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单手肩上投篮动作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与建议

2017-06-17 14:21刘华军
体育时空 2017年5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分析

刘华军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5-000-01

摘要投篮是篮球进攻技术中最重要的一项,它是结束进攻获得得分的最主要手段。而单手肩上投篮又是诸多投篮技术中最实用的技术之一。如何通过一些有效的辅助手段来提高投篮动作的练习效果是每位篮球教练员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运用人体解剖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从投篮的基本姿势和投篮过程两大方面对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的动作结构进行分析,对提高单手肩上投篮的稳定性和规范性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单手肩上投篮动作的教学训练提出指导。

关键词投篮动作 分析 教学效果

一、从人体解剖学和运动生物力学来分析单手肩上投篮动作

(一)肘关节的解剖结构与生理机能分析

肘关节是上肢运动的枢纽,上接肩关节下连腕关节,此三关节联合完成上肢的一切运动,组成一個运动生物链。肩关节是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有3个运动轴,围绕额状轴可以屈伸,围绕垂直轴可做旋内旋外,绕矢状轴可做内收外展[1]。

肘关节是由肱骨、桡骨、尺骨组成的复合关系,有2个运动轴,绕额状轴可做屈伸,绕垂直轴可做旋内旋外,而单纯的旋内旋外运动,只是在肘关节屈伸90°时才发生,机能范围是旋前180°,旋后180°,这点充分满足单手持球屈肘时保持90°肘正对篮的需要[2]。

就关节自由度而言,肩关节有3个自由度,肘关节有2个自由度,腕关节有2个自由度,这三个关节以肩为支点构成一个开放性的生物运动链。

(二)投篮基本站立姿势的分析

根据解剖学和力学原理的分析,正确的基本站立姿势是:两脚左右或前后开立,约与肩同宽。投篮臂的同侧脚前出,两膝微屈使屈踝肌与伸膝肌保持适宜的张力。两脚平行朝向篮筐,上体略含胸、收腹、使伸臂肌略被拉长,贮备了弹性势能。头部正直,面对球篮,颈肌不要过度紧张,身体重心平稳地落在两脚支撑面的中心处,这种基本站立姿势,有两方面的用意,首先,由于重心和支撑面的合理确定,可以为投篮动作建立一个稳固的力学条件,同时从下肢到躯干的各个环节部位均处于象压缩了的弹簧一样的状态,可以获得足够的力量来源[3]。

(三)持球方法的合理性分析

持球是投篮基本姿势中的关键环节,持球姿势是否合理严重影响到投篮的稳定性和准确度。通过实践检验和理论的分析得出,单手肩上投篮正确的持球手法是:五指自然分开,并且保持一定的张力,手心形成一个半圆凹形,用指根以上的部位均匀地包住球体的后下方,手心部位空出,使球体的重量分散于五指上,手指不要过度的紧张,不要用力去抓球,而要使手指柔和地包住球体[4]。这种持球手法可以使手与球形成最大的接触面,保证了人体对球体掌控的稳定性,加之持球手的触球部位在指根以上,这就可以使手对球体产生精确的感应,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手对球体的控制和调节能力。

(四)持球手(以右手为例)肘、腕关节的力学分析

理论上来讲,球离开手的瞬间应该是整个躯干充分伸展时,也就是说要在最高点时出手。为此,在球将要出手时要求人体各个有关的关节周围肌肉,都达到充分地拉伸。在投篮出手后一瞬间还会获得一种向前上方惯性,就是增加一个关节面的压力,从而产生一个向前上方的动作,按照力的表示公式,力等于质量乘加速度,也就是F=ma。因为在投篮的过程中球的质量不变,因此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加速度的大小。如果在投篮时把整个上肢充分地伸直,象一根杠杆,支点位于肩关节,就会使肩韧带象前上和肱骨向前上运动的肌肉收缩加快而有力。所以,在屈腕的同时,中指和食指的长度最长,工作的距离也最长,球从此处拨出去,有利于加快球体的飞行速度和提高命中率[5]。

(五)篮球在空中飞行的流体力学分析

投篮动作是一系列肌肉收缩和关节屈伸的复杂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投篮的准确性。比如,肘关节生理性外展就是困扰所有练习投篮者的一个重要环节。从人体结构来看,肘关节外展是与生俱来的,而从投篮动作训练的效果而言,只有做到肘关节内收,正对篮框才能充分使持球手的指尖向上,以此来保证球的飞行方向。食指、中指在球离手时对球有拨指动作,使球产生向后的旋转,这使转动的物体有保持旋转轴方向不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定向作用,是转动惯性的一种表现。后旋球不仅能有一个稳定的不偏向左右的正直的与人体矢状面一致的运行路线,而且旋转中的球在介质空气中运行,会遵守流体力学原理,此现象可用马格努斯效应原理解释:球出手飞向篮筐这段距离中,球是在介质空气中旋转运行,根据物质相对运动原理,运行着的球必然受到空气的阻力和压力。由于球上沿与下沿的旋转流体与迎面流体的方向相反,因而受到的阻力大小不同。上沿的旋转方向与阻力方向相同,所以球上沿空气流速为V上=V球+V阻,球的下沿速度由于旋转方向与空气阻力方向相反,所以球下沿空气流速为V下=V球—V阻。可见球上沿与下沿空气流速的大小不同。F表示压力,S表示球体受力面积,P表示压强,P=F/S 因为V上大于V下,根据马格努斯效应原理,在流体中,流速大压强小,流速小压强大。所以P上小于P下,因此,后旋球在前进中不断地获得一个向上的升力,从而获得理想的投篮弧线——“黄金弧线”[5]。

二、单手肩上投篮动作的教学建议

(一)重视投篮手肘关节内旋的训练

从人体解剖结构特征和生物力学的原理的视角去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单手肩上投篮动作的肘关节内收并正对篮框是相对规范和科学的,对力的利用效率最高,同时也保证了球在空气中的飞行轨迹,从而大大的增强了投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所以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应该把投篮时肘内收作为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环节,教练员可以利用一切有利的手段达到这一训练效果,尤其是在对初学者的在篮球投篮教学中,要明确指出肘关节的内收,促使他们在第一时间内掌握正确的投篮动作。

(二)教学要做到循序渐进

前期为单一投篮练习,强调动作的规范性。投篮练习要做到循序渐,单一动作的重复训练是投篮动作训练的主要手段。一般在运动员学会了基本的投篮技术以后再逐步增加投篮动作练习的难度,比如增加距离的连续性投篮练习和自投自抢的连续投篮练习。其中,前者的练习可以在两个人之间进行,一个人进行连续的投篮,而另一人则负责拣球与传球,并规定投篮的次数与组数,两人进行交换的练习;而后者则适合多人的练习,每个人都有1球,自投自抢,在固定的位置上进行投篮训练,并规定相应的投篮的时间为1组,一般为5分钟,练完一组后休息2分钟,累积练习3~5组。

后期要加大投篮训练的难度和强度。投篮练习的终极目的是在比赛中保持较高的命中率。有些球员在练习时命中率很高,可是在比赛时命中率缺很不理想。所以在球员掌握了基本的投篮动作以后就必须加大练习的难度,最好的办法就是模拟比赛的场景进行练习。方法1:让练习者在传切、策应、掩护等配合中不断地进行投篮的训练,不仅可以完善队员个人的投篮技术,而且可以增强各队员之间的配合度,从而提高全队的投篮命中率。这种练习形式一般为每次3~5分钟或命中10~20次。方法2:让练习者全场跑动后接传球投篮,此时练习者的心率一般要达到150~170次/分钟,以此来提高练习者在高强调的状态下能够有效提高投篮的命中率。

(三)练习投篮动作的同时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

体育运动的基础是个体的身体素质,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无法支撑投篮动作的训练。因此,在进行日常的技术训练的同时,教练员还必须不断地加强练习者的力量、速度、弹跳力等多方面的训练。比如对对弹跳力的训练,篮球的跳跃它不同于一般运动员的固定的助跑跳跃,而是不规则形的助跑练习,它主要是以原地的突然向不同方向的起跳练习,连续的双脚跳以及单脚跳为主。

(四)练习投篮动作的同时要加强心理素质训练

篮球比赛,不仅仅是双方在技、战术和体能的较量,同时也是在心理与意志上的较量。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又一主要因素。投篮是一项精细的工作,球在离手时只要左右偏离一厘米,达到篮框时篮球就可能是偏离了几十厘米。所以,具有稳定的心理素质是成为一名优秀篮球运动员的主要条件。在日常投篮练习时,教练员应增加干扰因素,调动练习者的情绪,如,当练习者在投篮时喊练习者的名字,吹口哨,在练习者面前挥手等。

由此可见,要想提高单手肩上投篮动作的教学效果,首先要解人体的解剖结构与生理机能,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遵循相关原理,统筹各個环节,科学的组织训练,方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运动生物力学编写组.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

[2] 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陈民盛.人完成的运动还是行为[J].体育科学.1992(3).

[4] 李勇,刘健.从力学角度分析后旋求在投篮中的作用[J].辽宁体育科技.2001.

[5] 贾方业.浅谈投篮抛物线[J].中国体育科技.1994(12).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