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7-06-14 00:04黄会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祥林嫂利用思维能力

黄会成

新课标明确提出:思维能力是指一个人能运用各种符号或信息有效地进行思维,从而进行决策、解决问题,顺利完成思维任务的技术可能性。思维能力包括理解、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论证等能力。而义务教育课程教材的编写,无论从教材体系,还是从选文方面就注重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训练。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千万不要丢掉教材这个本,要充分发挥教材在编排上的优势,利用好教材,注重结合有关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比较、分析、综合和简单的逻辑判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品质。

一、利用语文教材,进行基础知识积累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知识的积累是思维能力形成的基础。语文的字音、字形、词义,经典诗文的背诵及默写,这些都是形成思维能力的基础。而如今有不少教师,就轻视这些方面的教学。他们认为全国卷不考字音字形,因此字音字形就不用再教了。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出现开口读错音,提笔写错字,名家诗文张冠李戴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必须利用好教材打好基础,勿忘语文教学的初心。否则,何谈我们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利用教材。培养学生信息筛选的能力

在阅读中,筛选信息的能力特别重要。根据题干,哪些是重要的信息,哪些是次要的信息,要求精准筛选。课本,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筛选信息的最佳题材。如教课文《祝福》,我们就可以这样设一个信息筛选题:作者多次写祥林嫂的眼睛,有何作用?这就是要求学生在篇幅较长的原文中精准筛选,重点找出有关祥林嫂眼睛的五次描写:顺着眼——顺着眼(有泪无神)——直着眼——瞪着眼一间或一轮。只要能精准筛选出来,学生就很容易从祥林嫂这五次眼神的变化中看出祥林嫂辛酸的人生,一个不断抗争的人生,一个最终被社会吞噬的人生,从而揭示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三、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分析与理解能力是人思维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以具体材料和事实为基础,从思维的具体到思维的抽象。就教材而言,文本材料是基础,但不是简单的筛选出教材信息就行,要根据具体材料进行抽象的思维加工,抓住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把握材料所揭示的本质性的东西。

如《祝福》一文,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为什么说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充分利用这个问,紧扣教材对学生分析、理解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第一,题目本身就能引起学生思考,显然,这里的春天可能就有暗示意义。第二,好奇心引导学生去原文寻找,祥林嫂的春天哪里去了?通过阅读原文,学生发现,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里,祥林嫂的人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悲剧:她是在春天死去了比她小十岁的丈夫,她是在春天里失去了儿子,她也是在新春的祝福中冷寂地死去的。由此,学生不难理解,说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不是指她没有度过自然界四季轮回的春天,而是是指她没有度过人生的春天。

四、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语文教学中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就是培养学生把教材中呈现的事物的共同点归纳在一起的能力。它要求从现象中揭示本质,把具体形象进行抽象化。学生综合概括能力的培養至关重要。

充分利用教材,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如在课堂教学作家作品及背景简介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对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进行培养:请你用200字左右介绍作家作品及背景,然后请你用150字左右介绍作家作品及背景,最后,请你在100字内介绍作家作品及背景。

教《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时,也可以用这种方式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先请同学阅读原文的七个部分,用一句话概括每个部分的意思;然后小组交流成果,合作完成,用两个四字语(8个字)来分别概括七个部分的内容;最后再一次提要求,小组合作完成,每个部分用四个字概括段意,并将成果上黑板展示。其实,很多教材都可以这样来训练学生综合概括能力的训能力。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探讨,虽然不是很完善,但不难看出,重视对教材的挖掘,充分利用好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完全可以办到的。依托对教材的重视与学习,让学生形成各种思维能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这就是编教材的目的。

猜你喜欢
祥林嫂利用思维能力
画与理
论祥林嫂悲剧人生中的笑与哭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祝福》的女性视角解读
废物巧利用
《祝福》中祥林嫂的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