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英联墨赏读

2017-06-14 03:17魏春雷
对联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大字行书书法

●魏春雷

(100142 北京市海淀区亮甲店130号恩济大厦B 座四层中国书画杂志社)

张伯英(一八七一——一九四九),谱名启让,字勺圃,一字少溥,别署云龙山民、榆庄老农,晚号东涯老人、老勺、勺叟,斋名远山楼、小来禽馆。著有《法帖提要》、《小来禽馆诗草》等。

张伯英在近代书坛极有声名,与傅增湘、郑孝胥、华世奎并称四家。 张伯英幼承庭训,对读书写字极有兴趣,十岁时临写《勤礼碑》初露才华,弱冠时已有书名。 其书法早年学颜真卿,后更寝馈北碑,于造像墓志临写不辍。 张伯英早辞官场,深居简出,以给人写字、作画、治印维持生计,时与康有为、梁启超、于右任、林琴南、齐白石等多有往来。

张伯英博学多才,书法而外,也能诗文,识见高迈,感情深挚,颇得好评,而其得意者,则在碑帖鉴定,自谓『平生无他技,惟承家训,辨书帖真伪无所失』,著有《法书提要》七卷,洋洋百数十万言,真知灼见,法眼然犀,至今犹为学界推重。 启功在《张伯英书法集》序言中赞道: 『物聚所好,前贤早有明言,法书名拓,每聚于勺翁门下,实由识力所及,因缘又其次也。 』王羲之《十七帖》就是张伯英所购藏,一时传为佳话。

张伯英写碑,迥异时流,卓然一大家。 此联用笔以简洁见胜,起收转折毫无刻意之处,行笔则沉实而爽健,虽绝少提按,而力透纸背,起收处即便锋芒外露却不觉尖刻,寓痛快于沉着。 横向笔画多舒展流动,有向两边伸展的感觉,字呈横势,富于古意。张伯英虽学碑而能不染时弊,且墨池笔冢,功力精湛,无论大字小字,都给人『恢恢游刃殊从容』的感觉,小字如狮子搏兔,字小而气魄不小,大字更是举重若轻,『以拔山举鼎之力为舞女插花』,气度不凡。启功曾评张伯英书法: 『点画沉着,使转雄强,楹联大字,如在便笺之上,殊不见有意用力处。 始警勺翁于书艺之功,如熔铜铸鼎,只在指腕之间,而莫知其力如何运化至于斯境矣。 』

技术纯熟,笔势自然流畅,所以张伯英笔下的楷书生动活泼,有行书意味,而谙熟的结构与雄健的笔力,更使得他的行书草书能笔笔落到实处,绝无轻率漂浮之失,正如启功所说的『行书中自有刚健之骨,真书中自有生动之趣』。 苏轼论书认为『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这两难,张伯英不但做到了,而且做得不露声色,毫无勉强,不由人不叹服。

『弹豪珠零,落纸锦粲; 繁文绮合,缛旨星稠』系集古句:上联出《魏书· 宗钦传》: 『口吐琼音,手挥霄翰; 弹毫珠零,落纸锦粲。 』豪,通毫; 下联出《宋书· 谢灵运传论》: 『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全联寥寥十六字,美称诗文辞藻华赡、文采风流,而玩味再三,不得不承认,这副对联本身不正是『弹豪珠零,落纸锦粲; 繁文绮合,缛旨星稠』的绝佳之例吗?

篆刻

此处有禅意

●王惠卿

猜你喜欢
大字行书书法
王记寨
行书纳兰性德《长相思》(35cm×35cm)
书法
行书方拱乾《混同江怀古》(33cm×21cm)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脚踏实地
陋室铭(行书)
《红楼梦》(四大名著大字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