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角下的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服务模式创新浅析

2017-06-19 19:34郑志王宝阔孔令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就业服务互联网+互联网

郑志+王宝阔+孔令文

摘 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就业机遇和创新就业模式,本文以“互联网+”时代背景对航海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为始,提炼它对航海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创新思想,并探索在此时代背景下航海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服务模式创新。

关键词 互联网+ 航海专业 就业服务

0引言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支持到新兴产业创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我国社会各个产业发展和就业途径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就业途径,对航海类专业学生的传统就业模式更是有力的冲击和影响。本文试图通过综合分析,初步探索“互联网+”视角下,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服务的模式创新。

1“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航海类专业大学生及就业工作的影响

1.1“互联网+”的概念和内涵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指的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互联网+”计划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以产业升级提升经济生产力,最后实现社会财富的增加。“互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升级版,将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提取出来,并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服务业的全面融合。这其中关键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这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正因为此,“互联网+”被认为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演进。

1.2“互联网+”对航海类专业大学生行为模式的影响

“95后”大学生是如今高校内的主要群体,他们思想更活跃,想法更跳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更强。微信、微博以及各类社交互动性网站等新媒体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交流沟通方式和行为习惯。然而学习航海类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在进入大学以前并未全面接触网络媒体带来的生活上的丰富多彩和学习上的快速便捷,“互联网+”时代会对这大多数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冲击和行为上的不适。有部分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异常活跃,而在实际的现实世界总却常常腼腆内向,不善表达。介于航海类专业的专业指向性强的特性,这部分大学生在应聘、面试等就业活动中就会占据劣势。置身在这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互联网时代中,航海类专业大学生需要有创新思维,才能让自己所在工作的团队中崭露头角。

1.3“互联网+”对航海类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影响

在“互联网+”的大时代环境下,高速发展的电子信息科技与新媒体加速更新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定式和想法观念,这给航海类院校原有的就业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固守原来的传统方式,已经跟不上学生们的步履和时代的趋势。面对这一新的挑战,航海类大学生的就业管理工作必须注入新的技术手段,摒弃原来落后的交流共同方式。由于网上各个渠道的信息传播速度快,总有监管不到位的地方,当大量亦真亦假的信息涌入,学生无法正确判断甄别求职信息,存在着被虚假信息欺骗,导致求职时误判公司发展状态,甚至发生求职被骗的现象。作为航海类院校的就业工作管理者,首先要指导学生在繁杂的互联网信息中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挑选出于自己有益的、真实的信息来帮助自己就业,这是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加强的内容。然而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来为航海类专业大学生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探寻对航海类专业学生来说更便利的就业工作服务模式。

2“互联网+”视角下的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服务模式创新策略

2.1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服务模式创新的迫切性

国外的高等院校普遍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工作,在学校里一般都设置了为大学生提供就业等相关服务和实施必要管理的机构——职业辅导中心。国外大学的职业辅导中心主要由咨询中心、职业资源中心、就业安置中心、技能学习中心等几个部分组成。这种机构设置为学生们提供了多种层次的服务,以帮助学生来正确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制定出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些职业辅导中心还指导学生运用专业——职业定向法来对个人未来从事的职业进行定向,并提供相关信息,帮助学生使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来得到使自己满意的工作职位。然而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服务模式亟待需要创新。

我国目前在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服务模式的实践上仍处于学习模仿与探索的起步阶段。与国外高校相比,我国在“互联网+”大潮流时代起步较晚,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的培养目标中缺少对就业服务模式创新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对航海类专业学生。鉴于这种情况,“互联网+”视角下的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服务模式创新探析就显得刻不容缓。

2.2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服务模式创新的可行性

“互聯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下转第7页)(上接第3页)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各类新媒体APP承载于智能手机上,学生们随时随地可以查询相关个人的有效信息;人与人之间通过各种APP应用,加强联络,沟通无障碍。航海类专业院校除了有效利用高校官网的就业信息平台发布就业咨询,还可以依托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这一类的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就业信息,以车轮式动态发布来不断更新就业指导服务。并通过新技术新手段改变原有的单向沟通方式,学生可以借助新媒体或者移动终端平台来提出在就业方面的疑惑,随时随地接受线上就业指导。

2.3参照MOOC模式,建立航海类专业大学生就业教育服务平台模式

(1)MOOC也就是慕课模式,是指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航海类专业院校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进行“类MOOC就业教育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就业教育以及就业服务,创造就业机会。我们可以邀请院校内外的教授专家,知名校友就职业生涯规划、航海类专业学生求职指导等题目进行课程讲座,不再拘泥于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听专家讲座这一就业指导的方式。

(2)我们可以通过“类MOOC就业教育服务平台”,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学生可以在平臺上浏览经过院校审核通过的公司企业简介、公司的企业文化、了解公司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等等。并有效联合用人单位网络资源,要求企业就业资讯与信息真实有效更新快,院校信息监管严格。

(3)在“类MOOC就业教育服务平台”上可以设计互联网虚拟在线笔试面试训练板块,学生可以进行多次训练,突破原本保守的就业习惯,培养学生活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氛围下,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就业模式创新,使得航海类专业学生加深对所学专业和未来从事职业的认识,增强职业认同感。有效利用“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发挥网络平台作用,联合用人单位的网络资源,形成线上线下双轨道的就业服务工作推进。

(4)“95后”学生思想更活跃,更勇于接受新鲜事物,这就要求我们在类MOOC就业教育服务平台上不仅仅是硬件上的创新,还需要软件上的创新,在宣传形式,色彩使用,将有效信息与趣味性有机融合,吸引广大“95”学生乐于使用“类MOOC就业教育服务平台”,达到最佳的就业效果。

3总结

无论是利用“互联网+”时代出现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或移动终端,还是在已有的就业模式上进行有效融合和创新而产生的 “类MOOC就业教育服务平台”。都是为了扩大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知识的宣传,改变原有的沟通交流方式,通过多媒体及移动终端平台进行就业知识和就业问题咨询,及时接受就业辅导。最终达到提高就业率以及提高就业质量的目的。

利用“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发挥网络平台作用,联合用人单位的网络资源,形成线上线下双轨道的就业工作推进。对有就业意向但无方向的学生,利用新媒体载体,及时进行就业辅导,进一步推进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 李海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

[2] 葛忠强,高琳琳,刘岩,等.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大学生就业创新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6).

猜你喜欢
就业服务互联网+互联网
构建与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与跟踪体系
需求理论在高校图书馆就业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