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语文综合实践学习教学创新设计

2017-06-19 22:12黄丽梅
教师·下 2017年5期
关键词:创新设计小学语文

黄丽梅

摘 要:小学语文综合实践学习教学创新设计,要以突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为切入基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选综合实践学习内容、优化综合实践活动形式、衔接综合实践多元学科,为学生提供适宜实践操作环境,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综合实践学习的积极性,赢得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主动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学习; 创新设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学语文介入实践活动教学内容,符合新课程改革基本要求,已经赢得广大师生的普遍响应与支持。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做好教情学情调查,精心选择实践活动内容,优化实践活动形式,拓宽实践活动社会维度,快速激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并在实践活动参与体验中形成语文综合实践素质和技能。

一、精选实践活动内容,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热情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与语文教学有密切关联的多种实践训练活动,综合展示其教学基本属性,一般包含语文教学涉及的“听、说、读、写”等多项内容。在具体操作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意介入灵活、多元意识,充分利用自主选择权利,对综合活动内容进行筛选和优化。小学生大多对综合实践活动有特殊敏感性,但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異,教师要通过深入细致的学情分析,为学生提供适合度更高的综合实践内容,以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训练成效。

人教版第五册语文《听听,秋的声音》,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了所有学习任务之后,又给学生布设一道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课下搜集有关以“秋”为主题的精美诗文,准备在课堂上朗读展示,看谁找到的诗文更经典,看谁朗诵得更具有感染力。学生课下积极行动起来,利用多种信息搜集渠道展开相关准备。在课堂展示时,学生纷纷将自己准备的佳作展示出来,教师利用抽签形式决定学生出场顺序,并在学生展示结束后给出综合点评。有学生找到不少古诗朗诵,如杜牧的《秋夕》、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等。也有学生找到一些关于秋的散文,如冯骥才的《秋天的音乐》、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等。学生朗读声情并茂,感情非常充沛,教师给出具体指导与评价。这个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读”的能力进行训练,综合属性特征非常明显。

二、优化实践活动形式,提升学生操作学习品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形式众多,教师在具体筛选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年龄认知特点,还要充分考量教学实际条件和环境制约因素,以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可操作性。口语交际、课堂演绎、文本对话、小组辩论、社会调查、信息搜集、课堂习作、课外阅读等,都属于综合实践活动形式,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优化。特别是对综合实践活动形式进行整合优化处理,不仅能够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契合度,还能够有效激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提升学生操作学习的品质。

在教学《花钟》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文本,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最熟悉的一种花,展示方式可以多元化,如口头介绍、图片展示、作文描绘等方式,都属于选择范畴。在展示阶段,学生利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进行展示。有用图画形式的,有用口头讲述的,也有用身体造型来表现的,甚至还出现以同学合作演绎方式展示的。有一个学生给出了灯谜:头戴黄草帽,身穿绿色袍,见风点点头,朝着太阳笑。其他学生立刻给出答案:向日葵。教师让学生利用个性方式展示自己最熟悉的一种花,给学生提供实践展示机会。不管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展示,都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形成历练。

三、拓展实践活动域度,塑造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明显的社会属性特征,教师在具体引导过程中,要有学科横向联系意识,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向更宽广的领域推进,以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社会化、生活化关联度。如果有条件,教师不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更广阔的时空条件下开展多种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要举办演讲比赛、作文竞赛等活动,教师不妨以此为教学设计创新契机,深入学生之中,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展开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设计,班级选拔、技术指导、彩排训练、多元会商、积极矫正、反馈评价等,都是重要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发动更多学生参与进来,以获得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为基本任务,介入综合实践教学也是大势所趋,与教学发展和学生成长同步。教师在语文综合实践教学中,要发挥教学设计、组织、参与、辅助、服务的作用,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实践操作方法,以提升语文综合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1]李玉辉.有效嫁接,让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花结果[J].综合实践活动,2012(5).

[2]黄晓岚.小学语文综合实践学习的反思与矫正[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9).

(作者单位:福建省浦城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创新设计小学语文
创新设计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园林道路设计创新应用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