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大唐诗人(七)

2017-06-19 18:01木匠
北广人物 2017年23期
关键词:临洮吐谷浑金城

□木匠

那些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大唐诗人(七)

□木匠

八、玉关西路出临洮,风卷边沙入马毛——临洮

丝绸之路从秦州(天水)出来后,再往西走大约250公里就是临洮了。

我想有必要说明一下,我在这里说的这个临洮不是现在的临洮,而是岷县,现在的临洮,古称狄道,虽然离此临洮也很近,但却不是一回事。

临洮,因临洮水而得名。历史悠久,夏、商、周时,属雍州,为西羌之地;秦穆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23年)进入秦国版图;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秦孝公接受商鞅主张,“集小乡邑,聚为县”,设三十一县,其中就有临洮县;临洮作为县名最早出现在史书上,是在秦王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郡,临洮被归入陇西郡(郡治狄道,也就是现在的临洮);北朝西魏文帝大统十年(公元544年),始置岷州,改临洮为溢乐,是岷州州治所在地;隋炀帝时,又改回临洮;唐初,将全国划分为十道(后增为十五道),临洮是陇右道的第二大城市(第一大城市是狄道,也即现在的临洮);宋代,开始将全国划分下十五路,后增为二十三路,临洮先后划在陇西秦凤路和利州路中;元代,临洮属脱思麻路;明、清两代,临洮均属巩昌府。民国时,改临洮为岷县,延续至今。

临洮位于岷山脚下,因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东接秦陇,南通巴蜀,故自秦以来,就是一个战略要地,历朝历代都对这里十分重视。在唐诗中,临洮这个地名出现的频次很高,它和“玉关”、“阳关”、“阴山”、“陇水”一样,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检索唐人吟咏临洮的诗篇,有几十篇之多。诗人或亲历其地,实写边地风光、军情战事、物产民俗,或心系边关,抒发自己对以身报国、建功边关之渴望的,比如:

王昌龄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因为这首诗里提到了“长城”,顺带说一句,临洮还是秦长城的西起点。

马戴的《出塞》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高适的《送蹇秀才赴临洮》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高。

倚马见雄笔,随身唯宝刀。

料君终自致,勋业在临洮。

又,高适的《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

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

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

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

李白的《胡无人行》

十万羽林儿,临洮破郅支。

杀添胡地骨,降足汉营旗。

塞阔牛羊散,兵休帐幕移。

空流陇头水,呜咽向人悲。

《胡无人行》,是乐府旧题;郅支是北匈奴的一支,曾击败过大宛和乌孙国,后为汉朝所灭。

又,李白的《白马篇》(节选)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朱庆馀的《自萧关望临洮》

玉关西路出临洮,风卷边沙入马毛。

寺寺院中无竹树,家家壁上有弓刀。

惟怜战士垂金甲,不尚游人著白袍。

日暮独吟秋色里,平原一望戍楼高。

岑参的《临洮龙兴寺玄上人院,同咏青木香丛》

移根自远方,种得在僧房。

六月花新吐,三春叶已长。

抽茎高锡杖,引影到绳床。

只为能除疾,倾心向药王。

等等。

九、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金城

丝绸之路经过临洮之后,再向西去,就是金城(今兰州)了。

金城,取“金城汤池”之意,一说是因为在筑城时挖出了金子,故名金城。此地秦属陇西郡。汉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始置金城县,属天水郡。始元六年,又置金城郡,郡治允吾(音沿牙,址在今永靖县太极镇古城村)。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金城郡曾被并入陇西郡。汉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0年),再置金城郡,郡治襄武(今陇西县城),十二年后,回迁允吾。东汉末年,分金城郡为金城、西平两郡,金城郡治又由允吾迁至榆中(今榆中县城西)。五代前凉永安元年(公元314年),分金城郡为枝阳、令居二县,与新置的永登县合置广武郡,郡治由榆中迁至金城,从此金城郡治与县治同为一城。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金城郡为兰州(因城南有皋兰山而得名),置总管府。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复改兰州为金城郡,领金城、狄道二县,郡治金城。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复置兰州,州治五泉,管辖五泉、广武二县。八年,再置都督府。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改为金城郡。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又改为兰州。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兰州被吐蕃国所占,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兰州又归唐属。然而此时唐朝已经衰落,无力西顾。不久,兰州就被党项族所占。

明时,兰州属临洮府,卫属陕西都指挥使司。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裁卫归州。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复设兰州卫。五年,陕甘分治,设甘肃行省,省会兰州。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临洮府治由狄道迁至兰州,改称兰州府,同时改州为皋兰县。时兰州府下辖狄道、河州二州和皋兰、金县、渭源、靖远四县。二十九年,陕甘总督衙门亦自西安移至兰州。

民国时,废府(州)设道,并兰州、巩昌二府为兰山道,1927年改称兰山区;1941年7月1日,将皋兰县城及近郊划出设立兰州市,与皋兰县同治今兰州城关区。解放后,为甘肃省会。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诗人高适经人引荐,到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幕府中任职,赴任途中,他在路过金城时,曾写过一首《金城北楼》: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石番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诗人在这首诗中,一连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姜太公的典故:石番溪在今陕西东南渭水之滨,传说姜子牙曾在此地,用无饵直钩,在距水面三尺的地方垂钓。口中还念念有词道:“负命者,上钩来。”后来,果然钓来了周文王;一个是《淮南子》的典故:说塞上有个老头丢了一匹马,别人都来安慰他,而他却说:“这也可能是福。”果然几天以后,他丢的那匹马就带了一匹胡地的骏马跑了回来。于是,大家都去向他道喜,而他却说:“这没准是件坏事。”果然没几天,他的儿子就从马背上摔了下来,跌断了腿。于是,大家又去安慰他,而他又说:“没准是件好事。”果然一年以后,边境战事告急,村里所有的青壮兵都被抓去当兵了,只有他的儿子因为跛脚了而得以免征。

天宝十三年,诗人岑参第二次赴西域,要到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中任职,他在路过金城时,也写过一首《题金城临河驿楼》:

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

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

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

忽如江浦上,忆作捕鱼郎。

诗中的“五凉”,指五胡十六国时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和西凉,其地均在甘肃境内;“河水”,和前一首诗中的“积水”,都是指黄河。

又,北朝时,在金城、鄯州(治今西宁)西南的河西九曲(今青海巴燕)及西海(今青海湖)一带,有鲜卑族慕容氏建立的吐谷浑国,后为隋所灭。隋末,天下大乱,吐谷浑曾一度复国。唐初,吐谷浑可汗伏允经常派兵骚扰大唐边地。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唐太宗派大将军李靖进攻吐谷浑,伏允兵败自杀。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长诗《吐谷浑》,比较详细地描写了这场战争的情况:

吐谷浑盛强,背西海以夸。

岁侵扰我疆,退匿险且遐。

王旅千万人,衔枚默无哗。

束刃逾山徼,张翼纵漠沙。

登高望还师,竟野如春华。

凯旋献清庙,万国思无邪。(未完待续)

□参考:《中国历史地图集》、《唐本事诗》、《丝绸之路论文选》、百度百科等

猜你喜欢
临洮吐谷浑金城
金城化学(江苏)有限公司
鲜为人知的古代丝路 青藏高原丝绸之路
等 待
英藏敦煌藏文IOL Tib J 897号吐谷浑纳粮文书研究
金城造纸厂研制成功以草代木的新型纸
吐谷浑史研究综述
临洮考古之余的“学术史”寻访
远水
浅论吐谷浑时期的吐谷浑与羌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