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倾听力与教育力

2017-06-14 23:59李政涛
今日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智慧老师教育

李政涛

“我是你的孩子,所以你要倾听我的话。请不要笑,这不是让你笑的,而是让你听的,否则我不原谅你。”

说这话的是一个美国小姑娘,她还在读幼儿园。

如此不失强硬的话语,表达的不只是孩子的不满、抱怨,甚至愤怒,还有隐含的期待和吁求:请听我说!这种对教师和成年人的吁求,在教育世界里并不鲜见,只不过大多数处于被压制的状态,无法像这个小姑娘一样,以这般鲜明直白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是学生对教师的教育需求:请你倾听我的话,请你认真、仔细地倾听我……

无形中,是否满足学生的被倾听需求,成为学生衡量是否信任、尊重、喜爱教师的一种标尺。

对教师而言,更重要的在于,是否具备足够的倾听力,影响甚至决定了教师是否具有强大的教育力。

有强大教育力的教师,是能够将爱与听融通起来的教师。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心,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前提。然而,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真心、用心、专心的倾听,这样的爱心就无从谈起,我们无法想象一位声称“爱学生”的教师,却不愿、不会、不能倾听学生。换言之,我们无法想象没有倾听的爱……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失落了听,也就同时失落了爱,因为没有了听,就意味着对学生的疏离、漠视,因而无视……

有教育力的教师,往往都有爱的本能,也有倾听的本能,他的“爱”通过时刻把耳朵朝向学生后的“倾听”来表达。在这种包含了爱的倾听里,不仅容纳了丝丝缕缕的关注、同情、悲悯,还容纳了深深的谦逊与宽容,无条件地接纳来自学生的各种纯真与纯粹、稚见和异见、喧嚣与躁动之声,这就是真正的对学生之爱了:不论学生是何种身份、背景、长相、气质,也不论学生的成绩好坏、对老师的态度如何,都不加选择地爱他们,倾听他们的言说和心声。

有强大教育力的教师,是可以将智慧与倾听融通起来的教师。

教育智慧,从来与倾听智慧不可分割。在叶澜教授看来:教师是否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体验学生的情绪,就成了教师能否组织好动态生成中的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教师在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同时,也逐渐学会倾听课堂里学生的心声和发现课堂的活力,教师的教育智慧就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生成。

倾听之所以与“智慧”有关,在于它具有丰富的“思维含量”,有人具体分析道:

教师倾听时,总是伴随着观察、辨别、判断、选择。倾听中,教師的外表是从容的,而脑海里是不平静的,在最短的时间内,甚至在瞬间必须做出教育的决定,或是肯定后的点拨,或是以此展开的议论,或是片刻沉静中的回味、思索,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借题发挥,总之,无不闪现着教师的教育敏感、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的光彩。有时,倾听本身就是处理教育事件的艺术和智慧。缺乏思维的倾听,就失去了意义,失去了活力,最终成了空壳和形式。

基于叶澜对于教育智慧的认识,从倾听的眼光看,形成教育智慧的老师,具有通过倾听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着的课堂教学中最有价值、最鲜活的信息的能力;具有通过倾听敢于抓住时机,根据实际态势及时做出抉择的魄力;具有在倾听过程中善于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调节自己的教育行为以求最佳效果的机制;具有借助倾听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并愿意与教育者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达到如此境界的老师,必然是具有能够将高超的对话能力、倾听能力、教育能力融为一体的老师,是对日常工作充满了创造的智慧和欣喜的老师,也是能在具有智慧内涵的倾听与回应中,感受到精神的满足和享受的老师。

这样的老师,就会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使他们振奋;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这样的老师,总是能够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不断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善于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关注、感受到教师的同在,并因此始终能够使学生觉得教师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悦动和欢跳……

有强大教育力的教师,是得以通过倾听与学生形成共生共在关系的教师。师生关系,不是以谁为中心的关系,不是谁围绕着谁转的关系,因而不是彼此割裂、相互对立的关系,而是一个“共生共在”的关系,是一种“共生体”——因为,课堂是师生共生共长的生命场与家园。这样的共在关系与“共生体”的生成,不是单凭教师一厢情愿的说教所致,它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发自内心的认同,需要感受到来自教师那里的倾听与回应。当教师认真倾听学生,学生必然会感受到教师倾听中的尊重、信任和虚心,这是教师应有的教育品质。

其一是尊重。尊重是人性的起点。尊重比什么都重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尊重学生开始,尊重不妨从倾听学生的倾诉开始,教师的倾听,常常使我们有美妙的想象:认真,微侧着头,脸上带着微笑,给学生以尊重、鼓励、赞许。

其二是信任。尽管学生言说时,不流畅,不清楚,不准确,甚或有错误,教师总是耐心地、专注地倾听。这是宽容,是信任,也是一种乐观的期待。教育亟需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和信任,期待的目光和神情定会感染学生、感动学生。

其三是虚心。学生不仅仅是受教育者,对话的平台是用民主、平等的砖石搭建的,其中透着教师把自己当作受教育者的理念,折射着虚心听取意见的品质。倾听是教师的一种品质,教师的这种教育品质使教师更像学生的知心朋友、可信赖的伙伴、值得尊敬的长者。

一旦学生产生这样的心理感受,自然就会心向教师,逐步与教师建立起情感和思想的纽带,且日趋牢不可破。

通过倾听而实现的师生共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责任,双方各自通过倾听向对方表明:“我听故我在”,展现由于倾听对方而来的在场感、存在感。作为“平等中的首席”的教师,需要通过绵绵不断的倾听与回应,告知并召唤学生:我听故我在,我听故我们同在。

只有让学生通过教师无微不至的倾听,感受到教师与他同在共在,这样的教师,才更能够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改变学生和发展学生,才能充分展现出教育的伟力。

猜你喜欢
智慧老师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