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字一词多义辨析

2017-06-14 00:09方志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多义引申为荆轲

方志华

新课标语文考纲规定,文言文考查120个文言实词,而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现象是必考考点。如何在阅读文言文时准确把握一词多义的字义,下面就“顾”字用法尝试建立梳理一词多义的知识体系。

高中生文言阅读主要来源于人教版课本、读本等,如何利用课本积累一词多义,下面我们选取几篇课文结合具体语境来归纳整理。

《说文解字》“顾,还视也。从页,雇声。”

1.顾的本义,动词,回头看。

人教版必修一《荆轲剌秦王》中两个精场景描写运用了“顾”的本义“回头看”。在“易水诀别”中荆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后“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体现了荆轲视死如归之壮志。在“廷剌秦王”中“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中体现了荆轲随机应变之能力。

必修四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体现了宋文帝北伐战事溃败之态。

由顾的本义“回头看”,而引申为动词“视、看”。

例如在《中国古代散文欣赏》中李白的《行路难》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庄子·庖丁解牛》中“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欧阳修《伶官传序》中“君臣相顾,不知所归”都可归纳为这一词义。

2.顾,动词,顾念、考虑。

《鸿门宴》中的名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则运用了“顾”字“考虑”这一词义,将樊哙这位有勇有谋、赤胆忠心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由顾字的“顾念、考虑”词义可引申为“关心、照顾”,例如:《诗经·魏风·硕鼠》中“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从而可再次引申为“顾忌”。例如:《战国策·秦策三》中“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

3.顾,动词,看望、拜访。

例如《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字除了上述动词词义外,还有以下副词词义。

4.顾,副词,反而、却。

例如《汉书·贾谊传》“足反居上,首顾居下。”翻译为“脚反过来在上面,头却在下面。”

5.顾,副词,不过、只是。

必修一古代记叙散文《荆轲剌秦王》中荆轲私见樊于期,列数秦王对其家人之刻毒,探究其内心想法时,课文中写到“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文本刻画樊将军悲痛欲绝、无计可施之痛苦,同学们可结合语境推断此“顾”为副词,表轻微的转折,解释为“不过、只是”。同样在必修四人物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面对廉颇的百般挑衅与羞辱,蔺相如置之不理,向门客道出其中缘由“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文句中“顾”同样是“只是、不过”之义,体现了蔺相如深明大义的坦荡胸襟,传为后世佳话。

6.顾,副词,岂、难道。

例如:彭端淑《为学》篇“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为“难道”之义。

7.顾通“雇”。酬。

《汉书·晁错传》“敛民之财以顾其功”中“顾”通“雇”取“酬”之义。

8.顾,古部落名。

以上是结合课本及读本梳理了“顾”字的一词多义,除此以外,熟记成语也是一种有效途径。例如“左顾右盼”“顾影自怜”这两个词中“顾”取其本义“回头看”之意;“顾名思义”“不屑一顾”这两个成语耳熟能详,其中“顾”为看的意思;“三顾茅庐”中“顾”为看望、拜访之意;而容易弄混淆的“顾盼生姿”“掉臂不顾”中“顧”却是“回头”之意。而“顾”字引申义中最常见的就是“奋不顾身”中的“考虑”之义和“自顾不暇”中的“照顾”之义了。

综上所述,针对古代汉语中一词多义这个考点,可以通过关注字形、联想词语、熟记成语、整理文句等多种途径来积累、掌握,从而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多义引申为荆轲
兔死狗烹
试论成都方言的社会称谓语
文言实词小课堂
荆轲刺秦王
神奇汉字
荆轲之死
荆轲之死
《锦瑟》赏析
“好+谓词性成分(V/VP)”的组合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