41)kg,病程4~28个月,平均(16±5.61)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标准 根据2006年5月美国消化疾病周(DDW)会议制定的罗马Ⅲ标准[4]。① 主要表现为饱胀感、食欲不振、伴或胃灼热感、腹痛、腹泻、便秘及排便困难等主症,伴有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状;②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二便常规、生化常规、乙肝2对半、消化内镜、B超检查无阳性发现;③诊断前上述症状中任何一条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1.2.2 气郁体质的诊断标准 根据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5],患者根据表中气郁质全部问题进行作答,每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原始分=各个条目分值相加,转化分=[(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 。转化分≥40分,即可判定为气郁体质。

1.3 纳入标准[6] ①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划分为气郁质类型患者;②以主要表现为饱胀感、食欲不振、伴或胃灼热感、腹痛、腹泻、便秘及排便困难等主症,伴有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状符合FGIDS诊断标准患者;③生化检查:血常规、二便常规、生化全套、乙肝两对半、消化内镜、B超检查无阳性发现;④排除有精神障碍性疾病,能够坚持治疗者;⑤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者。

1.4 排除标准 ①年龄在18岁以下或55岁以 上;②不符合功能性胃肠病诊断标准者;③不符合气郁质诊断标准者;④兼有其他内在脏器病变者、传染病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对照组用的空药线是未经壮医药制备液泡过的苎麻线。

1.5.2 观察组 采用药线点灸进行治疗,药线是经多种壮药制备液泡过的苎麻线。

1.5.3 取穴 ①合谷、中脘、天枢、足三里、太冲,脐环穴; ②膈俞、肝俞、脾俞、胃俞、大肠俞,脐环穴。两组取穴相同。

1.5.4 操作方法 将药线一端用酒精灯点燃,待线头燃烧后形成圆珠状炭火时即迅速用腕部带动炭火直接灸于选定的体表穴位上,一按一起火灭为1壮,一穴点灸3壮。以上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次选用双侧穴位。

1.5.5 疗程 1次/d,6次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共4个疗程。

1.6 疗效评价

1.6.1 中医体质评分 根据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指标[5],医师告知患者根据自身的体会回答体质表中关于气郁质型体质的全部问题,每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原始分=各个条目分值相加,转化分=[(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 。分数越高表明气郁质倾向越明显。

1.6.2 临床症状疗效标准 采用自制症状分级评分标准[4],根据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Ⅲ标准询问功能性胃肠病症状并评分,包括饱胀感、咽部不适、腹胀、腹痛、反酸、腹泻、便秘等症状评分。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员会制定的分级标准将症状分轻、中、重度三级。以4分法评价,根据症状的轻、中、重分别记1、2、3分,无症状记0分。分数越高表明临床症状越明显。

1.7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体质积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体质积分为(45.70±5.52)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分级评分比较 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功能性胃肠病病位在脾胃,属于中焦,发病机理多因外邪直中、先天体质、饮食不节、脾胃失调,木郁乘土等原因,导致气机升降失常,中焦瘀堵,脾脏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胃腑受纳失常引起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FGIDS患病人群中大部分有烦躁、低落、忧郁、自闭等各种情志变化,很多患者归属气郁体质,生活各种应激事件往往诱发或加重FGIDS[3]。

中脘穴为特定穴,属胃募、腑会。中脘穴是足阳明胃经之气汇集的地方,可疏畅中焦气机、补益中气,有调节脾胃功能的作用。背俞穴乃脏腑气血输注在背腰部的俞穴,临床上被广泛用于诊断治疗脏腑疾病。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合穴,阳明经多气多血,胃之下合穴,“合治内府”,其可以主治相关脏腑的疾病。太冲穴乃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具有通调三焦、疏肝理气、行气活血止痛作用;脐环穴取脐窝的外缘旁开1.5寸在12点、3点、6点、9点方向取四穴有疏通三道通路,调节气血的功能[7]。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用经过壮药采用传统工艺炮制的苎麻线,运用点燃后灼灸体表来进行治疗疾病的民族特色疗法[8]。目前药线点灸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内科、外科、皮肤科、妇产科、小儿科、眼科、治未病科等等都运用壮医的这种特别的治疗方法进行常见病的治疗[9-12]。本研究中,观察组自制症状量表中积分明显改善,患者气郁质得到改善的同时胃肠道不适症状也得到了改善,说明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具有疏肝理气,平肝和胃,调理脾胃运化、受纳腐熟功能。反映出壮医药线点灸对调理气郁质功能性胃肠病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廖常奎,王佩秋.功能性胃肠病的腹痛分型、鉴别诊断与罗马Ⅲ诊断的应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6):675-679.

[2]张宁,赵成海,李岩.精神心理因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6,26(12): 940.

[3]王晓民, 宁翠霞, 员晓辉,等. 功能性胃肠疾病与抑郁症的关系及治疗[J]. 中国医药导报, 2012, 09(16):32-34.

[4]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中華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动力学组.中国17省市消化不良症状临床诊治现况调查[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11):989-991.

[5]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4.

[6]孙明祎, 王希利, 彭艳红. 泻心汤加减治疗并调护寒热错杂型功能性胃肠病[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 20(7):72.

[7]黄瑾明, 黄贵华, 苏曲之,等. 壮医脐环穴及其临床应用[J]. 中国针灸, 2013, 33(6):561-564.

[8]黄瑾明,黄汉儒,黄鼎坚.壮药线点灸疗法[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111.

[9]庞勇,屈少彬,冯卓.应用CMI评价壮医药线点灸对阳虚质亚健康状态的影响[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6):517-518.

[10]蓝仕.加味柴胡疏肝散合药线点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00例[J].光明中医,2013,28(9):1857-1858.

[11] 黄贵华.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1,34(3):47-48.

[12] 冯桥.壮医药线点灸法在临床各科的应用进展[J].中医外治杂志,2008,17(2):57-58.

(收稿日期:2017-03-08 编辑:穆丽华)

猜你喜欢
气郁质
气郁质形成的中医学原理及其与其它各体质类型之间的动态关系
气郁质不孕症的固肾育胎生态疗法研究
清火安神汤对气郁质失眠模型大鼠5-羟色胺表达的影响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体质及其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督灸联合柴胡舒肝丸治疗气郁质失眠临床观察
气郁质抑郁症的养生防治思想探讨*
中医气郁质的研究进展
气郁质得分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运动的中介效应*
五行角调音乐对气郁质银屑病患者干预效果的护理观察
中医体质护理对气郁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