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思考

2017-06-13 07:47冀晓萌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文学批评女性主义中国

冀晓萌

摘 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属于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中最富有活动的一大流派。它对西方长期以来的社会基础与思想观念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与震撼,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20世纪80年代开始,这一文学流派进入中国,给我国文坛带来了一股旋风,让人们从新的角度去审视文学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最初的草创阶段,发展到如今对相关理论框架的建构与反思。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以独特的姿态与立场在我国的批评界占有一席之地。但自2000年以来,我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逐渐陷入困境之中。因此,本文就我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特点与困境进行分析,在深入分析陷入困境的原因后探讨解决措施,以期让我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得到新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 女性主义 文学批评 困境 对策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这一时期的欧美国家,并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发展而逐渐渗透到文化、文学等诸多领域。20世纪80年代我国引入了这一外来理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兴盛期三个阶段[1]。然而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日渐兴盛的同时,也逐步陷入到困境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西方理论移植后的“水土不服”引起的。因此,面对“困境”我们要做的是怎样自救,在深入分析陷入困境的原因的基础上探讨解决对策。

一、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特点分析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形成的特点主要有三个:一是批评价值取向上的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创作与批评呈现出齐头并进的特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最初的立场是为了颠覆男权中心,与男权形成二元对立,而新世纪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则明确了“双性和谐”的价值取向。当前我国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目标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性别诗学”。二是批评视野进一步开阔,批评对象除了传统的文学作品,还包括影视剧、网络、杂志、美术、广告,甚至还包括城市建筑。批评角度也更加多元化,不仅包括社会、文化、性别、阶级、哲学、美学等传统角度,还可以从符号学、语言学、叙事学、传播学等角度进行批评。从过去只关注表现社会“精英”人士的文本转向普通女性,体现出强烈的平民意识[2]。三是理论建设学科化。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最初是通过译介西方相关理论作品开始发展的,并在90年代后期成为学者研究的专门课题。在新世纪后国内高校开设了有关课程,并开始培养这方面的教学与科研人才[3]。同时,还成立了一些机构,创办了相关刊物。因此,这方面的学科建设非常明显。

二、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陷入的困境表现

虽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我国已扎根30多年了,但是在理论引进之初没有注意这一西方理论在中国具体文化语境中的理论支撑点,从而导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逐步陷入困境之地。

(一)女性写作“看”与“被看”

20世纪90年代国内经济发展较快,意识形态领域氛围也日益宽松自由。在此背景下,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最初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到此时不再遮遮掩掩了。文化语境变得更加热闹喧哗,充斥着不同的声音。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提倡“身体写作”。这一现象引起了众人的广泛关注。这一概念由法国女性主义批评家埃莱娜·西苏提出的[4]。她认为“女性必须参与写作,必须写自己,必须写妇女。就如同被驱离她们自己身体那样,女性一直被暴虐地驱逐出写作领域。这是由于相同的原因,依据同样的法律,处于相同的目的。女性必须将自己写进文本就如通過自己的奋斗嵌入世界与历史一样。”因此,“身体写作”真正目的并不是单纯强调女性生理上的感受,更注重从女性角度来发现、挖掘过去被隐藏在男权文化下的富有深层次内涵的文化。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受到了金钱主义、消费主义、商品观念的冲击,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所提倡的“身体写作”也陷入了向男权话语媚俗的困境。其中,卫慧、棉棉等部分女性“身体写作”作家所创作的作品过于突出“女性身体”以迎合人们对女性的猎奇心理,从而获得更多经济利益。这背离了“身体写作”的初衷,让女性又一次沦为话语主体的“他者”,从“看者”沦为“被看”的尴尬境地。

(二)“突围”与“陷落”之间的矛盾

在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逐步确立了男权话语的中心地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在批判男权文化,唤醒女性意识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正是男权话语过于强大,而给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尽管每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都反复强调自己是从女性的角度来审视女性的内外部世界。但是这个界限具体是怎么划分的却说不清楚,表现出偏执与狭隘的不足[5]。其实,从女性的角度来分析女性的内心与世界的初衷是为了以女性的立场与感受来客观看待女性世界,不带有任何有色眼镜,以期摆脱数千年来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抑。但是很多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学者越是急于与男权话语撇清关系,划清界限,却越是不由自主地落入男权中心这张大网中。刻意划清界限的做法只能表明在这方面还缺少足够的理论依据支撑。正是如此,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才会过度强调女性应该远离社会,远离人类,从而让自己陷入自说自话的境地中。

(三)批评理论与批评对象之间的矛盾

若将上述两个问题解决了,那么批评家所面对的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说的问题了。具体来讲就是要根据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来对文学作品进行价值评判。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深化,“文学的消费”日渐盛行。诸如“身体写作”、“私人写作”等文学作品中充斥着大量的媚俗作品。而以卫慧与棉棉为代表的“身体写作”作家为了满足广大男性的猎奇心理,毫无顾忌地进行低俗创作。这给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她们并未从美学的视角来分析作品的价值,因此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也缺少相应的价值。卫慧与棉棉的“身体写作”是对传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提出的“躯体写作”的误读,实际上是掌握着话语的男权社会献媚。学者杨飏曾发表文章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批评,他认为[6]:“那种过度强调私人化写作与私人性,以致让二者对立起来的个人化与私人化写作主张必将导致文学与社会脱节。”正是如此,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放弃了对社会的反思与批评,转而只关心自己。此外,关于“身体写作”作家的相关批评理论发展迟缓,形成了两套毫无关联的话语系统,从而让批评理论陷入困境中。

三、造成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而深刻的。通过分析,笔者认为主要由两大原因引起的。

(一)相关理论具有多元性与复杂性的特点

造成任何一种批评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是理论本身[7]。我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本身就是建立在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相关理论基础上的,因此,问题就更加复杂。首先,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流派非常多,形成的阶段性理论成果也多。我国很多学者都是选择性“译介”了一部分西方理论。这造成了中国批评家“译介”方面的不确定性以及中国女性主义理论上的差异性。从理论层面来讲,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不仅是一种纵向的历史过程,还是一种横向的理论过程。从纵向历史进程来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着重揭露了文学实践中存在的“厌女现象”;第二阶段是为了发现女性作家拥有一个属于她们自己的文学,挖掘那些淹没在父权价值观中的历史与主题的连贯性以及艺术价值。第三阶段不再单纯要求公众认可女性作品,而是倡导从本质上来研究文学研究的基本概念,重新修正完全基于男性文学经历的相关阅读与写作的现存理论假定。这三个阶段是一个批判“建构”修正的过程,各阶段的重点都明显不同[8]。从横向来分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存在多个派别,并各具特色。比如,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法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两大主力。尽管都打着相同的女性主义旗号,但都是各行其道。她们虽然都注重女性特点的张扬,但对女性主义的涵义理解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其次,理论自身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也是导致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女性主义批评属于同时期的多种阐释模式之一,与其它理论存在很多联系。多样的身份给文学批评带来了更多需要关心的问题,也形成了多样化的批评视角[9]。同时,也导致了理论方面的自相矛盾。

(二)理论本土化构建还有待完善

理论本土化构建不足是让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10]。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是在矛盾中逐步形成的,通过不断提出理论方面的难题,不断陷入困境,并促使自身不断寻找走出困境的新理论。而我国在这方面却极少有这种理论上的追问。国内大多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文章都是西方批评的回声,并无创新。这就是说,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缺少本土化的自我建构,属于一种“拿来理论”。由于缺少相对统一的标准,没有足够的理论支撑,导致全部批评都是从具体文本出发的。为了文本阐释的需要,不同的批评家对相同的命题会根据不同的文本來进行不同的界定。

四、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走出困境的建议

(一)增进“她们”与“他们”的对话

要想让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这一外来理论中国化,在中国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应该在发展进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通过文学批评理论的本土化,使其适应我国国情,从而发挥出相应作用。目前,该理论已引入国内很多年,大部分男性研究者对此抱着非常冷漠的态度。这从每年的学术研究成果数量就可窥见一斑。其实,与其他西方文论相比,这一西方文论并无太大的差别,无非是带着“女性”这个字眼[11]。不过也正是这个字眼让很多男性研究者躲之不及,担心自己一不小心就沦为其他女性主义批评家共同抨击的对象。不管这些男性研究者是为了避嫌,还是不屑,若长期这样下去势必会影响到西方女性文论在中国的发展。对此,笔者认为只有打破男女性别的对垒,让女性批评家与男性批评家实现良性沟通。在这一前提下共同构建开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这样才能让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得到新的发展动力。

(二)加强对相关理论资源的整合与构建

为了构建起本土化的相关理论体系,首先应做的是对现有的理论资源进行清理。西方女性批评文论是在女权运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与之不同,不仅没有女权运动,也缺少独立的女权理论。最初学者引入的相关理论是为了拓宽国人的视角。我们在学习西方文论的同时,更应关注本土思想与文论实际。只有将西方文论中国化,才能更好地指导本土创作与价值评判[12]。其次,要注重理论方面的自我构建。我们不能只奉行“拿来主义”,应花更多精力在理论的构建上,逐步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本土化理论体系。

总之,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我国已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了,并逐步在中国扎根生长。对于当前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陷入的困境,我们要深入分析原因并积极探索解决对策,尽快构建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体系,以促进这一文论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谨旖.深入探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西方女性主

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进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9):71-72.

[2] 李小江.文学、艺术与性别[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199-199.

[3] 姜波,闻铭.论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困境[J].理论观察,2010,31(3):25-27.

[4] (法)埃莱娜·西苏.“美杜莎的笑声”,[A]//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94-194.

[5] (美)贝尔·胡克斯.女权主义理论:从边缘到中心[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243-247.

[6] 杨飏.躯体写作的意义及局限性[J].文论报,2001,28(1):12-12.

[7] (英)弗吉尼亚.伍尔芙.妇女的职业,伍尔芙随笔全集:第3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96-108.

[8] 肖沃尔特.社会性别研究选译[M].北京三联书店,1998:132-142.

[9] 冯群英.对当前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反思[J].科教导刊,2011,26(20):199-200.

[10] C·雷吉斯特.美国女权主义批评书目导论[A]//约瑟芬·多诺凡.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探索[C].莱克斯顿:莱克斯顿出版社,1975.

[11] 亓程.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困境[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53(2):49-50.

[12] 陶丽·莫伊.性与文本的政治[M].林建法,等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文学批评女性主义中国
“文学批评的理论化与历史化”笔谈
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
英国文学批评的历史轨迹探索
想象一部另类文学批评史
Feminism in The Princess Focu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ess and Her Father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对当代文学批评的几点思考
女性主义的东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