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年段课外阅读进课堂的模式

2017-06-15 00:46王海燕
师道·教研 2017年5期
关键词:时事新闻整本书国学

王海燕

近年来,阅读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全民阅读的时代在悄然来临。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除了大力提倡和推荐学生的课外阅读之外,我们还能在课堂上为拓展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做些什么?

一、淘金山小学中年段课外阅读进课堂的模式

对于我校中年段学生来说,由于在低年段已经打下了较为扎实的识字基础,所以到了中年段,他们在阅读对象的选择上,范围比较广泛,涉及到中外儿童名著、中国传统经典原文、时事新闻、短篇文章等不同内容。针对阅读对象的不同,我们阅读课堂的开展方式也不同。

1. 整本书阅读。中外儿童名著以儿童小说为主,它们以其鲜明的角色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丰富的情感内涵吸引着无数的孩子。对这部分书的阅读,我们要求阅读整本书并能有所感悟和体会,做到“好读书,求甚解”。为了便于统一进步,同时能够随时追踪,让阅读落到实处,我们将整本书阅读课分为三种课堂:启航课,引导课和分享课。其中,启航课侧重让学生了解这本书的大体背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老师会在课堂上用5-10分钟的时间来推荐即将阅读的书籍,通过介绍作者、介绍书评、介绍写作背景、引入情节等等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有背景的阅读。引导课则是在学生阅读将半时,通过小检测、小书评、读后感、情节赏析、语言赏析等不同形式对他们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解。最后的分享课是整本书阅读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堂之一。在分享课上,学生以介绍、朗读、表演、竞答、辩论、评价、分享感受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展示自己对一本书的理解,并与同学进行思想碰撞,在交流中拓展阅读一本书的广度和深度。

2. 中国传统经典原文阅读。中国传统经典凝聚着古代先贤的智慧和思想,对于学生的修身、治学、为人都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但是这部分作品,也因为其语言的晦涩以及部分思想的陈旧,而不可能全部让学生阅读。所以,我们专设国学课,在采用《国学》教材的基础上,再一次披沙拣金,古为今用,引导学生对经典的涉猎。在课堂教学上,《国学》的讲授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汉语的音韵之美,感悟先贤的道理之精深,老师加以点拨。为了进一步激發学生对经典的学习兴趣,我校还在“语言艺术周”上开辟“闯关”专栏,让学生争先恐后背诵《国学》篇目。

3. 时事新闻的阅读。新型媒体的崛起催生了这个时代的信息爆炸。作为新时代的公民,了解时事、参与时事的能力、广闻博知的素养必不可少。可以说,对时事新闻的阅读、思考、评价,也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惜,这部分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课堂教学中是薄弱乃至缺失的。为了养成学生阅读时事、思考时事的好习惯,我们将课前的三分钟定为“新闻评论”时间,由学生轮流到讲台前讲述并评论前一天刚刚浏览到的新闻,既能见出学生在阅读中提取信息、综合概括的功力,又能锻炼他们的表达思辨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二、淘金山小学中年段课外阅读进课堂的配合措施

作为植根于教学的探索,我们的研究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家长的全力配合。只有从校园到家庭都营造出浓郁积极的阅读氛围,学生才能真正爱上阅读并脚踏实地去阅读。

1. 学校阅读氛围的营造。保证书源充足。学生的书源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学校图书馆、学校每学期为每个班级购置的50本10种图书、班级的图书漂流。而在图书的布置上,学校尽量做到学生随时随处能取书来看,比如大厅、走廊、休息处均设有书架,学生可以自由取阅。保证阅读时间。学校将每周的三个午读时间定为自由阅读时间,学生在这个时间段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学校还提倡睡前30分钟让阅读安抚睡眠的习惯,以此来保证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有效的激励措施。学校每个学期针对学生阅读都设有专门的奖项,鼓励热爱阅读并大量阅读的同学。同时,学校充分开展阅读活动,如读书月、语言艺术周、故事大王、国学经典闯关等等,将阅读的乐趣最大化。

2. 家庭阅读氛围的营造。设置家庭阅读时间。每个家庭根据自己情况每周设置两次以上的全家阅读时间,共享阅读的美好时光。行走书城。定期带孩子到书城寻找和阅览图书,定期带孩子到图书馆借阅图书,感受全社会的阅读氛围。故事爸爸/妈妈进课堂。每班每周安排一名家长利用午读时间走进学校,与孩子分享喜欢的故事。由家委会组织班级户外亲子阅读分享会,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分享阅读感受。

责任编辑邱丽

猜你喜欢
时事新闻整本书国学
《论语》整本书阅读
“垂”改成“掉”,好不好?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论时事新闻的著作权保护问题
时事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时事新闻的不保护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