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霍小玉传》到《紫钗记》李益形象变迁

2017-06-13 00:23华霞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变迁

华霞

摘 要:从《霍小玉传》到《紫钗记》,男主角李益的形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其性格和对感情问题的认识上。《紫钗记》虽是在《霍小玉传》的基础上美化了李益的形象,但仍保留了其性格中具有軟弱性的一面。这种变化既是后人的加工创新,亦是反映了时代思潮之变化。

关键词:《霍小玉传》 《紫钗记》 李益形象 变迁

唐人蒋防作《霍小玉传》,通过叙写流落风尘的痴情女子霍小玉与负心薄幸之情郎李益的恩怨纠葛,谱写了一曲泣断衷肠的爱情悲歌。蒋防在文中大肆揭露、鞭挞了李益背弃盟约、另娶高媒,致使小玉“徵痛黄泉”的行为,而李益之“负心”形象也一直成为后代文人口诛笔伐的对象。至明代汤显祖《紫钗记》的出现,对《霍小玉传》则进行了新的演绎。《紫钗记》以霍小玉与李益的传奇故事为雏形,对原作内容进行了大胆的改编与扩充。不仅一改李益负心人的形象,且造就了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①的圆满结局。从《霍小玉传》到《紫钗记》,李益的形象更加丰满,性格愈加鲜明,最为显著的一点便是汤显祖增加了其个性中正直、卓越的一面。

一、动机与关系的转变

在《霍小玉传》中,作者指出李益与霍小玉相识的契机是因此人“自矜风调,思得佳偶,博求名妓,久而未谐”②4006。此处有一疑点,既是“思得佳偶”为何要“博求名妓”?唐代文人虽狎妓之风甚重,但对于看重等级与名节的古人来说,娶“娼妓”为妻还是为社会所不齿之事。既如此,“以进士擢第”“门族清华”②4006的李益会是真心想求娶一名妓女吗?因此笔者认为,在《霍小玉传》中李益最初并不是真心以求娶良媒为目的而结识小玉。其初始动机或只是少年才子在刚擢进士第后春风得意、“自矜风调”,因此意图求一佳人成其“伴侣”。而这种“伴侣”可以是“妾”或是情妇但绝不可能成为他名正言顺的妻子,这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两人相恋的悲剧。只不过在结识小玉之后,李益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对霍小玉的感情升温使其一时情迷立下了素缣之盟。其实对于在此种动机下发生的恋情,霍小玉是有一定自觉意识的,无论是从“今以色爱”②4007之悟还是从送别李生时所言“况堂有严亲,室无冢妇,君之此去,必就佳姻。盟约之言,徒虚语耳”②4008,皆可看出霍小玉对这段恋情的前途并不抱太大希望。是李益的一再承诺让她心中燃起渺茫的火焰。而到了《紫钗记》中,李益从一开始便是抱着“年过弱冠,未有妻房,不遇佳人,何名才子”③ 2之心。他与霍小玉的恋情是在男求娶女求嫁的真实需求动机中,经媒人穿针引线,继而相识相恋,并且结为合卺良缘。相较于《霍小玉传》中两人晦明难言的关系,《紫钗记》中对二人的关系做了清晰的划分,不仅是夫妻,还是李益“入赘霍王府中”③98。

在娶卢氏这一事件中,两部作品中的李益更是表现出了不同的动机。《霍小玉传》中,李益迎娶卢氏一方面是因为“太夫人素严毅”③,而更为重要的则是这桩亲事能带给他的既得利益。唐宰薛元超曾叹:“此生所遗憾者,未能娶五姓女!”李益所娶的卢氏便在这五姓之中,卢氏名门望族,“嫁女于他门,聘财必以百万为约”③。况且“生家素贫,事须求贷”③,迎娶卢氏对于李益来说是一笔合算的买卖。他初登仕途,若再有名门的支持,其仕途可想而知。这也就成为李益与卢氏缔结婚姻关系的最大动机。与前作不同,《紫钗记》中的李益融贯了汤显祖“至情”的思想。面对卢太尉的“强婚”,李益遵从内心对霍小玉的拳拳深情,不愿背弃誓约,以致被“拘禁”在招贤馆内。此处李益以一个“情”字为先,与《霍小玉传》中李益出于对财富和权势的考量而迎娶卢氏大为不同。

不管从李益求取“良媒”的动机及二人关系之改变,还是从谋求政治财势的动机到以本心为主,都映射出《紫钗记》中汤显祖“至情论”的影子。“情”字也成为李益形象变化中最大的驱动力。

二、个性魅力

李益可谓少年才子,弱冠之年便进士及第。《霍小玉传》和《紫钗记》中都提到其“少有才思,丽词嘉句,时谓无双”②4006。并通过霍小玉生母净持之语点出其“仪容雅秀”,且透露出小玉经常念诵李益诗句一事。可见以其才貌声名,李益应是青年才俊中的翘楚。《霍小玉传》中对李益个性魅力方面的描写主要体现在作者的第三方叙述中及与小玉初见时的表现,如前文说到的其才思、声名、容貌等方面。在与小玉的交流中,则有“小娘子爱才,鄙夫重色”②4007类似调笑之语。之后便有了素缣之盟,此时的李益也体现出其真诚、深情的一面。但“素缣之盟”过后,李益的形象便开始走向崩坏,人们感受到的是一个不负责任、软弱的男人形象,丝毫无个人魅力可言。《紫钗记》中,汤显祖依据蒋防的线索对李益的个性魅力进行了完善与扩充,这主要体现在其与小玉的交往中和政治上的作为。在与小玉的交往中,李益充分表现出一个少年英才的脉脉春情。初见时,李生是“怪檀郎转眼偷相撇”③13,欲看又不敢看中透露出一丝羞赧。而还钗一节又大胆主动与小玉搭话,并表白心迹,其积极热烈之情令小玉的侍女不禁斥责“书生无礼”①。这看似无礼的举动反而体现出李益作为一个少年人大胆追求美好爱情的勇气。在之后即使面对卢太尉的种种刁难,李益也始终坚守着与小玉的承诺,就算面临 “再结豪门,可为进身之路”③98的诱惑,也毫无所动。这种种细节不仅使李益形象的个性特征趋于丰满圆润,且几乎揭掉了一直以来的“风流纨绔”的标签。

无论是与小玉的交往中所表现的语言、行动,还是事业上的成就,都为李益这个形象增添了诸多个性魅力。从轮廓式的粗笔勾勒到填充式的细笔描绘,李益的形象也逐渐趋向具体化、正面化。

三、感情态度

在《霍小玉传》和《紫钗记》中,对比最为明显的便是李益对待感情态度的变化。《霍小玉传》中的李益在与卢氏定下婚约之后,面对小玉的频频来信询问,“虚词诡说,日日不同”②4008。此处鲜明地体现出李益性格中软弱、逃避的一面,也是其对待感情的一种不负责任态度。他完全可以据实相告,以断相思,但却选择了避而不答、欺骗的手段。这大概也是令霍小玉后来对其恨入骨髓,痛下诅咒的原因之一。而到了“至情人”汤显祖笔下,李益则实现了由“负心人”到“痴情子”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后期李益与小玉的“三载幽怨别离”③1中。二人相隔万里,只教李益“夜夜城南梦故妻”③108,还时有王哨儿传递平安信。卢太尉几次三番征求他做自己的乘龙快婿,李益也以“已有盟言,不忍相负”③98为拒,只叹“怎忘的我小玉妻也”③106。哪怕在被控制了人身自由,甚至听说了小玉弃卖珠钗,嫁与他人的消息之后,李益也未怪罪于小玉,而是捶胸顿足,责怪己身“是俺负了你”③127。最后即便连秋鸿都劝其“就了卢府亲”③142,他也心念旧妻,不忍相负。可以说,《紫钗记》中,李益直到最后也未答应卢太尉的婚约请求。这是对“素缣之盟”的践约,也是其对感情的忠贞不贰。当《霍小玉传》中的李益要被豪侠黄衫客领去见小玉时,李益是“便托事故”“鞭马欲回”。

李益从一个背信弃约,对待感情软弱逃避、不负责任的负心人转变成一个拥有负责、专一感情观的痴情人。这种感情态度的变化也决定了故事的结局走向,一个生死悲剧变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剧。而李益数百年来被定义的“负心汉”形象在汤显祖这里也几乎翻了身,但细观便会发现李益身上仍然残存封建士子的矛盾特点,这也是两部作品中都没有回避的问题。

四、矛盾之处

李益是封建大家族培育出的硕果,他继承了家族在文章举业上的荣光,也保留了这种家庭和社会环境赐予的软弱性。这也是《霍小玉传》中李益负心薄幸的根源。其实“素缣之盟”未必是假,“皎日之誓”或许为真,但这都仅限定于当时所处的环境。当环境转变,现实的压力摆在面前,李益身上的软弱性便体现了出来。因此李益对待小玉是矛盾的,他对小玉其实并非毫无情义可言,在小玉死时,但他之前所表现的种种举动又狠心而绝情。正是因为李益身上具有这种长年养成的软弱性,才造成了他的矛盾人格和婚姻悲剧。《紫钗记》中的李益虽已进行了极大的改变,但仍然存在这种矛盾人格的影子。这里的矛盾突出表现为抗争性与妥协性的矛盾。当卢太尉依仗官威令中式士子前去府中相见时,唯独李益不到。卢家“霸掌朝纲”,李益既是新科状元自然知其厉害,但却对其命令置若罔闻。包括后来的太尉逼婚,他也未曾答应,可见李益对于权贵是有一定抗争意识的。

从《霍小玉传》到《紫钗记》,从“负心人”到“多情种”,李益的形象走向丰满与立体。而从李益形象的变迁来看,这既是“李益”自身的转变,也是作家思想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对明代中后期社会重个性、尚人欲之思潮的呼应,或许这呼应只是抛入大海的一小颗石子,却也是激起巨浪的浪花。

注释

① (元)王实甫,著.陈志宪,编撰.西厢记笺证[M].北京:中华书局,1948:72.

② (唐)李昉,等,编.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

③ (明))毛晋,编.六十种曲[M].北京:中华书局,1958.

参考文献

[1] 陈志宪.西厢记笺证[M].北京:中华书局,1948.

[2] (唐)李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

[3] (明)毛晋.六十种曲[M].北京:中华书局,1958.

猜你喜欢
变迁
从俄语呼语看女性称呼的演变
数字解读 DIY世界的精彩变迁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变迁
网络流行语言的变迁及其特点
社会生活方式变迁对散打运动发展影响研究
社会学视阈下古琴艺术的变迁研究
鲁中南地区“温锅”习俗研究
Destination Chinatown
制度变迁理论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