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虚拟经济下的精神生产发展研究

2017-06-17 08:20郝栋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发展规律供给侧改革

郝栋

摘要:精神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精神生产理论可以对经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进行分析。广义虚拟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精神生产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具有更广泛的主体平台和更加丰富的产品。中国经济新常态就需要促进和解放广义虚拟经济下的精神生产力,将人的生活对象化的解放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广义虚拟经济;精神生产;发展规律;供给侧改革

精神生产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生产的方式,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的一个过程。劳动在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行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从自然自然到人化自然的转变。精神生产是人类通过语言等符号中介对世界的世界进行了观念上的掌握和加工,创造了一个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具有精神价值的观念化的人化自然。广义虚拟经济指的是将同时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并且往往是以心理需求为主导的)经济,以及只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经济的总和,它是一种基于生活价值论的以人为本的经济。在广义虚拟经济日渐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的今天,运用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广义虚拟经济的本质,也可以更好的研究精神生产发展的规律。

一、精神生产的发展历史

精神生产是社会基本分工的一部分,是人的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的表现,人类生产和发展从社会基本分工开始作为起点,社会基本分工将人类社会成员分成不同的阶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是来自于社会活动,因为“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因为生产的复合性,这里所指的生产不仅仅是经济意义上的物质生产,而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还包括精神生产和人的生产。这三种生产是有机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反映了人类社会活动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社会生产的三个发展阶段,这三种生产是社会生产的共同要素。物质生产就是指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也就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人通过劳动工具同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而来满足人类存在和发展的需求,物质生产活动在人类的历史活动中处于始源性的地位,它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也就是解决人的物质需求与自然的存在之间的矛盾的方式方法;精神生产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社会活动,它满足的是人类的精神需求同自然存在之间的矛盾,通过人与外界进行信息和能量的交换、通过生产者自身的内化和创造出智力成果,人的精神生产产品包含了理论观点、科学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等;人的生产则是在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关系的缔结(婚姻、家庭、继承等),培养和教育出特殊的产品,也就是人类本身,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还有延续的前提。人的生产活动是人通过自身的能力,将自然自然改造成人化自然并以满足人的需求的过程,是一种“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统一体,就是“人的本质量的对象化”。

回顾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三种生产在不同的人类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以一种一定的生产决定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关系决定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在原始社会,采集和狩猎是最主要的劳动方式,也是维系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手段,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依附在“劳动越不发展,劳动产品的数量、从而社会的财富越受限制,社会制度就在较大程度上受血族关系的支配”的阶段,人的精神生产还呈停滞和蒙昧阶段。随着人口数量和人的劳动能力的不断提高,生产范围和交换规模的扩大,人的经济关系开始形成,人类社会演化进入到文明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不断强大使得物质产品不断丰富,物质交换为基础形成了社会关系,精神生产在这一时期也开始发挥作用,随着工业化时期的到来,人类自身的生产逐渐被物质生产所占据,人的精神生产也在物质生产中发生了异化,到了知识时代,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虚拟化,把人们带入到了一个新的虚拟经济社会。也就是林左鸣认为的“随着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目前人类社会总体上已经跨越了物本经济时代,进入了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传统的财富标志从原有的附着在土地和机器等有形物向人的生活对象化尤其是精神对象化转变,表现为“并非传统意义下的劳动并不见得一定要对象化(凝聚)于某种物质之上,却也是有价值的,也是人们所需求的财富。而且这种财富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仅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还更体现为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二、广义虚拟经济下的精神生产新特性

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精神生产代替物质生产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两种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影响的结果。精神生产与广义虚拟经济有着复杂且长期的联系,虽然虚拟经济的迅猛发展是工业文明后期,但是我们从劳动分工来看,精神生產在原始后期的社会分工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新的生产活动,“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分离时起才真正成为分工”。分工导致了一部分人从传统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脱离出来,从事专门的公共事务的管理,这就是早期的脑力劳动。随着分工的扩大和阶级的形成,掌握着生产资料和绝大部分产品的统治阶级中的思想家群体,彻底与体力劳动绝缘,能够专门从事精神生产。在这一时期,精神生产是一种特权,是一种爱好和消遣,只是统治阶级中很少一部分人用来进行地位和身份象征的产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后,所有生产过程和要素都被卷入到资本主义体系中,精神生产也从“圣坛”上被拉下来,成为一种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有用性生产,精神生产正式融入社会职业分工。人类社会进入知识时代,信息和科学在社会生产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来,尤其是虚拟经济发展高速发展,对于知识和科学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增强,使得其从经济生活中的一个主要角色上升为决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虚拟经济下,精神产品迅速聚集,精神生产力不再通过物质这个中介发挥经济学功能和产生作用,而是以虚拟经济的出现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来展现,成为创造国民收入的主力军,虚拟经济从根本上说是建立在对于知识和信息的加工利用,是对人的生活的对象化,是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精神生产,虚拟经济赋予精神生产的新发展。endprint

(一)虚拟经济成为精神生产的标志

“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虚拟经济的到来,必然会使精神生产受到新的关注和审视,这就表现为支撑虚拟经济的信息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在虚拟经济时代,尤其是广义虚拟经济下,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等更多的体现在人的生活对象化生产水平的提高,体现在二元价值容介态生产中。

(二)虚拟经济赋予精神生产主体最广阔的生产空间

虚拟经济不仅仅引起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重大变革,还应当看到起涉及到的学科领域范围以及科学思想的创新是前所未有的,虚拟经济下的精神生产在生产力的全要素、全过程中进行演化,突破了原有生产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体现出一种更为广阔的时间观和空间观。在虚拟经济生产过程和虚拟方法在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广泛揭示和运用,在虚拟经济下,人们认识、利用和创造世界的品质和素養在不断的提升,带来的是新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创新模式和生活方式,精神生产在虚拟经济时代成为带动全球性资源共享与配置的新发展。

(三)虚拟经济下精神产品形式更加丰富

精神生产从生产过程转化为具体的产品存在形式,也就是对象化的产品,如科学文化、艺术产品等,精神产品在人的生产产出中处于很高的地位,是人的创造性的集中体现,精神生产将人的知识性和创造性结合起来。广义虚拟经济是生活对象化的经济,广义虚拟价值体现的是人类生活的价值,广义虚拟价值的创造亦即是人类生活的创造。在广义虚拟经济中,精神产品的领域和范围扩大了,更多的具有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产品被生产出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人的多样化的需求和多样化的选择在虚拟经济时代受到尊重,具有创造性的、在原有发展模式中被认为是没有价值的产品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得到重生,精神生产在广义虚拟经济中带来了精神文明的巨大发展,丰富的精神生产产品给人类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广义虚拟经济下的精神生产科学化

广义虚拟经济的到来,使得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与人的精神之力的充分发挥相结合,传统的物质生产的内在缺陷被克服,原来的孤立分散的认识在虚拟经济的网络化发展中连接起来,经过了不断的相互碰撞和交流,实现了对于科学认识的更加合理化的资源分配与利用,生产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在虚拟经济下,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技术创新,减少人类技术活动所带来的异化和负面价值,实现广义虚拟经济理论所提出的人本价值。广义虚拟经济下大大缩短了精神生产的时间和成本,推动了精神生产的进一步的发展,实现了人本精神和物本精神,经济、文化、社会和科技的和谐统一。

三、中国发展广义虚拟经济下的精神生产路径

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工业化发展,制度红利和人口红利已经释放,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瓶颈期,“二元结构”进一步突出,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现代化建设面临着双重的压力,中国转型要从农业经济发展为工业经济,实现生产的现代化,又要在工业经济发展中实现对于知识经济的过渡,实现生产的虚拟化和信息化。因此在广义虚拟经济下进一步来刺激精神生产是当前经济新常态的重中之重。现在我们强调改革供给侧,供给侧就是释放国内的需求要素,从而进一步的刺激生产的活跃性,我国的人的生活对象化即广义虚拟经济的主要产品形式的生产起步比较晚,发展不充分,因此推进对于人的生活对象化的精神生产对推动经济新常态的改革发展意义重大。

(一)自觉开发精神生产

广义虚拟经济下的精神生产的形成和发展,我们需要不是自发盲目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生产的指向性和自觉性,虚拟经济给精神生产提供了新平台、新工具和新发展,因此我们需要研究虚拟经济下的精神生产的导向性和价值性。精神生产的形成、发展和产出有着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我们需要在广义虚拟经济下进一步探索和遵循精神生产、发展的规律,要积极探索虚拟经济下精神生产的条件,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我国精神生产开发的方法和步骤,要把生活对象化吸纳进经济发展之中。工业化的生产使得精神生产的分化变得日益严重,因此,在广义虚拟经济下需要将精神生产进一步的整合,要根据精神生产的分化和整合的特点和规律更加自觉的开发精神生产,提高虚拟经济的精神生产价值,才能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我国的经济新常态建设提供动力。

(二)深度开发精神生产

当今时代不研究虚拟经济的本质,不把握它的发展规律,甚至无视它的存在,就必然落伍于时代。这是一种新的财富观念,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创新的理论武器。研究与掌握这一理论武器,将会使我们从虚拟经济的被动、消极、自发的实践上升到主动、积极、自觉的实践,广义虚拟经济下精神生产的开发要循序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原则,要根据广义虚拟经济的内部结构和发展规律,对精神生产深度开发。以满足人们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为目的,以品牌、服务、体验和文化消费等要素为体现的“广义”虚拟价值早已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几乎所有领域,并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虚拟经济的广义形态的普遍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人类社会已经依循其自身内在的发展规律迈进了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因此,对广义虚拟经济现象及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也就成为当代经济学不可回避的义务和不可推卸的责任。从广义虚拟经济的内在结构来看,我们要对生活对象化中的情感过程、认知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开发,还需要进行精神生产物化过程的开发,虚拟经济运行的是指就是从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出发,考充分激发人的心理需求来支撑精神生产,因此我们对于精神生产的深度开发就是要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打造商品的虚拟价值,将精神生产所带来的价值附加在产品中,高位的虚拟价值需要一定的使用价值来依托,把随着高人气并能够像更高层次的使用价值来转化。

(三)全面开发和重点开发相结合

广义虚拟经济体系中,精神生产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群体,对于整个社会发展的产业体系来看,精神生产成为社会产业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系统,在当前经济运行中,按照广义虚拟经济创始人林左鸣的观点在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和凯恩斯“看得见的手”之外,“看不见的心”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旺盛生命力。在新经济时代,精神生产要嵌入到生产的全过程,要全面覆盖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形成一种对传统已经忽略的人的需求价值的全面重新利用,同时精神生产要选定一定的题材进行重点开发,通过新题材来仅一步的人气的凝聚,来创造新的发展,通过选择重点开发的题材,来把握人类的心理预期,进行时间的寻租,能够把人的预期价值和精神需要提前进行变相,从而真正实现经济的发展。在广义虚拟经济中,人们心里的财富标志大量涌现,经济互动从生理需求到心里需求,都是一个看不见的心在引导着,基于心理需求的精神生产将是一个从全面开发和重点开发的相互结合的过程。

广义虚拟经济是经济形势发展的新阶段,也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新趋势,从人类分工的开始到虚拟经济的精神生产,都体现了新的导致了人们对精神生产的更高要求。精神生产是人类通过自身的脑力劳动创造精神产品的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求新性、探索性的劳动。因此,精神生产必须同广义虚拟经济相结合,强化自觉的开发和创新意识,注重优良的品位和质量效应,树立科学的实践观念,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促进广义虚拟经济的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规律供给侧改革
幼儿美术活动的优化策略研究
国际与国内城市安全体系对比与发展规律研究
东家人传统服饰艺术发展的规律性及制约因素
浅析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途径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与亮点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