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人群胃肠癌患者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7-06-19 15:46陈玉梅闫树英
宁夏医学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婚姻状况回族胃肠

陈玉梅,张 华,闫树英,姚 辉,赵 娟

·临床研究·

回族人群胃肠癌患者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陈玉梅,张 华,闫树英,姚 辉,赵 娟

目的 探讨回族人群胃肠癌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住院的胃肠癌患者131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癌症患者自我效能感量表》、《生命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及《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对影响胃肠癌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因素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胃肠癌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平均得分为(69.53±12.87)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55.15%的患者自我效能感为中等水平。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人均月收入、婚姻状况与文化程度、情感功能及社会支持总分,均为影响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因素。结论 胃肠癌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护理人员应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加强健康教育的力度,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改变患者不良的饮食习惯、戒除不良嗜好是降低胃肠癌发生的有效策略。

胃肠癌;自我管理;自我效能

胃肠癌是一个多因素、多基因、多阶段、长期演变的复杂过程。我国是胃癌高发区,据2013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报道,胃癌的发病率已位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结直肠癌总死亡率为7.35/10万,居第5位[1]。其中,西北地区发病率最高,青海、宁夏[2]、甘肃3省的死亡率均超过35/10万。可见,胃肠癌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自我效能感是临床护理中衡量患者生活质量、情绪调节、心理社会适应的重要指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自我效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3]。它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患者教育研究现状Ory等[4]首创的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我们对131例回族人群胃肠癌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探讨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制订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项目提供依据,提高生存期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12月在宁夏某三甲医院住院的胃肠癌患者131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回族;②经胃镜及肠镜取活检术或术后病理活检确诊为胃肠癌需手术治疗的患者;③能独立阅读或在研究者的帮助下完成所需问卷者;④知晓自己的病情和诊断者;⑤自愿参加本研究者。排出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②神志不清或不合作、有精神障碍疾病者;③放、化疗术后的患者;④患有癌前病变或其他系统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征得医院同意,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研究小组成员发放并收集资料,指导患者按统一指导语自行填写。所有问卷当场检查并收回,对高龄和文盲患者,由患者叙述家属或调查员代填,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37份,剔除6份不合格问卷,最终纳入患者131例,有效回收率95.62%。

1.2.2 调查工具:①《一般资料调查表》,自行编制,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宗教信仰、人均月收入、费用支付方式、患病时间等。②《癌症患者自我效能感量表》(Strategies Used by Pcople to Promote Health,SUPPH),由美国Lev教授研制,由钱惠娟等[5]译成中文版,包括28个条目3个维度,即正性态度、自我决策和缓解压力,采用Liket 5级评分法,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70。分数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感越强。总分为0~140分,0~56分为低水平,56~112分为中等水平,112~140分为高水平。③《生命质量核心问卷》(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EORTC QLQ-C30),由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开发,2005年由万崇华等[6]译成中文版,包括30个条目15个领域,其中5个功能领域:即躯体功能(5个条目)、角色、认知及社会功能各有2个条目,情绪功能(4个条目);3个症状领域:疲乏(3个条目)、恶心呕吐及疼痛各2个条目;6个单项项目(每1项为1个领域),包括气促、失眠、食欲丧失、便秘、腹泻及经济困难和1个总体健康状况子量表(2个条目)。采用0~4级评分法,功能领域和总体健康状况领域得分越高,证明患者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越好;症状领域得分越高,证明患者的症状越多,其生活质量越差。④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采用肖水源[7]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有10个条目,3个维度即客观支持(3个条目)、主观支持(4个条目)及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法,总得分为10个条目累积分之和,分值越高说明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

2 结果

2.1 胃肠癌患者自我效能感与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关系:本次研究最终纳入患者131例,其中胃癌89例(67.94%),大肠癌42例(32.06%);57.25%为男性,年龄28~79岁,平均(62.62±10.02)岁。患者自我效能感得分(69.53±12.87)分,为中等偏低水平,41.98%的患者自我效能感为低水平,各维度得分按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缓解压力、正性态度及自我决策,见表1。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影响回族胃肠癌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是影响胃肠道癌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因素,见表2。

表1 131例胃肠癌患者自我效能感得分情况

2.2 回族人群胃肠癌患者自我效能感与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关系: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对患者自我效能感得分有明显影响(P<0.05),见表2。

表2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患者自我效能感得分现状(分

2.3 胃肠癌患者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胃肠癌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总分与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情感功能及社会功能和经济状况均呈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与正性态度及自我减压呈正相关性(P<0.05);与疼痛、失眠和食欲不振呈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见表3。

表3 胃肠道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r)

2.4 胃肠癌患者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以胃肠癌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为因变量,将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各维度均引入回归模型,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以探索影响胃肠癌患者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因素,进入回归方程的显著变量共有5个,分别是人均月收入、婚姻状况及文化程度、情感功能和社会支持总分。由表4可以得出多重线性方程,标准化回归方程为:自我效能感=58.796+4.821×人均月收入+3.213×情感功能+4.385×婚姻状况+1.420×文化程度+2.956×社会支持。经过以上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发现回族人群胃肠癌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受人均月收入、情感功能、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总分的影响,见表4。

表4 影响胃肠道癌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应用:自我效能感理论是一种心理行为策略,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决定了患者面对疾病时的态度。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重点是有效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挖掘自我潜能,寻找问题解决的视角和切入点,构建多学科团队,从而制订切实可行的自我管理教育项目。通过纠正认知偏差,重建认知结构,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各种压力和控制症状的目的。

3.2 胃肠道癌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本研究显示,胃肠癌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总分为(69.53±12.87)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其结果低于闫树英[8]、赵成茂等[9]和贾晓琴等[10]对消化系肿瘤及乳腺癌患者的研究结果,这可能与本组患者大多来自宁夏的南部山区,农村患者较多,文化程度较低与经济落后等因素有关,也可能与当地回族的饮食习惯及生活行为有关。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胃肠癌的发生,医务人员要以社区为中心广泛普及胃肠癌防治知识的相关讲座,指导当地回族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行为。强化患者晨起多饮水,多进食菌菇类、西红柿、大蒜及洋葱类食物,少食腌制菜及油炸的食物,戒烟酒。

3.3 胃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本研究显示,胃肠癌患者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分维度得分与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及社会功能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与疼痛、失眠和食欲不振呈显著的负相关性;而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性。由此可见,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及功能领域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得分越高,其生活质量也越好;而疼痛症状越重、自我效能感得分越低,其生活质量也越差。有研究表明[11],护理专业性社会支持在癌症患者自我效能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目前由于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的匮乏,护理专业性支持仅停留在住院期间,如给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教会情绪宣泄和压力缓解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等。但随着社区护理及延续护理工作的不断推进,将护理专业的社会支持系统延伸到家庭、社区,将是慢性病患者护理的重点,也是护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3.4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对回族胃肠癌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本研究显示,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及人均月收入的患者自我效能感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国外学者Poter[12]对癌症患者的研究结果一致,也与国内学者蔡慧珍等[13]和张大权等[14]对回族胃癌患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其中婚姻关系及经济状况对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较大,追其原因,可能是和谐婚姻关系的患者其配偶给予的心理支持较多,增强了患者应对疾病的自信心;其次,经济状况越好的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越大,自我效能感也越高,这与Mosher[14]的研究结果一致。

3.5 胃肠癌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多因素分析:本研究显示,影响胃肠癌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人均月收入、婚姻状况及文化程度、情感功能与社会支持总分。说明婚姻关系越好、文化程度越高及经济状况越好的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高,其自我效能感水平也越高。然而,由于本次抽样方式及样本量局限,还未发现其他影响回族人群胃肠癌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今后还需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的研究和探索。此次研究是否与本地区民族的杂居,生活习惯的同化有关,今后还需进一步探索。

[1] 新华网.2013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EB/OL](2014-04-19).http//news;Xinh- uanet.com/health/contert.10277270htm.

[2] 李正直,郭东更,赵建华,等.宁夏地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J].上海医学,2007,30(1):61-63.

[3] Bellizzi KM,Smith AW,Reeve BB,et al.Posttraumatic growth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a racially diverse cohort of breast cancer survivors[J].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10,15(4):615-626.

[4] 钱会娟,袁长蓉.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的信效度测评[J].中华护理杂志,201l,46(1):87-89.

[5] 万崇华,陈明清,张灿珍,等.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30中文版评价[J].实用肿瘤杂志,2005,20(4):353-357.

[6]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2):98-100.

[7] 闫树英,陈玉梅,张华,等.胃肠道癌症患者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的相关性[J].宁夏医学杂志,2016,38(3):238-240.

[8] 赵成茂,尚春香.消化系肿瘤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调查[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27):4191-4194.

[9] 贾晓琴,杨芳,孙玉倩,等.乳腺癌住院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和心理弹性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6,25(4):323-327.

[10] 陆云.护理专业性社会支持在肿瘤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应用现状[J].临床护理杂志,2016,15(2):63-66.

[11] Porter LS,Keefe F,Garst J,et al.Self efficacy for man aging pain,symptoms and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and their informal caregiver[J].Pain,2008,137(2):306-315.

[12] 蔡慧珍,杨晓辉,德小明,等.36例回族人群生活习惯与胃癌发生的关系[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8):758-760.

[13] 张大权,燕速.CYP2E1 基因多态性和环境因素与河湟谷地汉回族人群胃癌发生的研究[D].西宁:青海大学,2015.

[14] Mosher CE,Duhamel KN,Egert J,et al.Self-efficacy for coping with cancer in a multiethnic sample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associations with barriers to pain management and distress[J].The Clinical Journal of Pain,2010,26(3):227-234.

关于撰稿的要求

来稿应具先进性、科学性和逻辑性。来搞应做到数据可靠、论点明确、结构严谨、文字通顺。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调查研究等一般不少于6 000字(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经验交流不少于4 000字,综述、讲座等不少于5 000字,病例报告等一般不超过1 500字(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lf-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in Hui nationality

CHENYumei,ZHANGHua,YANShuying,YAOHui,ZHAOJuan.
NingxiaPeople'sHospital,Yinchuan750002,China

YANShuying,Email:ysy1231@126.com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elf-efficacy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patients and analyze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Hui nationality.Methods A total of 131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were recruited.The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Chinese version of cancer patient self-efficacy scale,th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EORTC QLQ-C30) and Social Support Scale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Logistic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lf-efficacy of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cancer.Results The average score of self-efficacy was 69.53±12.87 in the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cancer,which was below the medium level.55.15% of the patients had moderate self-efficacy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 capita income,marital status and educational level,emotional function and total scores of social support,ar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atients self-efficacy.Conclusion Self-efficacy level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patients is lower,the nursing staff should improve self-efficacy of patients and strengthen the health education.Taking effec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to change bad life habits and get rid of bad hobbies is an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reduce the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Gastrointestinalcancer;Self-management;Self-efficacy

宁夏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Z14167)

宁夏人民医院,宁夏 银川 750002

闫树英,Email:ysy1231@126.com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4.1008.R.20170510.1637.006.html

10.13621/j.1001-5949.2017.05.0426

R735.2

A

2017-01-04 [责任编辑]马兴忠

猜你喜欢
婚姻状况回族胃肠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从《日耳曼尼亚志》看日耳曼人的婚姻状况
韩男性对婚姻状况更满意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回族文献目录工作述评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农牧区哈萨克族老年人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和家庭婚姻状况关系的调查研究
回族族称起源新辨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