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职经管类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7-06-15 00:06王威然彭仁孚
财会学习 2017年10期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解决对策

王威然+彭仁孚

摘要:为加快推进湖南高职经管专业发展,由长沙民政职院商学院院长方玲玉教授牵头,2016年10月组织了对湖南湘西北四所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调研活动,通过湖南高职院校经管类院系层面的交流,找出发展中存在的困惑,提出相关解决对策,共同推动湖南高职经管类专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湖南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一、湖南高职经管类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群顶层设计不足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有部分高职院校因为师资条件、经费投入等原因,专业开设比较单一,没有形成专业群。有些高职院校专业群定位不准确,没有与所依托的地方经济或产业群紧密对接。有些高职院校为了解决生源问题,没有进行有效调控,专业规模不均衡,传统优势专业一家独大,新专业开发不足。同时高职院校一些专业同质化严重,如会计专业,可能导致人才过剩。

(二)专业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

在专业定位上,存在不够清晰的情况,尤其是各个高职院校专业趋同化。同一个专业,三年制中专、五年制大专、三年制大专如何定位、如何接续没有明确的定位和差异,造成课程开设的混乱。同时,专业定位在企业对接需求、结合学生自身意愿上有明显不足,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三)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不足

有些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不系统、不全面,没有依据岗位要求和市场变化开设或调整。具体课程改革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改进不明显,“教、学、做”一体的理念没有落实到位。课程建设上各高职院校水平也参差不齐。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数量较少,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不够完善。

(四)整体师资水平有待提升

高职院校大部分由中专、职业大学、成人高校和少数高专转型或合并组建而成,其教师水平与教学要求有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一是经管类教师大多承担了较多的教学任务,加上科研、毕业设计指导等任务,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知识更新和教法提升。二是在教师年龄结构严重不合理,50岁左右或以上的教师比例较高,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严重不足,教师队伍断层现象比较严重。三是一些新兴行业如电子商务发展太快,教师不能快速感知而调整教学内容,同时教材、实训软件也有明显的滞后现象。

二、湖南高职经管发展的解决对策

(一)统筹监管与调控,促进特色发展

省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大对职业院校布局和专业、专业群设置的调整力度,卓越院校的建设也应当根据行业产业进行布局,既要重点发展又不让资源过度集中,体现在“十三五”规划中。

各级政府和举办单位将学校与专业布局规划纳入当地产业发展规划,推进专业群建设与当地产业协调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促进和引领当地产业转型升级。

经管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技能抽查专业指导委员会、协会等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供学校参考,促进湖南高职经管类专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省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借鉴其他省份的有效做法,对专业开设提出正面和负面清单,引导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条件和师资情况对专业进行取舍,确定合理规模与发展方向。

(二)推进经费统筹,适度傾斜投入

政府要加大經费统筹力度,进一步强化绩效考核、以奖代补等制度和政策的落实,使所有高职院校均达到人均经费拨款标准,引领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以及就业经费、扶贫和移民安置资金等各类资金投入职业教育。

各高职院校尤其是理工类或医卫类性质的院校,对经管类专业建设进行适度傾斜,补足短板,将投入产出原则运用到专业建设投入中,促进经管类专业做出特色,树立品牌。

(三)充实师资队伍,动态调整

一是各地主管部门要切实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建立符合职教特色的教师招考制度和职称评定制度,鼓励更多的年轻人从事职业教育事业,改善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专业背景结构,增强社会感知能力。二是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经管类专业“双师型”教师认定和评聘标准,提高“双师型”教师待遇,引导更多教师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水平和比例。三是以待遇、岗位、感情、发展机会等多种手段,引导企业“能工巧匠”与学校专任教师之间互通互用,定期轮换。四是完善校企合作培养教师的机制,采取在岗轮训、顶岗实践、挂职锻炼等方式和途径,做好专业教师的在职培训和实践操作。

(四)强化质量保障,实行分层评价

一是各高职院校要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设立质量监控部门,安排专门人员,健全自我评价机制,完善技能抽查、毕业设计抽查导向制度,提高经管类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应建立本地区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诊断与改进体系。三是省职业教育主管部门改进技能抽查和毕业设计抽查的考核和评价方式,实行分层考核,增加考核的公平性和对考核标准的响应度。

(五)强化交流和合作,推进资源共享

一是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手段开展交流,提高交流的参与度。如学校之间定期互访、院系主任年会、专业建设交流会、培训进修、教材编写、资源库建设等平台,利用面对面座谈、电话、QQ、微信等形式,加大校校之间、院系之间、专业教师之间等各种层面的交流力度。二是各高职院校之间进行资源共享,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在人才培养方案、培训进修信息、优秀教材选用、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三是由省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出台指导意见,借鉴本科“访问学者”制度,建立高职院校之间的“访问教师”制度,以一个学期为节点定期相互或交叉派遣对等人员,以教师指导、课程开发等为重点,全程参与所在团队教学活动,言传身教,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5)》.

[2]《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专项督导报告(2014)》.

[3]湖南职成教育信息网http://zcc.hnedu.cn/.

[4]湖南各高职院校网站.

(作者单位:王威然 娄底职院会计学院;彭仁孚 湖南电气职院经管系)

猜你喜欢
经管类专业解决对策
基于CDIO理念的经管类专业《运筹学》教学改革探讨
余额宝的理财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论中小型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及分析研究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基于课堂教学的高职经管类专业教育科研优化思考
基于学生社会能力培养一体化的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优化研究
基于VBSE创业版创新创业型经管类人才的培养
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