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2017-06-14 17:37徐莲
黑河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合作高效语文

徐莲

[摘要]怎样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内在条件。小组合作学习对打造高效语文课堂起到促进作用,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手段。教师只有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才能呈现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组;合作;语文;高效;课堂

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应是教学形式丰富多彩,课堂气氛热烈,教学知识容量大,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动脑、动口、动手效果显著。小组合作学习是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方式,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还需教师提高认识,规范操作,讲究策略,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对小学语文新课改来说,其意义是非凡的。但在教学实际中,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还不可避免地有学生假自学、假讨论的虚假繁荣现象和不当评价、廉价表扬的现象。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合作欠缺规则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哪个环节的学习都需要一定规则的规范和制约,小组合作学习亦是如此。由于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没有讲明规则,立下规矩,所以在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立即投入讨论,教室里呈现出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然而,有心人也会发现,这只是浅层面的“热闹”,深层面的是“论而无章”。有的小组几个人争着回答问题,却是各自为政,彼此的答案缺乏逻辑和关联,都是一些思维碎片而不成体系;还有的小组,回答问题的只是那么两三个人,其他组员都作壁上观;也有的小组相互推诿,谁也不想承担回答问题的人物,造成了“和尚多了没水吃”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

2.合作缺少实质性

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有的低年级学生在进行小组内朗读活动时,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只管自己读,不顾及小组间的交流,差不多只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面之上,没有达到真正的合作探究的境界,也没有达到小组合作创造新思想的效果,更没有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力量大的优势。他们的学习成果还不能够完全代表一个小组的整体水平,他们的小组活动中还会出现小摩擦,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分享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也影响了学习内容中重点问题或难点问题的解决。

3.合作缺乏丰富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往往只是小组组员围拢在一起的单一性讨论,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地讨论。小组成员也缺乏明确的分工,出现合作时“一窝蜂”,汇报合作成果时“无人问津”。长此以往,学生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不过是大家坐在一起“乱呛呛”而已,慢慢会对小组合作学习失去兴趣。没有热情的小组学习,成了一潭死水,学生的激情没有得到释放,思维没有得到激发,何谈高效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会出现个别学生趁机“打酱油”,与周围组员说一些与课堂学习无关的话题,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还影响了别人,从而降低了合作学习的效率。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对于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要讲究策略方法,才能真正上好每一节语文课。

1.角色定位要准确:教师多元化,学生变主体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权威,学生是听众;教师是控制者,学生是受控制者。而小组合作学习中突出较适合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是多元化的既可以是促进者,也可以是参与者,更可以是调控者和激励者。教师既可以提建设性的建议,也可以不过多干预,但也不会对学生遇到的难题袖手旁观。传统课堂教学展示的是老师的精彩,高效课堂展示的是学生的精彩。

2.内容要把握时机:内容确立准确,时机把握恰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习内容的确立和点拨时机的把握。教师要抓重点、难点内容,科学、巧妙设计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注重方法的指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展示后,能让学生质疑、调拨、评价的要让给学生,学生不能做的或者做不到位的,由教师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独到新颖之处和错误不足之处进行恰当的点拨、评价、总结,使学生的学习更深入。

3.目标要指明方向:学习目标明确,指引学习方向

课前语文教师要出示学习目标,以学生为出发点,目标要简洁而准确,学生明白了本节课要学会哪些知识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适时的评价与鼓励对学生的积极作用无处不在,要使学生整堂课都处于热情主动参与的情景中。

4.自学方式要多样灵活: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当点拨

课堂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自学。根据自学提示采用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组长亲自挂帅,组长点兵,组内推荐,组员请战,代表小组回答问题,展示有分工有帮助,其他小组补充,这样让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当合作学习也无法解决问题时,教师一定要讲。讲解时,遇到学生结合问题回答很准确,教师可适当进行评价。

5检测练习要学以致用:限时完成,作好记录

对于检测或做练习册,教师最好是每道题都限时完成。学生做题时,教师可关注以下内容:一是学生科学的坐姿;二是哪些题是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或对桌、小组内能完成的;三是哪些是必须由老师讲的。有些简答题需要学生记下来,教师采用听写,根据情况,把学生不会的、较难的字写在前后的黑板上,学生们根据需要去寻找,之后对桌互批,小组长再查。小组长根据整理的记录,再汇报完成情况,这样会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显著效果

上好语文课,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始终将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中,感受到柳暗花明的豁然开朗。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会发现打造高效课堂效果非凡,会看到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等方面的可喜变化。

1.课堂出现新常态,教与学的方式都改变

建立以学生学习主体和主动学习为特征的课堂新常态,从根本上实现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效促进了师生教学相长。教师把课堂放心地交给学生,对学生的态度也和蔼可亲了,更让学生亲近和信服了,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会上个新台阶。

2.学生学习更主动,学会团结合作互助

学生在这样和谐奋进的气氛中,小心翼翼担心批评的不安全感没有了,心静了,专心学习了。通过互助互学、小组合作,学生学会了合作,懂得什么是团结,体会到助人是一种快乐,受助要感谢。小组长那份责任、小老师那份美气让教师有一种说不出的喜爱,由衷地赞叹,学生们的能力想多强就有多强,学生们的未来无可限量。作为教师看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成长变化,职业幸福感会油然而生,成就师生幸福人生。

3.回归教育本真,培养做人良好品德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了教学相长的体会,从学习到做人,从知识传授到人格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证明,以学生学习主体和主动学习为特征的一节好的语文课,是小学语文教育回归原本的学习模式。教师也会深切感受到,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不仅仅是学生学会了语文知识,提高了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做人的良好品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把小组合作学习常态化,当成一个准则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才能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进一步展开思路,语文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教育思维方式、教学行为方式应贯通于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最终融会贯通,生态即自然。

参考文献:

[1]张刘祥,金其生.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學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合作高效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