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阈下英文政治演讲中隐喻翻译的探究

2017-06-16 08:27刁薇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目的论隐喻

刁薇

[摘要]英文政治演講中,演讲者为表达其政治立场和主张,通常采用隐喻的修辞方法。在翻译英文政治演讲中,隐喻翻译是翻译的重点和难点。论文以目的论为视角,分析了伊万卡2016年RNC演讲中的隐喻类型,从目的论的三原则探究英文政治演讲中隐喻的翻译策略,即保留喻体、转换喻体、省略喻体和补充喻体。

[关键词]目的论;英文政治演讲;隐喻;隐喻翻译

一、引言

2016年正值美国总统换届选举,全球对于此次竞选给予高度关注。许多政治家为使其政治立场和个人用意合理化、合法化,通常在演讲中借助隐喻以博得群众信任、说服民众支持其政治主张,从而帮助演讲者达到交际目的,实现政治诉求。伊万卡·特朗普2016年RNC演讲已成为中国社交媒体热点,转载次数居高不下,成为近期的热点演讲视频,而演讲者运用了大量隐喻,但目前没有学者对其隐喻翻译进行探究。为此,本文将从目的论的视角下探究政治演讲中的隐喻翻译,以期能为英文政治演讲中的隐喻翻译带来启示和参考。

二、目的论视角下的文本分析

德国功能派学者莱斯指出,为实现译者翻译目的,文本类型能够帮助译者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所以源语文本类型的确定对于译者来说,至关重要。根据莱斯的文本类型分类,源文本可为四种文本类型:信息型文本、表达型文本、呼唤型文本和视听型文本。信息型文本的功能在于向读者陈述客观真理或现象;表达型文本的功能在于使读者产生美学效果;而呼唤型文本则对读者产生呼吁功能。

2016年7月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伊万卡发表了此次演讲,主要内容涉及到唐纳德·特朗普的竞选优势、保护妇女和儿童权益、女性同工同酬等问题,旨在帮助其父在费城赢得所有民主党支持者选票。源文本来自《华盛顿邮报》官网,网络中文版由胡兴文翻译。从文本功能角度而言,根据莱斯的文本类型,其演讲对受众者具有呼吁功能,期望更多人能支持其父参选,所以源文本属于呼唤型文本。其交际目的是对外宣传唐纳德的政治主张,赢得更多支持力量,从而提升竞选的竞争力。所以译者在翻译该演讲过程中,既要忠实于原文、表达演讲者的内容和主旨,更要了解演讲者的目的以及受众者的文化差异。

三、伊万卡演讲中的隐喻以及隐喻类型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与认知方式。在现代隐喻理论中,语言学家莱考夫和约翰逊指出,概念隐喻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域,即始源域(source domain)向目标域(target domain)映射(mapping)的过程。始源域是具体的,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的,而目标域则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政治语篇中大量运用隐喻表达政治家们的立场、观点和看法。汤普森在他的文章《没有隐喻的政治就像无水之鱼》(Politics without Metaphor is like a Fish without Water)中提到了“政治缺少了隐喻,就像鱼离开了水一样;隐喻之于政治正如水之于鱼。”隐喻在政治语篇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政治语篇的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化,更涉及到不同文化。笔者对伊万卡演讲中的隐喻进行了分析,大致可以分成三种隐喻类型,即战争隐喻、建筑隐喻和家庭隐喻。

(一)战争隐喻

(1)Tn his own way,andthrough his own sheerforce ofwill,he sacrificed greatly to enter the political arena as an outsider.

(2)I have seen him fight for his family.I have seen him fight for his employees.I have seen him fight for his company.And now.I atn seeing him fight for our country.

在她的演讲中,频繁出现了“fight”,“fighter”,“arena”,“sacrifice”等词汇,大量运用了战争隐喻表达此次美国竞选的激烈程度。其中“战争”是始源域,“总统竞选”是目标域,“战士”是唐纳德·特朗普,运用战争隐喻更能突显总统竞选的激烈程度,也展现了其父在总统竞选中所作的努力。

(二)建筑隐喻

(3)In ourbusiness,youte not abuilder,unless youve got a building to show for it,or in my fathers case,city skyines.

(4)This is the fighter,the doer that you have chosen as your nominee。in ways no one expected。this moment in the life of Our country has defined a mission and given it to an extraordinary man.

演讲者将美国政治隐喻为建筑,“建筑”是始源域,“美国政治”是目标域。在演讲中出现了“builder”,“doer”,“developer”词汇,不仅实指其父所经营的地产生意,同时她将建筑行业的工人、实业家、开发商等词映射到美国的政治中,表达美国的政治如同建筑一样,需要建设者与实干家不断开发和完善。这种建筑隐喻表达出唐纳德·特朗普愿意与美国人们一道,共同建设国家,再次让美国强大起来的愿望。

(三)家庭隐喻

(5)He taught us that there is nothing we cannot accomplish,if we malty vision and passion with an enduring work ethic.

演讲中出现了“marry”,“breadwinner”这些出现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词汇,演讲者把自己的事业比作“爱人”,借此表达其父希望她能全身心投入到自己事业中,“事业”是始源域,“结婚”是目标域。通过家庭隐喻的表现手法,体现了唐纳德对工作充满热情、以身作则,从小加强对女儿的教育和培养。

通过对源文本中隐喻的解读、对隐喻类型的分类,有利于译者对源文本中隐喻的理解,为隐喻的翻译做好铺垫。

四、目的论三原则下隐喻翻译策略

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翻译家莱斯(Reiss),弗米尔(Vermeer),诺德(Nord)等相继创立和发展了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强调翻译是一种具有交际属性和文化属性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带有一定的目的或意图。因此,翻译活动的目的或意图即为翻译标准。翻译目的论的三原则是: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其中,目的原则是首要遵循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服务于目的原则。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目的决定翻译行为,决定翻译方法的选择。英语政治演讲中的隐喻可以折射出文化特征和思维方式差异,因此,译者应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更好地向听众表达演讲者的观点和意图,从而达到其交际目的,实现政治诉求。对于英语政治演讲中的隐喻翻译,建议译者可以采取保留喻体、转化喻体和舍弃喻体以及补充喻体这四种翻译策略。

(一)保留喻体

“目的原则”指每一篇文本都有一定的目的,并且应该为这个目的服务。在译入语文化中,通过交际情景实现目的和意图,决定翻译目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受众者,他们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自己的译文期待和交际需求(李莉,杨玉,2016)。凭借出众的外形、优雅的谈吐和优秀的演讲口才,伊万卡2016年的RNC演讲在中国各大社交网站的转载居高不下,得到许多中国观众的欣赏和关注。因此,译者要关注目标语受众者的文化期待,确保在演讲译文中,观众能够在短时间内理解演讲内容、了解美国文化,从而实现交际目的,实现演讲者的政治诉求。鉴于此,笔者认为保留喻体的处理方法可以满足上述要求。

(6)In his own way and through his own sheer force of will,he sacrificed greatly to enter the political arena as an outsider and prevailed against a field of 16 very talented competitors.

译文:作为一个局外人,他以自己的方式,通过自己纯粹的意志力为进入政治领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战胜了16位才华横溢的竞争对手。

在演讲的第一部分,伊万卡简单介绍了父亲参选经历。她运用了战争隐喻的表现手法,在激烈的党内竞选中,非政界出身的唐纳德,击败了党内其余16位对手,成为共和党内票数最高的总统候选人。在她看来,政界竞选如同战场,成绩的取得着实不易,所以她用“sacrifice”,“arena”,“prevail”和“competitor”这些词形容父亲在竞选中获胜的艰难。因为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相类似的隐喻表达,所以译者保留喻体,采用直译方法,隐喻翻译的处理能被目标语受众者接受,这符合目的原则要求,中国观众可以感受到唐纳德在激烈的竞选中获胜的不易。

(二)转化和舍弃喻体

“连贯性原则”中的“连贯”是指译文在受众文化中的连贯,是目标语文本中的连贯,即目标语读者对译文有正确、合理的解读。受到不同的语言、思维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人情和社会制度等诸多因素影响,人们对于同一客观事物观察和理解的角度也不尽相同。隐喻的表达也是受到语言、思维习惯和民族文化影响,所以对同一事物的表达,不同的民族会采用不同的隐喻表达方式。当同一种事物现象出现在不同的文化中。有时会有相似的表达。英文政治演讲具有时效性,为了让目标语观众能够在短时间内理解演讲内容、了解美国文化,译者可采取喻体转换的翻译策略;当同一事物只单独存在于某一文化中时,根据连贯原则,译文必须要符合目标语的文化和表达方式,同时译文要被目标语观众理解和接受,这时需要舍弃喻体,否则目标语观众将难以接受和消化。

(7)Women are paid equalIy for the work that we do,and when a woman becomes a mother。she is supported。not shut out.Women represent 46 percent of the total U.S.1abor force.and40percent of American households have female primary breadwinners.

译文:女性与男性同工同酬,当她成为母亲,她会受到支持,而不是被拒之门外。妇女占美国总劳动力的46%,女性在40%的美国家庭中是家里的顶梁柱。

女性同工同酬话题是美国社会的热点话题,作为女性,伊万卡也在此次演讲重申了唐纳德对于这一问题的观点和解决办法,即在美国职场中,实现女性的同工同酬。当提到女性在职场中的重要性时,演讲者运用家庭隐喻的表现手法,“breadwinner”这个词字面意思是“面包获得者”。在英语中,根据牛津高阶第7版英汉双解词典中的解释,这个词表示“赚钱养家的人”,即“breadwinner”is a person who supports their family with the money they earn。如果按照单词字面意思,把这句话翻译成“妇女占美国总劳动力的46%,女性在40%的美国家庭中是家里的面包获得者”,那么中国的观众对演讲者的这部分内容理解会有偏差。在中国的文化中,我们也有类似的隐喻,把“赚钱養家的人”或者说“养家糊口的人”称作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所以,译者在翻译这个单词时,采用转化隐喻的处理方法,便于目的语观众对源语的理解,实现交际目的。

(8)He cant bear the injustice of college graduates who are crippled by student debt and mothers who Cant afford the cost of the childcare requked to return to work to better the lives of their families.

译文:他也不能忍受大学毕业生因学生债务、母亲因负担不起托管费用无法回去工作改善家庭生活所遭遇的不公。

在此次助选演讲中,伊万卡多次表达了父亲对当今美国社会弊病的痛恨,从而造势宣传父亲的改良主张。在描述大学生因学费负债时,她用了“be crippie by”这个短语,英文原意是“跛的、残疾的”。如果译者采用直译的方法,不对隐喻进行处理,则译文是:他也不能忍受大学毕业生因学生债务而残疾。这样会对目标语观众带来误解,所以译者在翻译中舍弃了这个隐喻。

(三)补充喻体

忠实原则强调文本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即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忠实。由于目的论三原则中目的原则是首要遵循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都是服从于目的原则。因此,翻译目的决定译文对源文的忠实度,忠实原则是目的原则下的忠实。源文本只是一个信息文本,译者可根据翻译目的或意图,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或翻译方法。隐喻反映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所以在不同的语言中所运用的隐喻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在对隐喻进行翻译时,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译文与原文无法字字对应的情况。根据目的论的三原则,目的原则是首要遵循原则,所以在翻译过程中遇到上述情况时,以目标语观众的理解和接受度为准,根据源文本信息选择翻译策略。因此,在源文本中有些表达运用无隐喻手法,但在目标语中却有类似的隐喻表达方式,此时译者可以在译文中补充喻体内容。

(9)Real people are hired to do real work.Vision becomes reality.When my father says that he will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he will deliver.

译文:实人用来做实事,愿景变为现实。当我父亲说,他将使美国再次伟大,他会言必信,行必果。

这部分在演讲的后半段,伊万卡结合唐纳德的竞选口号“To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讓美国再次伟大),表达了如果自己父亲当选,他将扭转经济颓势,恢复美国伟大的坚定决心。这句话中的“deliver"这个词表示“履行、实现(承诺)”的意思,如果译者直接翻译成“他将履行承诺”,这样不足以体现唐纳德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坚定决心。在汉语中,我们也有类似“说到做到”的表达方式,所以译者选择“言必行,行必果”。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贬词语褒用,表示人说到做到,恪守信用。所以,译者在翻译时采用补充喻体的策略,选择有利于目标语观众理解的词语,同时在语义上也更能表现唐纳德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决心。

五、总结

在目的论指导下,笔者首先分析了伊万卡助选演讲的文本类型和交际目的,此次演讲对受众者具有呼吁功能,期望更多人能支持唐纳德参选,所以源文本属于呼唤型文本。其交际目的是对外宣传唐纳德的政治主张,赢得更多支持力量,从而提升竞选的竞争力。由于演讲中大量运用隐喻的修辞手法,根据语言学莱考夫和约翰逊的隐喻概念,笔者将源语文本中的隐喻主要分成三大类型:战争隐喻、建筑隐喻和家庭隐喻,隐喻的分类对隐喻的理解和翻译扫清了障碍。翻译隐喻时,在目的论三原则指导下,笔者认为译者采用了保留喻体、转化喻体和舍弃喻体以及补充喻体这四种翻译策略,以目标语受众者为中心,灵活地调动跨文化知识,忠实表达了源文本中的隐喻实质,使译文达到了交际目的。由于本篇未对源文本中的其他隐喻类型做出分析,也未从心理认知和思维方式等其他方面对隐喻的翻译做出分析,所以隐喻翻译策略的阐述部分有待完善。

猜你喜欢
目的论隐喻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活的隐喻》
描写·对照·隐喻——阿来《瞻对》艺术谈
“目的论”视角下西安高校简介翻译探究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目的论视角下的影视剧字幕翻译研究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