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实施途径

2017-06-14 17:47
今日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法治青少年学校

专门课程。法治教育与德育课程紧密结合,适时、相应修订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完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学校根据大纲要求编写法治教育教材,在地方课程或者校本课程中设置法治知识课(必修或选修)。

教学方式。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法治教育内容,并将法治教育内容落實到各学科课程的教育目标之中。综合采用故事教学、情景模拟(如法庭模拟)、角色扮演、案例研讨、法治辩论、价值辨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可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将真实法治案例引入课堂教学,注重学生法治思维能力的培养。

多学科协同。在各学科课程中挖掘法治教育因素,如,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典型事件,向学生进行公平正义、违法责任等方面的教育;历史教学要关注法治发展史的教育,重点讲述依法治国的历史范例;生物教学要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生命、尊重人权的教育;体育教学要对学生进行遵守规则、崇尚公正的教育,等等。

主题教育。充分利用主题教育、校园文化、党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全过程、全要素开展法治教育。将安全教育、廉政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国防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禁毒教育等专题教育,与法治教育内容相整合,一体化设计教学方案。在活动中融入法治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感悟。

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把法治精神、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落实在学校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广泛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情景剧展演、辩论会、理论研讨、法治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法治实践活动。在校园建设中主动融入法治元素,利用宣传栏、招贴画、名言警句等校园文化载体,宣传法律知识、法治精神。

学生自我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实际,引导、支持学生自主制定规则、公约等,逐步培养学生参与群体生活、自主管理、民主协商的能力,养成按规则办事的习惯,引导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实践中感受法治力量,培养法治观念。积极支持学生组建法治兴趣小组、法治实践社团等,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以适当方式研究法治问题、参与法治实践。

社会实践教育。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法治社会实践活动。各地要根据实际,积极建设综合性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在司法机关、相关政府部门或者有关组织、学校建立专项的法治教育基地。在统一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安排相当比例的法治实践内容,让学生在真实的法治实践情景中进行学习。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加强与社区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社区法治服务活动。

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参与。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等国家机关、律师协会等社会组织,要深入学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与教育部门、学校合作开发法治教育项目,为学校提供相应的法治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鼓励法律工作者、研究人员为学校开发法治教育课程、开展专题法治教育活动提供支持。

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利用学校网站、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及教师、班主任或辅导员的个人社交平台进行法治宣传,增强网络法治教育的吸引力。

推动家庭与学校形成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合力。积极引导家长重视家庭美德和家庭文化的建设,成为子女学法、守法、用法的榜样。制定家长法治教育手册,提高家长对孩子进行法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整理

猜你喜欢
法治青少年学校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青少年发明家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学校推介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