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袋苹果黑点病的防治技术

2017-06-15 15:18曹玉逊
农业知识 2017年18期
关键词:黑点喷药套袋

套袋苹果黑点病的防治技术

苹果果实套袋后,表面产生的形状不同、大小不等、褐色至黑色坏死斑,统称为“套袋苹果黑点病”。一般年份损失3%~20%。

症状类型:黑点型:病斑为黑色或褐色,较小,病组织干枯,病斑外缘的寄主细胞木栓化,果实生长后期不再扩展。褐斑型:病斑为红褐色或浅褐斑,病斑内无黑色病变组织,病斑大,采收后也能继续扩展,主要发生在果实生长后期。黑斑型:病斑为黑色或深褐色,或病斑内有黑色组织,病斑大,采收后能继续扩展,主要发生在果实生长后期。内变型:病斑凹陷,果肉硬化或变褐坏死,病斑表皮完好或部分坏死,属生理病变,与病菌侵染的关系不大。

发病时期: 8月中旬前后,袋内达最高温度,果面上病菌的种类有一个质的变化,病菌的种类差异较大。

发病机制: 8月中旬前:病菌以粉红单端孢和链格孢为主,病菌主要在残存花器和果实表面。果实于7月上旬前后,气孔向皮孔的转化期,果皮幼嫩,对病菌敏感。若6月下旬至7月中旬多雨,袋内湿度高,花器和果实表面,病菌大量繁殖后,从幼嫩果皮或皮孔侵染。由于幼果抗病性较强,病菌侵染后扩展很小,因此,形成黑点病病斑。8月中旬后:病菌以顶枝孢、链格孢和镰刀菌为主,气流传播到达果实表面。秋季袋内湿度大,遇降雨后湿度更大,病菌在果实表面大量繁殖。果实于9月上旬前后,迅速膨大,表面形成大量微小裂口。若袋内湿度高,伤口不易愈合,大量病菌可从伤口侵入。近成熟的果实抗病性差,病菌侵染后扩展很大,形成褐斑型、黑斑型病斑。顶枝孢和镰孢菌侵染常形成褐斑型病斑。链格孢侵染常形成黑斑型病斑。8月中旬后,果实膨大速度过快,或营养不足,果肉细胞发育不良,遇剧烈变化的环境,发育不良的细胞坏死形成内变化病斑。实际就是“苦痘病”或“痘斑病”。

防治措施: 一是强壮树体,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主要是增施有机肥,增强树体的抗病能力,并合理整形修剪,打开光路,避免过度环剥,增加叶面钙肥、硼肥的使用,喷施爱多收增强细胞分裂与活性,重视花前的地下用肥与浇水。苹果采收后及时追施有机肥,8月中下旬及时追施磷钾肥,这两个时期追肥能显著增强树势,提高果树的抗病能力。二是严格套袋前喷药。一般采取内吸与保护剂结合施用,套袋时间要避开中午高温,以上午8~11时和下午2~5时为好,且在喷药之后雾滴干后及时套袋。套袋最晚的果实应喷药3~4次,套袋延长时间不要超过所用药的药效期。套袋前药剂防治是防治该病的关键。一般来讲,发病果实都是由于套袋前杀菌不彻底所致。因此,从花后7天开始喷第一次药,以后每隔10~15天喷一次,套袋前一般至少需喷药两次。如果花后至套袋前降雨多,则喷药间隔期变短,次数也要增多。另外,药剂预防要把握两点:在药剂选择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既经济实惠效果也较好。也可选用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喷克可湿性粉剂、50%新灵可湿性粉剂等药剂。喷药必须均匀、细致,用药量要足。三是按技术规程套袋。首先要选质量好的果袋,然后看其是否需要浸液,再继续按持袋、撑袋、推果、合拢袋口、封口的顺序完成操作,重点注意捆扎口要向下压,通气口要打开。套袋时一定要把透气孔撑开,这样遇雨时才能及时将雨水排除袋外,使袋内透风、干燥。四是及时排水。7~9月,如果降水较多应及时排水,避免长时间积水。

(曹玉逊 山东省莱州市郭家店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邮编:261434)

猜你喜欢
黑点喷药套袋
乐昌柰李“炼金术” 套袋果身价十倍
白菜长黑点还能吃吗?
基于PLC 果树喷药机控制系统设计
茄子四种『黑点子』病巧防治
果树喷药巧时期
高温天气果园喷药有“四大禁忌”
救命的黑点
果蔬上长了黑点还能吃吗
盛花后45天套袋对苹果品质和防御病害最有利
套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